蛋鸽的人工孵化与喂养技术研究

2010-08-03 08:45温端东
浙江畜牧兽医 2010年1期
关键词:鸽蛋孵化率种蛋

温端东

(平阳县麻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浙江平阳 325403)

为满足市场对鸽蛋的旺销需求,平阳县近年来加快发展蛋鸽生产。为解决生产鸽蛋与繁育乳鸽的矛盾,该县部分养鸽场(户)引进孵化和喂养设备,开发蛋鸽人工孵化与喂养技术,通过合理安排,促进了蛋鸽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现就平阳县敖峰鸽业公司关于“蛋鸽人工孵化与喂养技术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 蛋鸽人工孵化

1.1 种蛋选择与消毒 用于孵化的种蛋必须是受精种蛋,“双母拼对”生产的鸽蛋不能用于孵化。种蛋应大小适中,过大种蛋孵化率低,过小种蛋孵出的雏鸽个体弱小,成活率低。一般要求蛋重在 25g左右,蛋形指数为 72%~76%。种蛋必须新鲜,保存期越短,其孵化率越高。当保存期超过 5d后,每多保存 1d,孵化率就可能下降 4%~5%。因此,种蛋最好为 1周内所产,保存温度不得超过 23℃,保存环境的相对湿度在 70%左右。入孵种蛋必须进行彻底消毒,以杀灭或抑制蛋壳表面的微生物。消毒方法可采用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法。用量为甲醛 54 mL/m3,高锰酸钾 27g/m3。消毒时,将种蛋放入消毒室,熏蒸时间为 0.5h左右。

1.2 孵化技术规程 种蛋经熏蒸消毒后放入孵化机内孵化。孵化温度前 3d控制在 39.7℃,后降为39℃,孵化后期保持在 38.4℃。相对湿度前期为60%,后期为 70%。定时通风换气,要求孵化箱内二氧化碳浓度在 2%以内。入孵当天翻蛋 2~3次,以后每天翻蛋 5次,至出壳前 1d停止翻蛋。

照蛋是提高孵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入孵后 4~5d进行第 1次照蛋,剔出未受精蛋(白蛋);入孵后 9~10d进行第 2次照蛋,剔出死胚蛋(水蛋)。正常情况下,种蛋孵化至 18d时出雏。如果整个孵化期间温度偏高,则可能提早出雏,致使雏鸽体重过轻;如果温度偏低,则会推迟出雏日期,导致雏鸽不能啄壳,或啄壳无力不能破壳而引起死胎。

1.3 孵化注意事项 鸽蛋孵化除温度、湿度外,还要注意通风和翻蛋。特别是出雏期开始用肺呼吸,耗氧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因此,孵化环境的通风换气极为重要,以免对孵化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孵化过程中,还要经常翻蛋。翻蛋目的在于变换胚胎方位,防止胚胎固定在一个方位上时间过久,致使胚胎与蛋壳粘连。翻蛋还可使种蛋各部位受热均匀,有利于孵化温度的调节。

2 雏鸽人工喂养

2.1 环境控制 雏鸽出壳体重不到 20g,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很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首先,要建好育雏室,室内设有加热保温和通风换气设备,能防鼠、防蛇、防蚁蝇侵入。室内置有育雏箱(1~5日龄),育雏架(6~10日龄、11~15日龄)、架上放育雏盆、育雏笼(16~28日龄)。入雏前,育雏室及育雏箱、育雏架、育雏笼等必须充分清洁和消毒。

育雏室内控制好温度、湿度。入雏第 1d温度为 38℃,以后每天降温 0.5℃,至 25℃直到雏鸽出育雏室为止。湿度掌握在 62%~68%。

2.2 人工鸽乳配方 详见表 1。

表1 人工鸽乳营养配方

2.3 鸽乳饲喂方法 1~10日龄,用大号注射器或 尖咀塑料奶瓶灌喂。11日龄后可用电动自动灌喂器灌喂。1~10日龄日喂 4次,每次喂量 5~7mL;11日龄后按常规饲喂方式喂饲。

猜你喜欢
鸽蛋孵化率种蛋
苏豪×钟晔(抗)正交秋用种孵化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日粮添加虾青素对种蛋孵化效果的影响
浅述影响蛋种鸡种蛋孵化率的若干因素
超高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鹌鹑蛋和鸽蛋中甲砜霉素残留量
商品鸽蛋的消费现状与关键生产技术
加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鸽蛋和鹤鹑蛋中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
红枣海参鸽蛋汤
种蛋运输车尾板与车内轨道设计研究与应用
种蛋贮存前加热提高种蛋孵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