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地区芦笋茎枯病大发生的原因及对策※

2010-08-13 02:43撰文焦俊芬高亚楼
中国果菜 2010年3期
关键词:清园枯病芦笋

撰文/焦俊芬 高亚楼

芦笋茎枯病是芦笋生产中一种毁灭性病害,世界各芦笋产区几乎都有发生。随着近几年在我区芦笋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该病也有了加重发展的趋势。2009年我区种植的5000多亩芦笋茎枯病大发生,严重地块的病株率达70~80%,给广大笋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症状表现及发病规律

1.1 症状表现 芦笋茎枯病主要发生在茎枝上,发病初期形成纺锤形的深棕色病斑,周围呈现水肿状。随着病斑不规则地扩大,中心凹陷并变成灰白色,其上着生许多小黑点。病斑绕茎一周后,被侵染的茎枝便干枯死亡。

1.2 发病规律 芦笋茎枯病的致病病原菌为天门冬茎点霉菌。病原菌在病残株上或土中越冬,来年通过雨水和耕作工具等途径传播。茎枯病的蔓延和发生需要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23~28℃的适宜温度,二是要有水作为介质。因此高温多雨的夏秋季是病害的高发期。

※唐山市科技攻关资助项目(08120204A-7)

2、病害大发生的原因

2.1 清园不彻底 目前大部分笋农都知道清园,但一些笋农不能及时彻底的清园,甚至有的把除掉的芦笋枯枝堆在地头或垄沟埝上,使病菌随着雨水及农田耕作在田间蔓延。

2.2 气候条件适宜 2009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冀东地区降水量接近常年,但阴雨日26天,较往年同期偏多,低温寡照的气候条件诱发了茎枯病病菌的侵染传播。病株率基本是随降雨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据观察,每次雨后7~10天,田间就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2.3 管理不科学 在芦笋管理上存在着管理粗放、田间植株过密、杂草丛生、施肥浇水不科学等现象,为病菌的侵染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造成病害大流行。

2.4 农药使用不合理 一些农户在用药防治芦笋茎枯病上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用药不及时、用药单一等不合理现象,防治效果不理想。

3、防治茎枯病的对策

3.1 及时彻底清园 1)在2月下旬~3月上旬,用手把地上干枯的芦笋茎秸拔除,同时对地表的残枝落叶彻底的清除掉,并一起运到远离笋田的地方烧掉,严防随地丢弃或堆放于笋田附近。2)清园后的笋田,还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地面消毒。在地面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进行消毒,可将地面病菌杀掉。3)平时结合田间管理要及时去除发病茎,清除病株残体。

3.2 科学合理施肥 芦笋施肥要遵循有机、无机、生物肥三结合原则,做到前稳后发。秋季采收结束后,每667m2开沟深施腐熟有机肥2~3m3。3月下旬每667m2施腐殖酸肥15~20kg,腐殖酸肥具有改变土壤结构、调节水肥气热、防止和减少盐渍化和抗盐碱作用,能大大增强芦笋抗茎枯病的能力。采前和采中适当追施复合肥3~4次,每667m2施复合肥40~50kg。

3.3 科学采笋 适当延长“剃光头”的采笋时间,缩短“留母茎”的采笋时间。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采用“剃光头”的采笋方法,然后开始留4~8根母茎,在7月上旬再继续采夏笋,采到9月中旬停止。

3.4 科学灌水 在采笋期间,遇旱要及时灌跑马水,严禁大水漫灌,并注意及时中耕松土,降低田间湿度与增加土壤的通气。在留茎前浇足水,留茎期间尽量不浇水。

3.5 及时打顶疏枝 芦笋生长枝叶茂盛,自然生长可高达2m以上,田间通风透光性极差,茎枯病容易发生和蔓延。因此在留茎期间,应及时打顶疏枝,芦笋高度控制在1.5m以内,每穴留茎4~8根,既增强了植株抗倒伏力又增加了田间通风透光性,田间湿度明显降低,控制了茎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同时也为打药等农事操作提供了方便。

3.6 及早用药防治 1)对于头年茎枯病严重的地块,在清园后每667m2用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0.5kg兑水100kg灌根,可有效防止茎枯病的发生。2)药剂防治茎枯病要掌握“预防为主,防病不见病”的原则,一定要早要及时。每7~8天喷一遍杀菌剂,地表、茎杆、枝叶要喷匀喷透,下雨后要及时补喷,留母茎期间高湿条件下应适当缩短喷药间隔期。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世耘)、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品劲)等。以上药剂要轮换使用,每种药剂使用次数不要超过3次。

猜你喜欢
清园枯病芦笋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沙棘枝枯病病原学及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核桃清园和施肥技术
秋冬季园林管护探讨
浙江省芦笋茎枯病非化学治理
冬季葡萄园如何清园
草莓芽枯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赣南脐橙冬季清园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