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且住楼诗十首》考释

2010-08-15 00:42王鹏程
名作欣赏 2010年13期
关键词:宋诗钱锺书

/王鹏程

笔者翻阅民国旧刊,在孙宕越主编的《京沪周刊》上发现署名“槐聚”的《且住楼诗十首》①。钱锺书先生的《槐聚诗存》并无《且住楼诗十首》,对检《槐聚诗存》,发现作者编入《槐聚诗存》时,化整为零,且就题目、字句、用典做了较大修改。《〈槐聚诗存〉序》中说,杨绛“俾免俗本传讹”,“因助余选定推敲,并力疾手写”②。杨绛先生不仅手录了《槐聚诗存》,也参与了“选定推敲”的工作。以《且住楼诗十首》窥之,“选定推敲”包括系年的确定、篇目的取舍、标题的修改、字句的润饰替换。在《且住楼诗十首》之前,有“编者识”,现照录如下:

且住楼主人者,文坛大将,学贯中西,本社邀其著论,而先选诗十首见贻,盘马弯弓之将军必以笔名,“槐聚”出之,迨取义于元遗山“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作者虽欲隐其名字,而末首自注谓“时方订正谈艺录付梓”。凡文艺界皆知此渊博精深之论诗新作,及作者之为谁,神龙纵不见首而见尾矣。“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非君家豪杰能作风流语,而为坡公所低首者耶。

编者识

钱先生在《〈宋诗纪事〉补正》第一册扉页题辞曰“:采摭虽广,讹脱亦多。归安陆氏《补遗》,买菜求益,更不精审。披寻所及,随笔是正之。整缀董理,以俟异日。槐聚识于蒲园之且住楼。”③关于“且住楼”,杨绛先生在《〈宋诗纪事〉补正前言》一文中有所交代“:我家曾于一九四九年早春寄居蒲园某宅之三楼,锺书称为且住楼。”④蒲园位于上海蒲石路,即今长乐路。钱先生将他所租住的“蒲园某宅之三楼”取名“且住楼”,从取名中可以窥见他当时的心态。此时大批知识分子处于“去国”和“留守”的困惑矛盾之中,钱先生也面临着“纳履犹能出塞行”⑤还是“花事今年看崭新”⑥的艰难选择。宋人多用“且住”一词惜春,如方岳《次韵赵尉》“:杏寒春且住,芹老燕初来”⑦;辛弃疾《摸鱼儿》“: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⑧;程《锦堂春·留春》“:醉里仙人惜春曾赋,却不解留春且住”⑨;晁补之《金凤钩送春》“:一簪华发,少欢饶恨,无计殆春且住。”⑩“且住”入诗词,殆自唐人始,白香山为之者首,但未用来惜春。如白香山《醉中戏赠郑使君,时使君先归,留妓乐重饮》“:双娥留且住,五马任先迴”《;老病相仍以诗自解》“:还似远行装束了,迟且住亦何妨”《;达哉乐天行》“:未归且住亦不恶,饥餐乐饮安稳眠。”钱先生孟春迁入“且住楼”,用宋人惜春之词为斋号,而此时正在进行宋诗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很难说没有受到宋人诗词的影响。

钱先生曾有《蒲园且住楼作》,见王水照先生《钱锺书先生与宋诗研究》。王先生认为“:此诗或许近乎少作风韵,因而《槐聚诗存》不收。”实际上此诗已收入《槐聚诗存》,编入一九四三年,题目改为“古意”,内容改动了一个字(改动圈于括号之内):

夹(袷)衣寥落卧腾腾,差似深林不语僧。捣麝拗莲情未尽,擘钗分镜事难凭。槎通碧汉无多路,梦入红楼第几层。已怯支风慵借月,小园高阁自销凝。

“夹(袷)衣寥落卧腾腾”,宋陈起《幽斋》有“:幽斋宜清复宜温,高卧腾腾百不闻”之句。“差似深林不语僧”系化用司空图《偈》中“后生乞汝残风月,自作深林不语僧”后半句。钱先生《待旦》(编入一九三九年)一诗尾联有“驼坐披衣不语僧”。“捣麝拗莲”系化用温飞卿《达摩支曲·杂言》中“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擘钗分镜事难凭”,晏殊《前调》中有“海上蟠桃易熟,人间好月长圆,惟有擘钗分钿侣,离别常多会面难,此情须问天”之句。

王水照先生认为《:蒲园且住楼作》“精丽密致、包蕴深隽,颇具玉溪生风调,而怀抱又似能从《两当轩集》中找到‘:结束铅华归少作,屏除丝竹入中年’(黄仲则《:绮怀》)。钱先生自述其学诗经历云‘:十九岁始学为韵语,好义山、仲则风华绮丽之体,为才子诗。’此诗或许近乎少作风韵,因而《槐聚诗存》不收,但也说明在他四十岁左右时,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宋诗文献搜集与整理工作,一方面仍写作与宋诗异趣的‘风华绮丽之体’。这倒证明他的另一自述‘:实则予于古今诗家,初不偏嗜’,并不囿于规唐或矩宋之域,而持有博采众长、融贯百家的宽容态度。”按王先生所述,钱先生《蒲园且住楼作》一诗当作于“四十岁左右”。按,上文所引杨绛《〈宋诗纪事〉补正前言》中语,“我家曾于一九四九年早春寄居蒲园某宅之三楼,锺书称为且住楼”,理当如是。但钱先生在编《槐聚诗存》时,却编入一九四三年,并且将题目“蒲园且住楼作”易为“古意”,作此诗时应是刚过而立,不是“四十左右”。此中堂奥,难以窥之。另外,王先生认为,钱先生在“四十岁左右时,一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宋诗文献搜集与整理工作,一方面仍写作与宋诗异趣的‘风华绮丽之体’”。就“且住楼”斋号之命名和《蒲园且住楼作》来看,钱先生虽然认为严羽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性质,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的批评为公允之论,也讥笑“清代的‘浙派’诗‘无一字一句不自读书创获’或者‘同光体’诗把‘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同明宋的复古派一样,“仿佛鼻涕化而为痰,总之感冒并没有好”。认为“凡诗必须使人读得、读懂,方能传得”,批评陈散原诗“避熟避俗”。但由于钱先生“饱经忧患,闭门避世,积学深思,心性沉潜”,加上补证《宋诗纪事》之,诗之格调自然“骎骎入宋”。

钱先生自述其作诗“并不囿于规唐或矩宋之域,而持有博采众长、融贯百家的宽容态度”,不过是诗人常用的“障眼法”。套用钱先生在《谈艺录》中引的一句话,“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无论是从“且住楼”之斋名、诗中用典,还是整体风格,都能看出钱先生受宋诗影响之深。如果仅凭《蒲园且住楼作》略显牵强,《且住楼诗十首》则能充分说明。

《且住楼诗十首》按年分散编入《槐聚诗存》(修改圈于括号之内)。其中改动,为论述方便,大致为为三类:

一、其中之二《暑夜》,之三、四《寿李拔可丈七十》,之七《肩痛》改动最少,只是调整单个字词。

暑 夜

坐输希鲁有池亭,陋室临街夜不扃。未识生凉何日雨,仍看替月一天星。慢肤多汗身为患,赤脚层冰梦易醒。白羽指挥差(聊)自许,满怀风细亦泠(清)泠。

——编入一九四六年

寿李拔可丈七十当年客座接风仪,乱后追随已恨迟。如此相丰宜食肉,依然髭短为吟诗。不劳成竹咒新笋,绝爱着花无丑枝。翰墨伏波真矍铄,天留歌咏太平时。

——编入一九四五年,题目改为“拔丈七十”

肩 痛

无人送半臂,子京剧可慕。遂中庶人风,两肩如渍醋。春事叹无多,老形奈(惊)已具。因知风有味,甘辛不与数。偏似食梅酸,齿牙软欲蠹。气近(逼)秀才寒,情同女郎妒。喝风良有以(已),代醋三升故。岂我作(吟)诗肩,瓮醯入偶误。不须更乞邻,但愿风可捕。云何忘厥患,俳谐聊(了)此赋。

——编入一九四○年

《暑夜》首联“坐输希鲁有池亭”言宋代庐秉拜见侍郎蒋希鲁事。宋德清人庐秉“,尝谒蒋堂,坐池亭,堂曰‘:池沼粗适,恨林木未就耳’。秉曰‘:亭沼如爵位,时来或有之。林木非培植根株弗成,大似士大夫立名节也。’堂赏味其言,曰“:吾子必为佳器。”“未识生凉何日雨,仍看替月一天星”一句,辛弃疾《前调》有“夜深残月过山房。睡觉北窗凉。起绕中庭独步,一天星斗文章”之句;宋张元幹《前调·送康伯桧》中有“:清光溢,影转画簷凉入,风露,一天星斗。”“慢肤多汗身为患”,韩愈《郑群赠簟》中有“慢肤多汗真相宜”。尾联“白羽指挥”指诸葛孔明。晋裴启《语林》载“: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乗輿,葛巾,持白羽扇指挥三军。”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中有“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哀悼李光弼诗《故司徒李公光弼曰》有:“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用“聊”换“差”,突出孔明只是眼前之安舒。“差”有稍微满足之意,如《后汉书·光武帝传》“: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聊”作姑且、暂且之解,屈原《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泠泠”,作者取清凉之意。东方朔《七谏·初放》“:下泠泠而来风。”“泠泠”也常言声音清脆。如陆机《文赋》云“:音泠泠而盈耳。”作者以“清泠”替“泠泠”,概避免叠字歧义,突出清凉之意。

《寿李拔可丈七十》首联彫(雕)之易,异体而已。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中有“: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一生谢朓长低首”,盖就“谢客风容映古今”而言,不过先生可能记错,元好问中的“谢客”指的是谢灵运,不是谢眺。“绝爱着花无丑枝”一句,化用宋梅尧臣《东溪》诗中“老树着花无丑枝”。但《槐聚诗存》中没有注出。

《肩痛》诗中“无人送半臂,子京剧可慕”指宋庠、宋祁兄弟之事。宋祁“与兄同时举进士,礼部奏祁第一,庠第三,章献太后不欲以弟先兄,乃擢庠第一,而置祁第十,人呼曰‘:二宋’,以大小别之”。“庶人风”,宋玉《风赋》中有“此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代醋三升故”,用“三斗醋”典。语出《北史·崔弘度传》“:时有屈突盖为武侯车骑,亦严刻。长安为之语曰‘:宁可饮三斗醋,不见崔弘度。’”“瓮醯入偶误”和下句“不须更乞邻”用微生高事,《论语·公冶长》中云“: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惊”、“奈”之易,神韵顿出。

二、《且住楼诗十首》之一《题陈病树丈居无庐图》、 之五《草山宾邸作》、之六《慰叔子》为酬答之作,之十《秋怀》为感时之作,编入《槐聚诗存》时,不仅换了题目,字词上做了调整,用典也有变化。

题陈病树丈居无庐图

上岸牵船计(事)已违,田园归去(计)亦悠哉。月明乌鹊无依止,日夕牛羊欲下来。觅句生憎门莫闭,看山窃喜壁都开。只愁(他年)流布丹青里,通老移家惹俗猜。 (见后村题跋)

——编入一九四五年,题目改为“陈病树丈祖壬居无庐图属题”

草山宾邸作

空明丈室面修廊,睡起凭栏送夕阳。花气上身风满袖(侵身风入帐),松声撼(通)梦海掀床。暂闲(放慵)渐乐青山静,无事还(方)贪白日长。佳处留庵天可(倘)许,打钟扫地即(亦)清凉。(见樊南乙集序)

——编入一九四八年,题目改为“草山宾馆作”

慰叔子

梦觉须臾悦(抚)大槐,依然抑塞叹奇才。放歌斫地人(身)将老,忍泪看天事(意)更哀。不(待)定微波宜小立(姑伫立),多(伤)歧前路且迟徊(小迟回)。清江酒渴堪(凭)吞却,莫乞金茎露一杯。(君过所识女郎处乞浆致腹疾新愈故戏及尔)

——编入一九四八年,题目改为“叔子索书扇即赠”

秋 怀

鸣(啼)声渐紧草根虫,闲看(似絮)停云抹暮空。寥落感深(疏落看怜)秋后叶,高寒坐怯晚来风。身名试与权轻重,文字徒劳较(计)拙工。容易一年真可叹,犹将有限事无穷。(时方订正谈艺录付梓)

——编入一九四七年

《题陈病树丈居无庐图》首联上句作者将“计”改为“事”,有事与愿违之说,并无计与愿违之云,故不通妥,一字之改,全句皆顺。下句将“田园归去”改为“田园归计”。“田园归去”源于陶渊明之《归去来兮辞并序》和《归田园居五首》,陶诗自唐宋以后,渐被重视,宋人诗中大量采用“田园归去”之典。如宋王禹偁《贺将作孔监致仕》“:朝请罢来频期笏,田园归去只携琴。”陆经(子履)《句》“:薄有田园归去好,苦无官况莫来休”之句;宋王十朋《渊明画像》中有“弦歌只用八十日,便作田园归去人”。“月明乌鹊”系化用曹孟德《短歌行》中句,史浩《上绍兴守俞阁学生日》中有“:桃李从今满天下,月明乌鹊得依枝”之句。案,此句《槐聚诗存》未注出。“日夕牛羊欲下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有“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尾联上句改“只愁”为“他年”,与将来可能发生之“惹俗猜”更符。

《草山宾邸作》“风满袖”之典,宋诗词中很多。如刘翰《江南曲》“:清风满袖读离骚,半亩幽畦种香草”;冯延已《蝶恋花》“: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严粲《纪梦》“:烟岛空濛一鹤飞,天风满袖自吟诗。”“风满袖”虽和“海掀床”虽然对仗甚工,但气度太小,满袖之风恐难以“掀床”,改为“入帐”气象顿然开阔。“撼”字之易也显出“松声”之力度。“放慵”有“懒散”之意,如白香山《归田三首》“:安得放慵惰,拱手而曳裾。”“暂闲”则更有情趣,也不负“青山静”。苏东坡《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似暂闲。”“暂闲”改为“放慵”境界顿失。“方”字之易,不如“还”字气顺。“倘”、“亦”之易,使上下句更为通畅。“莫乞金茎露一杯”取宋刘筠(一说杨亿《)馆中新蝉》“露下金茎鹤未知”句中意。钱先生在《宋诗纪事补证》一文中曾提到此诗。

三、《且住楼诗十首》之八《戏作》、之九《遣愁》为“发愤”之作,抒四十年代钱先生离开西南联大的“难言之隐”。

戏 作

斗酒蒲桃博一州,烂羊头胃亦通侯。思鱼只解(欲鱼何事)临渊羡,食肉应能(毋庸)为国谋。但得作官(且办作官)由(拚)笑骂,倘知(会看)取相报恩仇。灞桥风雪驮诗物,戏问才堪令仆否。

——编入一九四一年,题目改为“戏问”

遣 愁

归计万千都作罢,只有归心不羁马。青天大道上(出)偏难,日夜长江思不舍。乾愁顽愁古所闻,今我此愁愁而哑。口不能言书不尽,万斛胸中时上下。恍疑鬼怪据肝肠,绝似城狐鼠藏社。但觉鲠喉吐无用(鲠喉欲吐终未能),未知舌在(扪舌徒存)何为者。一叹窃比渊明琴,弦上无声知趣寡。不平物犹得其鸣,独我忧心诗莫写。诗成喋喋尽多言,譬痒隔靴搔亦假。

——编入一九四○年

“蒲桃”古代亦称“蒲陶”、“蒲萄”、“葡桃”等,即今日之“葡萄”。《戏作》“斗酒蒲桃博一州”一句典出《三国志》。《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中,裴松子注引汉赵岐《三辅决录》“:(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孟佗乃三国时新城太守孟达之父,张让为汉灵帝时权重一时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巴结张让左右,又送给张让一斛葡萄酒,以酒贿官,得凉州刺史之职。“烂羊头胃亦通侯”,《后汉书·刘玄传》“: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常喻不问才能,滥授官爵。“思鱼只解(欲鱼何事)临渊羡”,钱先生《谢章行严先生书赠横批》一诗中有“临渊倘羡鱼”之句。“思鱼”典出《战国策·齐策四》“:齐人冯谖家贫,托食于孟尝君门下,因自言无能,盂尝君便笑予收留。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歇日‘:长铗(剑把)归来乎、食无鱼!’”另,《淮南子·说林》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的典故。苏轼《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中有“犀首正缘无事饮,冯谖应为有鱼留”。陆游《月下醉题》中有“闭门种菜英雄老,弹铗思鱼富贵迟”。“食肉应能(毋庸)为国谋”典出《世说新语·任诞》“: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倘知(会看)取相报恩仇”,钱先生《寻诗》中有“灞桥驴背雪因风”之句。“灞桥风雪” 典出唐昭宗的宰相郑綮。据说郑綮善作诗,“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陆游《耕罢偶书》诗中有“灞桥风雪吟虽苦,杜曲桑麻兴本浓”。钱先生《读杜诗》中有“犹有桑麻杜曲田”之句。“绝似城狐鼠藏社”,陆象山有“城狐社鼠,托夜以神其奸,使遇正人自无所施”。“未知舌在(扪舌徒存)何为者”,唐孟迟《寄浙右旧幕僚》有“由来恶舌驷难追”。“扪舌”之词,宋诗中最多,如张伯玉《蓬莱阁闲望写怀》有“羁孤舌但扪”;方岳《泊钓台》中有“舐舌不可扪”;陈师道《送杜侍御纯陕西转运》中有“陇上壮士莫扪舌”; 陈造《次韵袁宪阅兵浦》中有“讵容惜扪舌”;洪咨夔《谨和老人瘳字韵》中有“扪舌空成噍草牛”。“一叹窃比渊明琴,弦上无声知趣寡”, 虞俦《赠潘接伴》中有“句中有眼人谁识,弦上无声我独知”。胡仲弓《感古十首》中有“卞氏璧难售,渊明琴本瘖。

《遣愁》一诗,是钱先生发西南联大误解之苦闷的。据杨绛先生回忆,1939年暑假,钱基博先生因年老多病,思念儿子,要钱先生在其任职的兰田师范当英文系主任,以便陪侍自己。钱先生给当时的西南联大外语系主任叶公超写信,说他因老父多病,需他陪侍,此年不能到校任课。叶公超没有给钱先生任何答复。钱先生无奈到湖南兰田,杨绛就收到梅贻琦秘书沈茀斋的来电,责怪钱先生不回复梅贻琦的电报,而钱先生没有收到梅贻琦的来电。钱先生在致梅贻琦的信中云:

月涵校长我师道察:七月中匆匆返沪,不及告辞。疏简之罪,知无可逭。亦以当时自意假满重来,待教有日,故衣物书籍均在昆明。岂料人事推排,竟成为德不卒之小人哉。九月杪屡欲上书,而念负母校庇荫之德,吾师及之芝生师栽植之恩,背汗面热,羞于启齿。不图大度包容,仍以电致。此电寒家未收到,今日得妇书,附茀斋先生电,方知斯事。六张五角,弥增罪戾,转益悚惶。生此来有难言之隐,老父多病,远游不能归,思子之心形于楮墨。遂毅然入湘,以便明年侍奉返沪。否则熊鱼取舍,有识共知,断无去滇之理。尚望原心谅迹是幸。书不尽意。专肃即叩。

钧安

门人 钱锺书顿首上 十二月五日

《戏作》暗指时任西南联大外语系主任的陈福田。据杨绛先生云:1941年夏,钱锺书获悉清华决议复聘其回校,消息概由吴宓传出,但后未果。后来陈福田来上海,亲自聘请钱锺书回校,钱辞谢。关于此事,《吴宓日记》记载颇详,“梅(贻琦)邀至其宅中座,进茶与咖啡。宓倦甚思寝。闻超(叶公超)与F.T.(陈福田)进言于梅,对钱锺书等不满,殊无公平爱才之意。不觉慨然”(1940年3月8日)。三天后又在日记中记道:“F.T. 拟聘张骏祥,而殊不喜钱锺书。皆妾妇之道也,为之感伤。”(1940年3月11日)1940年11月6日清华外文系曾议聘请钱锺书回校一事“:忌之者明示反对,但卒通过。”吴宓并未道明“忌之者”谁。又案,杨绛云“:陈福田是华侨,对祖国文化欠根底,锺书在校时,他不过是外文系的一位教师,远不是什么主任。锺书从不称陈福田先生或陈福田,只称F.T.。他和F.T.从无交往。”叶公超乃著名学者,一肚皮学问。就《戏作》内容而言,很明显不是指叶公超。以此观之,钱锺书此诗当暗指陈福田力不及任,才不副位。援引古事乃诗家一法,钱先生有幽隐复杂之事,借古事以发明,以故为新,言简意赅,温厚而含锋芒,激切而含情韵。

在“且住楼”居住时期,钱先生已经完成了《〈宋诗纪事〉补正》初稿。品藻涵泳,目染心浸,自然深受宋诗影响。《且住楼诗十首》好用典,多化用,其中又以宋人居多。如上文所举“且住”取宋人诗词惜春之意《;寿李拔可丈七十》中“绝爱着花无丑枝”一句,化用宋梅尧臣《东溪》诗中“老树着花无丑枝”《;题陈病树丈居无庐图》中“月明乌鹊无依止” 化史浩《上绍兴守俞阁学生日》“桃李从今满天下,月明乌鹊得依枝” 中句《;慰叔子》“莫乞金茎露一杯”取宋刘筠(一说杨亿)《馆中新蝉》中“露下金茎鹤未知”之意《;戏作》中的“灞桥风雪驮诗物”和《读杜诗》中的“犹有桑麻杜曲田”化用陆游《耕罢偶书》中诗“灞桥风雪吟虽苦,杜曲桑麻兴本浓”。除梅尧臣、史浩、陆游之外,也不难窥见辛弃疾、晁补之、方岳、刘克庄、陈师道、陈造、洪咨夔、张元幹等人诗词对钱先生的影响。在钱先生的《宋诗选注》里,也大都选了他们的诗作,其中梅尧臣七首,陆游二十七首,方岳四首,刘克庄七首,陈师道五首,陈造二首,洪咨夔四首。另外,宋诗重学养识见,强调储积。如黄庭坚云“:词意高胜,要从学问中来尔”,“更屏声色裘马,使胸中有万卷书,便当不愧文与可矣”。苏轼云“:不如默诵千万首,左抽右取谈笑足。”钱先生博通古今,学贯中西,又以思辨分析见长,自然更容易接近宋诗。

所以说,钱先生在“进行大规模的宋诗文献搜集与整理工作”的同时,并未“写作与宋诗异趣的‘风华绮丽之体’”。反而由于沉浸其中,遣词用典,都烙上了宋诗的痕迹,先生自己并不觉得。正如《道山清话》中关于黄谷山的记载一样“:崇宁年间,黄庭坚谪宜州(今广西宜州市),成都范廖来访,曾就外面传说黄庭坚用白居易诗句剪裁成十首《黔南诗》请教黄。黄答‘:庭坚少时诵熟,久而望其为何人诗也。尝阻雨衡山尉厅,偶然无事,信笔书耳’。”程千帆先生认为:钱先生的诗感觉极其细密,用思巧妙,对偶工稳。但还是黄山谷的路子。钱先生诗风步黄山谷一路,但在精神上他更钟情契合于元好问。钱先生沉潜隐忍,幽而不发,论元遗山时云“以骚怨弘衍之才,崛起金季,苞桑之惧,沧桑之痛,发为声情,情倂七哀,变穷百态”,以品藻寄托。从他《谈艺录》中的《施北研遗山诗注》《元遗山论江西派》《金诗与江西派》的字里行间不难窥见对元遗山的偏爱“,槐聚”出于元遗山“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也是一个小例子。钱先生认为“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钱先生的精神气质以“筋骨思理”见长,生活又限于书斋,故难为苍凉沉郁、悲愤高亢之诗。因此《且住楼诗十首》多取宋诗法度,《槐聚诗存》也以宋诗深隽峭劲枯淡僻涩为尚。

①《京沪周刊》,1949年3卷1期,第7页。

②钱锺书:《〈槐聚诗存〉序》,《槐聚诗存》,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页。

③④杨绛:《〈宋诗纪事〉补正前言》,《杨绛文集·第三卷·散文卷》(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

⑤夏承焘:《贺新郎·一九四九年五月三日杭州解放予年五十作此示妇二首》,《夏承焘集》第四册,浙江古籍、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⑥《夏承焘集》第六册,浙江古籍、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至于钱先生为什么要留下来,并无满意解释。但从“且住”的斋号中,不难窥见其犹豫徘徊的心境。另,1949年2月,郑振铎和吴晗分别在香港、北平写信给钱先生,叫他留在上海迎接解放,中共会重视知识分子的。1949年8月24日钱先生重返清华园任教,也是由于吴晗的敦促。见陈福康:《郑振铎年谱》,1949年2月、8月版,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⑦《宋诗钞》(三),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788页。

⑧《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年版,第267页。

⑨《洺水集》卷三十。

⑩清·沈辰垣等编:《御选历代诗馀》,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猜你喜欢
宋诗钱锺书
钱锺书的幽默
钱锺书署名的“三个后”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唐表宋里:论《红楼梦》诗词摘句中的宋诗学特质
宋代诗歌中刘邦形象接受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的宋诗艺术观
我会等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