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因素及对策

2010-08-15 00:49
关键词:老年人社区影响

井 莉

影响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因素及对策

井 莉

休闲是城市老年人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何安排休闲活动,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时间短、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庞大,因此老年人休闲生活的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如何让老年人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晚年不仅关系着老年人自身的健康和发展,而且也关系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因素与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由此而产生的多方面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专家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4亿左右,约占亚洲老年人口总数的36%,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22.3%。我国老年人口规模之大,老龄化速度之快,高龄人口之多,是世界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富有闲暇时间的老年人的休闲问题是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老年人有更好的经济条件和更多的时间用于休闲,他(她)们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参与更积极的休闲活动。老年人应该认识到老年阶段是人类所必经的生命阶段,树立积极的休闲观念,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总之,对老年人日常休闲行为的研究对老年人本身,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休闲的相关概念界定

休闲的概念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没有统一的界定,学者们由于各自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所界定的概念也不相同。中国学者在不同时期使用的“休闲”概念也不一样。20世纪80年代初多使用“自由时间”一词,在这同时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又多使用“闲暇”一词,目前则更多的使用“休闲”。

于光远认为,“闲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从现在看将来,如果闲的时间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增加,闲的地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是未来社会高速发展的方向。”[1]马惠娣认为:“休闲是指已完成社会必要劳动之外的时间,它以缩短劳动工时为前提,劳动工时的缩短会使劳动时间更紧凑,劳动条件更好,休闲活动更丰富,对劳动产生更有益的影响。”[2]许斗斗认为:“休闲作为人类的一种现代社会现象,在本质上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休闲活动,本质上应该属于人们的社会交往的范围,这不仅因为休闲活动是人们实际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而且由于休闲本身也是一种精神体验和享受,一种人在休闲活动时对人与休闲环境(存在的“在构性”)融合的感觉。”[3]邓崇清认为,“休闲也叫闲暇……,可以给休闲或闲暇下这样一个定义:一天中扣除满足正常生理需要之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不能用来获得或创造收入,甚至还要为此消耗收入的法定时间。”[4]楼嘉军认为:“所谓休闲是个人闲暇时间的总称,也是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科学和合理的使用;休闲活动虽然与人们所从事的日常工作毫无关系,但与劳动并不冲突,休闲活动是人们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载体。”[5]季国清认为:“休闲是指争取生存时间之外的体悟人生和领略自我的时间。……一种体现生命权力的人类行为。”[6]季忠认为:“休闲是现代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和存在状态”、“是主体自由自在活动的过程。”[7]从社会学的视角上看,社会学家把“休闲”看成一种社会建构以及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发展人的个性的场所。

二、影响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主要因素

(一)性别的影响

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在休闲时间拥有量、休闲活动方式上都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每位男性老年人的休闲时间平均每天为592.1分钟,女性老年人为502分钟。这一方面显示出老年人在休闲时间拥有量上比较充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男女两性老年人在休闲时间拥有量上存在着不平等。家务劳动时间是影响休闲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务劳动时间越多,休闲时间就会越少。而家务劳动时间又与性别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把家务劳动看成是女性的职责,主要由女性来承担。在调查中,男性老年人平均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为134.8分钟,女性老年人则为269.3分钟,女性老年人的家务劳动时间大大多于男性老年人。男女两性老年人在休闲活动中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差异,除受到男女两性本身的性格特征影响之外,更多的是受到休闲意识、收入和文化程度等影响。受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女性老年人的休闲意识弱于男性老年人,她们习惯于将丈夫和孩子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而往往总是觉得有许多忙不完的事情,难以去享受休闲。同时,她们的收入和文化程度也低于男性老年人。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有57.6%的男性老年人个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而只有42.4%的女性老年人属于这一范围;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来看,女性老年人的比例是41.3%,而男性老年人的比例只有28.2%。收入和文化程度的偏低,严重地制约了女性老年人休闲意识的提高和休闲技能的培养。

(二)收入的影响

收入对老年人休闲的影响体现在休闲方式的选择和休闲消费支出上。家庭经济状况对城市老年人的休闲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经济状况会影响到老年人休闲时间的拥有量。在调查中发现,城市老年人个人月收入与家务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都具有相关性。个人月收入越高,其家务劳动时间呈现出减少的趋势,而休闲时间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个人月收入越低,每天家务劳动时间越长,而用于休闲的时间则相应减少。收入偏低使老年人不得不在家务劳动上多消耗时间。同样,休闲活动的开展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在外出游玩等需要一定花费的休闲活动方面,个人月收入高的老年人的休闲活动比较丰富。而低收入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则主要集中在不用多少花费的诸如看电视、散步、下棋、打牌、聊天等项目上,对一些需要有一定支出的如外出游玩,到体育场馆、娱乐场所活动等则很少参加,这是因为长期的低收入使他们为生计而操心,限制了他们的休闲支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休闲意识。

收入稍高些的老人就有可能选择花费较多的休闲方式。当然,单纯的月收入不能充当休闲花费的决定因素,还要受休闲消费观念以及月收入的满意程度的影响。由调查得知,虽然样本老人的收入处于中低层,但是收入的满意程度却相对较高。

(三)文化程度的影响

一个人的休闲生活质量与其文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文化程度的人会形成不同的需要和满足机制,从而选择不同的休闲活动方式。从调查中可以发现,文化程度越低的老年人,“无事休息”的时间就越长;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从事休闲活动的项数就越多,特别是参与提高型休闲活动的人数与投入的时间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同时,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相应的一些休闲技能也比较缺乏,因而造成了他们休闲活动内容的单调化,使他们在休闲活动的内容和结构上不协调,纯粹的娱乐消遣性活动过多,而用于提高型休闲活动的时间则太少。从总体来看,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人,其休闲意识越强,对自己休闲时间的利用更有计划性和更具效率,从而休闲质量也相对较高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收入的不同,而且一般来说,较高受教育程度的老人会在休闲观念上更加积极,而且也会选择更加丰富的休闲活动类型。

(四)社区环境的影响

老年人的日常休闲活动主要是在离家较近的范围内进行,而社区就是他们一个主要的活动场所,社区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老年人的休闲生活质量。社区环境既包括社区的自然环境,也包括社区的人文环境,两者对老年人的休闲活动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在“社区内的活动场所能否满足您休闲的基本需求”的选项上,有8.8%的老年人认为“完全能满足”,有39.4%的老年人认为 “基本能满足”,有51.8%的老年人认为“很难满足”。由于目前资金的缺乏,有的“老年之家”服务简单,只开设了书籍阅览、棋牌娱乐、健身运动等少数项目,没有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内容,也使一部分老年人觉得太单调而提不起兴趣。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健康状况的原因,行动不便,只能在家附近活动,而社区又没有可供活动的地方,因而就选择闲坐、闲聊,这极大影响了他们的休闲生活质量。因此,社区环境会影响老年人休闲活动的开展。

三、提高休闲生活质量的对策

(一)个人层面

从休闲的三种限制因素 (个人内在心理的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来看,最关键的就在于克服个人内在心理的限制,而这实际上涉及到老年人的休闲意识和休闲技能的问题。当前城市老年人休闲中的个人内在心理限制主要是由老年人休闲意识不强、休闲技能缺乏所造成的。因此,必须增强老年人个人的休闲意识,提高他们的休闲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项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

目前步入老年的人口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他们成长于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休闲是一种“奢侈品”。在这样一种社会氛围下,他们的休闲意识往往比较淡薄,休闲要求不强烈,也缺乏休闲技能的积累。因此,要提高城市老年人的休闲生活质量,关键就在于老年人要树立新的休闲价值观,调整好心态,积极参与各种休闲活动。为此,可以从家庭、社区、社会等方面入手,增强他们的休闲意识,培养休闲新观念,帮助他们提高休闲技能,广泛开展休闲娱乐活动,使他们自然参与融入其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休闲活动。

(二)家庭层面

从家庭层面看,应尽可能减少老年人的家务劳动时间,从物质上和情感上支持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帮助他们增强休闲意识和提高休闲技能。与其他群体相比较,城市老年人的休闲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但仍有一部分老年人的家务劳动时间过长,挤占了休闲时间,限制了他们休闲活动的开展。因此,要提高老年人的休闲生活质量,就必须减少他们的家务劳动时间,增加他们的休闲时间拥有量。此外,经济状况也会影响到老年人对休闲活动的选择,低收入状态使他们倾向于参加一些不需要什么花费的活动。因而,作为家庭中的年轻人,应给予老年人在经济上力所能及的帮助,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老人外出旅游,或鼓励他们参加“夕阳红”之类的旅游团体,一方面可以增进与老人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给老年人提供了与他人交流的平台,认识更多的朋友,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三)社区层面

从社区层面来看,应建设相关休闲场所,组建社区休闲活动团体,丰富老年人的休闲生活。社区是城市老年人活动、交往、生活的主要场所,大部分老年人的休闲生活主要是在社区范围内进行的。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有39.8%的老年人认为社区内的活动场所不能满足他们的休闲需求。这说明,社区所能提供的休闲活动场所与老年人的休闲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要把社区建设成老年人休闲的乐园,就必须加大对相关休闲活动场所的建设,在建设相关休闲活动场所时,还应多调查本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合理建设与老年人本人相符合的健身器材,娱乐设施和场地。除此之外,社区工作人员应充分挖掘和培训本社区的文化娱乐活动骨干,根据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组建各种老年休闲活动团体,进行有组织的休闲活动培训,带动社区中广大老年人参与到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中去[8]。

四、结论

从调查情况来看,武汉市长江社区的休闲娱乐场所建设不规范也不合理,健身器材建造的场地也不利于老年人在各个季节去锻炼身体,老年人活动室的利用率也偏低。我们应积极主动关心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适当为他们增加一些社会活动 ,社区要创造条件,拓宽和完善服务方式和内容,开展多种活动,培养老年人的兴趣爱好,丰富老年人生活。要增设活动场所,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活动,消遣和交流的场所,以延缓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的下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努力营造一种尊老、爱老的社会和家庭氛围,使老年人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从而保持良好心态[9]。

总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多种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对这些因素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是社区采取正确措施帮助老年人提高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依据 ,针对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将可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1]于光远.闲、休闲、休闲业[J].上海商业,2004(3).

[2]马惠娣.文化精神之域的休闲理论初探[J].齐鲁学刊,1998(3).

[3]许斗斗.消费社会之休闲异化批判:波德里亚的休闲观评析[J].东南学术,2003(4).

[4]邓崇清.简论休闲与休闲消费[J].改革与战略,2000(5).

[5]楼嘉军.休闲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

[6]季国清.休闲:生命的权力[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

[7]季忠.休闲的哲学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

[8]付敏红.影响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的因素及对策:以南宁市老年人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5(12).

[9]余桂珍,曾琨,陈慧.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9).

C913.6

A

1673-1999(2010)02-0044-03

井莉(1982-),女,河南商丘人,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

2009-12-19

猜你喜欢
老年人社区影响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美食网红如何影响我们吃什么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