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化需要“文化自觉”

2010-08-15 00:49
关键词:费孝通文化自觉文化冲突

杨 悦

中国现代化需要“文化自觉”

杨 悦

中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自身文化的民族意识,在保留自己特有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的同时也要积极创新,“文化自觉”,取长补短,通过融合、创新、发扬,促进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和谐发展

现代化;费孝通;文化自觉

中国在现代化发展中已经越来越意识到文化对政治经济甚至整个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和影响,开始重视现代化建设中对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审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文化发展和规律问题,体现了新时代的要求。在当今中国现代化的特殊境遇下,我们需要用“文化自觉”来进行文化转型,从而实现文化现代化,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的现代化

罗荣渠认为,现代化是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一场急剧变革,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至今尚未结束。但是,现代化过程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整齐划一的阶段,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它是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与早发内生型的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化主要是在外来文明的刺激下被迫进行的。

历史表明,中国文化更多的是一种价值理性倾向,“天人合一”、“长幼有序”是其文化价值观的体现。具体到人与自然关系时,主张人尽可能地去适应自然、尊重自然。但随着17、18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物质层面与技术层面的进步被世界认同。在西方率先迈出了现代化脚步之后,西方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似乎处在一个主导性的位置上,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它在近代被其所追求的富强目标所取代,甚至成为要推翻、否定的东西,在中国现代化道路上一再被切割、批判、取代,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人失掉了文化的自信,在对待中西文化差异的态度上,也就或多或少有着“西化”的倾向,无心甚至有意的向西方文化价值观靠拢。现代化成了 “西方化”、“去传统化”,更多地接受了西方“天人对立”、“人定胜天”的西方价值观。一味追求GDP,使得我们在为所取得的经济成就欢呼雀跃的同时,忽视了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仇富表现升级为自杀事件的加剧、归属感的缺失,自然的反抗和人际关系乃至人自身心态的失衡……不和谐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显著。从文化的角度去思索个寻求解决这些问题 ,“文化自觉”呼之欲出。

二、文化自觉的涵义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坚守传统’。自知之明是为了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为适应新环境、新时代而进行文化选择时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 ”[1]

根据费孝通对“文化自觉”的界定和理解,可以看出文化自觉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自觉到自己文化的优势和弱点,懂得发扬优点,克服弱点;二是要自觉到传统文化,对它进行新的现代诠释,让它有益于今天,也就是文化的转型与创新;三是自觉到我们的今天,是作为全球的一元而存在的。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趋势,任何一国都不可能是孤立的个体,所以我们要审时度势,了解世界不同文化,参与世界文化交流与文化重组,把自己的文化为世界文化所用,成为世界文化新秩序不能少的组成部分。只有这三个方面相结合,才是真正的文化自觉。

三、中国现代化需要“文化自觉”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在现代化过程的地位更加突出起来,成为制约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文化的特性上来看,文化虽然不像人类的其他活动如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活动来得具体,但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人的活动,它内在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文化的这种特性使其成为人的生存模式[2]。如果把现代化置之于国际经济、文化空间来看,现代国际市场上的经济竞争,实质上就是文化竞争[3]。因此,中国要实现全面现代化,就必须实现文化现代化。而实现文化现代化,不可能将传统文化完全抛弃,“只能在经济现代化的基础上,按照多元性的原则,保留人们在现代生活中不与现代性相冲突的那些文化精华,去掉那些有悖于现代性的文化糟粕。留下来的民族文化的精华就构成了它与其他民族在文化现代化过程中相比所表现出来的独特之处”[4],而这就需要“文化自觉”。

首先,需要“文化自觉”来应对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外文化冲突。现代化为中国与世界提供了交流平台,但也使中西文化差异在文化交往中凸显甚至引发冲突。这些文化冲突在不同文化交往中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并非像亨廷顿所说,只有当一方获胜,确立主导地位才能解决“冲突”。他的文化冲突论其实更多的是强调“文化是有边界的”,打破这种边界势必会使边界双方为了维护和确立自己文化的主导地位而冲突不断。但正如费孝通引进“场”这个概念来认识这个过程一样,“场”是不同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场,之间只有差别没有界线。每个场由中心向四周扩大逐渐变淡,层与层之间,只有差别而没有界限,而且不同中心所扩散的文化场可在同一空间互相重叠,那就是在人的感受上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规范可以自主地选择。这种观点既承认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同时也肯定了冲突会变成嫁接、互补,最终导向融合。所以,正确地认识、对待文化冲突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全盘西化、全盘否定的观点,其实都是对文化冲突的不同认识和应对,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基础上看到西方较为先进的工业文明,对自己文化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失去信心的一种或迷茫或排斥逃避的反应。要么全盘引进,要么一概否定,从而加剧了原有文化冲突。现代化、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要求告诉我们,必要的跨文化交流和学习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因此,在对待交流中的冲突时,需要通过文化自觉来抑制文化交往中冲突的负面效用,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国家间文化的和谐交流和共同发展。

其次,需要文化自觉来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转型和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虽然文化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根本性作用,但文化与之相比具有稳定性和滞后性。当人们遭遇新的文化、新生事物的时候,原有的文化会制约人们的正确认识,同时人们也会对原有的传统文化产生质疑、批判甚至会彻底推翻传统文化。然而文化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又使一个民族不可能割裂传统、在空白上建立全新的文化。费孝通认为“文化不仅仅是‘除旧开新’而且是推陈出新或温故知新,‘现代化’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另一方面也同时继续并更新了‘传统’”[5]。因此,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走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需要的是对自己文化以及文化传统的审视,从自身文化内部打破传统模式所特有的超稳定结构以实现其转型和创新。我国将端午、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位为法定节日的举措,其实就是 “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

再次,需要文化自觉来应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费孝通一开始其实是在对少数民族的实地研究中首先提出文化自觉观点的。近百年来,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不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制约甚至威胁了一些少数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特别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在跨入信息社会后,文化也随之发展变化得很快,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自身文化如何保存发展下去的问题。费孝通认为,唯一的方法是从文化转型上求生路。而怎么转,就需要通过文化自觉,善于发挥民族原有文化的特长,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好的方面,对自己的文化加以创新和转型,从而求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比如新疆维吾尔族,其民间舞蹈可以说是该民族的代表文化之一,我们可以用发展的眼光进行全面认识,对其中一些传统的东西加以改造,可以使其成为人见人爱的艺术形式。如,利用传统的古尔邦节、肉孜节,采取歌舞擂台、经济表演的形式,既可满足人民祭祖祈福、歌舞自娱的心理需要,同时也向国内外游客、商家展示当地的民族风情,加强双方经济技术的开发和合作。此外,还可使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彼此的交流,加强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促进本民族的发展,营造出和谐的氛围,使民族文化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有了时代性,并为人们所接受。

最后,需要文化自觉减小城乡文化差异。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差异显著,这在文化上则表现为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这种乡土和现代的差异使得像农民工、城中村居民这样的群体由于文化差异而缺乏“归属感”,从而引发人际关系的不和谐以及内心的不平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样的群体,可以引用费孝通所定义的“边界人”来形容,即两个文化中心可以向同一地域扩散,所以常出现互相重叠的边际。这种受到不同文化波及的人在城市时,由于其带着农村外来的文化底子,在城市人看来,他没有完全融入到本地文化,而当他回到农村,又因为在城里生活过,留着城市文化的痕迹,又很容易被农村社会所忽视,自身也失去了归属感。“文化自觉”在解决这类问题上也带来了很好的启示。所以,应根据乡村特点和文化传统,在维护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汲取城市文化中先进的、优秀的部分。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就是在对城乡文化差异、乡镇文化发展建设过程中实行“文化自觉”的好的尝试。

“文化自觉”不仅是少数精英分子的自觉,更应是人民大众的全民的文化自觉。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盲目地对一件事表示赞同或反对,对于出现的新事物、新潮流有了自己的眼光和选择。所以,人民大众对文化的发展不能小看,文化的发展需要精英分子的先导作用,继而需要有大众的力量才能够推动其整体面貌的改善。如果文化自觉意识到不只是少数人的文化自觉而是大众的、民间的文化自觉,那么在具有这种理性反思意识下的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发展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大家都通过自己的理性判断出美丑优劣从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才能使中国保持原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同时兼收并蓄,发展成为富有生命力、顺应时代的现代文化。

在中国发展的转型阶段,对待中西文化差异以及本土的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理性而平和的,不排斥异类文化,和而不同,扬长避短,在坚持主流文化决定性地位的同时,允许并鼓励其他有利于中国文化发展的亚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多元化发展的繁荣局面。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弘扬自身文化的民族意识。一个民族如果能保留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就能保证其民族的情感和个性不会消散,这也标明了这个民族存在的价值。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需要文化自觉,它的前提不是要不要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是在全面认识这些文化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融合、创新、发扬,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成为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元。文化自觉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基本内容,中国特色文化和全面现代化的建设本身就是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文化自觉的表现。文化自觉怎么做、中国现代化需要文化自觉所实现的目标,最终可以回归概括为费孝通的那句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1]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344.

[2]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216.

[3]丰子仪.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与探求[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264.

[4]邓永芳.现代化境遇中的文化自觉[D].中共中央党校,2004.

[5]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学术研究,2003(7).

C912.3

A

1673-1999(2010)02-0135-03

杨悦(1985-),女,新疆乌鲁木齐人,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现代化研究。

2009-09-10

猜你喜欢
费孝通文化自觉文化冲突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今天,为什么我们要怀念费孝通?
费孝通的十个文化洞见
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
杨绛的“男朋友”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