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蚕区立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探讨

2010-08-15 00:51叶永红熊小利
蚕学通讯 2010年3期
关键词:渝北蚕桑养蚕

叶永红 熊小利

(重庆市渝北区农业委员会 401120)

笔者根据多年来深入基层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合渝北蚕区的立体农业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其内容可以概括为:“桑叶养蚕,蚕沙养畜(禽、鱼),畜(禽)粪(塘泥)养桑,种养结合,循环利用”。

1 有利条件

渝北不仅是重庆重要的菜篮子供应基地,也是目前主城九区中唯一的优质蚕茧基地,历史最高年养蚕量达14万张,蚕农茧款收入达4800万元。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蚕桑生产逐年滑坡。但是,渝北的自然气候适合栽桑养蚕,桑树抗旱抗寒,养蚕周期短,见效快,投入少,蚕茧商品率高,蚕桑副产物利用价值大,分季分批养蚕又可适当避灾抗灾,所以,栽桑养蚕仍然是我区农村一项短、平、快的致富门路。2009年,茧丝行情看好,蚕茧价格一路攀升,我区鲜茧售价最高达27元/kg,创历史新高,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又一次被调动起来。因此,在加快发展畜牧业、蔬菜业、奶牛业的同时,我区应当立足优势、顺应市场、因势利导,坚持发展蚕桑生产不动摇。这是加快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帮助农民提前实现超万收入目标的客观需要。

2 存在问题

2.1 养蚕户分散,单户养蚕量少

目前我区有5万户农民养蚕,户平全年养蚕不足0.7张,养蚕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无足轻重,所以不重视技术革新与设施改造,尽管区、镇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多数农户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没有积极性,因此,桑树修枝除虫、良桑嫁接、肥培管理、小蚕共育、消毒防病、簇具改良等技术到位率很低,进而导致桑树日益衰败,蚕病时有发生,经济效益走低,饲养量越来越少,对蚕桑生产也就更加不予重视。这样的恶性循环是渝北蚕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危机,也是近年来蚕茧收购价格持续走高而我区大多数蚕区养蚕量依然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

2.2 种养良性循环链尚未形成,效益潜力尚未充分挖掘

蚕业本是一个很好的产业化项目:农民栽桑养蚕,公司收茧烘茧,工厂缫丝织绸,外贸出口创汇,如此层层递进,解决就业无数,可谓富国富民。因此,国家和市政府都将蚕桑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农业产业化项目,渝北也已被重庆市确定为“百万工程”的优质蚕茧基地区。但是,由于我区农村一家一户十分有限的土地难以形成规模经营,蚕桑副产物数量极其有限,种养结合的立体农业循环经济之路才刚刚迈步,所以,渝北蚕区的现代农业任重而道远。

3 应对措施

鉴于渝北农村的客观实际,我区在打造“1小时经济圈核心区”、“统筹城乡发展先行试验区”的背景下,应当在大盛、麻柳沱、统景、洛碛等御临河流域4个重点蚕区选择或者培植有适度经营规模的大户,开展立体农业循环经济试点,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探索一条成功之路。

3.1 科学制定产业布局,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蚕区的立体农业循环经济运行模式可以概括为5句话20个字:“桑叶养蚕,蚕沙养畜(禽、鱼),畜(禽)粪(塘泥)养桑 ,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基本要点是:(1)育苗栽桑。每亩(666.7平方米)栽桑600~800株,养成中干树型,以有利于间套种作业、桑园内养鸡、养兔。全部选用嘉陵20号等优良桑品种进行嫁接改良,以确保桑叶优质高产。(2)修建共育室、消毒池、室外大棚,选用优良簇具,小蚕集中共育,大蚕分室饲养,确保技术领先。(3)修建沼气池、鸡(兔)舍、畜圈或者鱼塘,发展畜禽或渔业养殖,科学处理与合理利用蚕沙、残叶等副产物。(4)桑园内套种蔬菜(比如榨菜),或者套种豆科牧草为发展畜禽或渔业养殖提供青饲料。(5)搞好排灌沟渠、人行便道与蓄粪池、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6)在试验建设初见成效、蚕桑副产物资源充足的情况下,组建龙头企业,引进清华大学“秸杆造门”专利技术,利用桑树枝条加工生产实木门。(7)在有条件的地方拓展经营项目,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吸引城里人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中小学生亲自体验采桑养蚕、种菜采果、养鸡养兔、喂鱼钓鱼等现代农庄的生活与乐趣,使其认识现代农业、热爱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

3.2 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切实加强技术帮扶

我区目前在沼气建设、家禽、肉兔、山羊、蚕桑基地建设以及信息入乡工程建设上都有比较成熟的政策和技术,因此,应当将各个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资金支持立体农业循环经济试验,推动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基础的新农村建设。一是在小蚕共育室、消毒池、室外大棚、畜禽圈舍、沼气池、便道建设上给予物资扶持,在农业机械、蚕具、簇具购置上给予适当配备或价格补贴,在土地整理上适当给予贷款贴息。二是为每一个试验点配备一个由蚕桑、畜牧、沼气等项目科技人员组成的“立体农业循环经济试验科技指导小组”,并由指导小组与大户签定技术承包合同,责利结合,帮扶有偿,风险共担,以确保技术指导到位。与此同时,依托现有的区农业科技服务团,建立“渝北区立体农业循环经济试验科技指导队”,24小时开通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及时为循环经济试验排忧解难,当出现虫害、疫情时能够及时得到科技专家的温馨服务。三是为每一个试验点扶持配备1台电脑,开通宽带上网,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各地农副产品市场行情,真正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

3.3 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开展立体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就是要通过集中力量塑造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辐射周边,抛砖引玉,科学引导发展现代立体农业,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因此,在开展试验的过程中,要鼓励以大户为凝聚核心,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行业营销组织。比如,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社,烘炕本社社员自己生产的蚕茧,直接向丝厂或者外贸部门卖干茧,从而提高蚕农的收益;依托立体农业循环经济试验科技指导小组,全面提升对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科技服务水平,推动所在地区农村的科技进步。

总之,开展立体农业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渝北农村的客观实际,既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拓展农村的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

猜你喜欢
渝北蚕桑养蚕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君山区蚕桑产业规模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养蚕不易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重庆渝北直播带货火热PK 新农人主播共助乡村振兴
PANEL AUDIO全宅影院+背景音乐解决方案 重庆渝北影院式住宅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推动蚕桑产业再上新台阶
民营经济发展障碍分析及突破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