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0-08-15 00:45魏远彬潘前之
党史文苑 2010年6期
关键词:兴盛人民出版社中华文化

魏远彬 潘前之

(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 湖北襄樊 441118;海军医学研究所 上海 200433)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1]P32这表明,文化的兴盛繁荣,不仅关系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而且还影响国家国力的增强和民族的复兴。

一、繁荣兴盛的中华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战略发展的必然诉求

什么是中华文化?实际上,中华文化内容丰富、意蕴深远,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复合体,很难确切的给出一个定义。但审视当代中华文化,可以肯定的是:当代中华文化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中华文化在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过程中在文化战略认识上的必然诉求。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2]P110同时他还首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文化的构想,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P706。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又预见到“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4]P345。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指出,“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5]P28江泽民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6]P38,并将“先进文化”写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概念,认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7]P32-33。

综上所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都从宏观和微观上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明确阐述,贴近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实际,提升了文化在社会主义整体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二、中华民族复兴是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先决条件

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强盛的国力,也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民族的复兴,文化的繁荣兴盛才能成为可能,即所谓国运强,则文化兴;国运弱,则文化衰。

民族复兴为文化繁荣兴盛创造安定的环境。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复兴离不开稳定的环境。历史上每一次的文化繁荣兴盛,都离不开一个国力强盛的王朝以及由此而来的稳定和谐的内外环境。中国在汉、唐在具备强大的国力的前提下,创造出了繁荣兴盛、影响深远的文化。相反,如果国力孱弱,国家必然陷入混乱局面,也就不可能孕育发展出繁荣的文化。民族的危机带来的必然是文化的危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文化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压抑的、无法自由发展的状况,兴盛与繁荣更是无从谈起。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得以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而文化的繁荣兴盛成为可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呈现出了良好的趋势。十六大以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积极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由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目前已经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可以说,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文化信息纷繁丰富的时代。因此,只有在安定的环境中,文化的繁荣兴盛才能成为可能。

民族复兴为文化繁荣兴盛提供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为文化的繁荣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建设实践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最深厚的源泉,没有强大的经济力就没有强大的文化力。国力的增强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国家可以增加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这是文化繁荣兴盛所必不可少的。十六大以来,全国文化事业经费累计达580.82亿元,年均增长22.5%。国家还首次颁布了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文化体制改革也由点到面铺向全国。文化法制建设稳步推进,文化市场渐趋规范与成熟,国际文化交流活跃,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刺激人们在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近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支出大幅增加。以电影票房为例,全国2008年增长超过35%,2009年1、2月份比2008年同期增长110%,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8]P131这类文化消费同时又成为文化发展繁荣的不竭动力。

三、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文化要素作为一种“软实力”,已经上升到了关系国家实力和民族命运的战略地位,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对于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创新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先导作用。社会越发展,文化越需要及时跟上。文化的发展,能够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社会变革提供新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思想舆论条件和氛围。同时,还能创立一种紧贴时代的社会发展理论,指引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也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事业。也正是基于观念的更新和发展,新时期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前者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后者回答了“发展什么”和“怎么发展”的问题。从这一点也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结果。

文化对于统一全民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具有引导作用。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尤其是主流文化,都能够通过语言和其他载体传播、传承,变成社会意识和客观精神,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对每个社会成员产生无形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社会主义文化的引导作用,关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打造民族自信与开放胸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体现在引导帮助社会成员认同和归属社会主义基本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理解和支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自觉的坚持和拥护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并把这种价值体系认同和支持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在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文化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基础作用。在综合国力中,生产力起着基础性作用。在生产力构成中,劳动者,即人的作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社会经济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含量迅速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一般国民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影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决定国民素质高低的是教育。文化的兴盛能够为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人才和精神动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强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恩格斯评价说,文艺复兴运动“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9]对当前中国说,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必须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毛泽东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3]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文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Z].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

[9]湘浏.文艺复兴:开辟欧洲巨人时代的运动[J].炎黄春秋.2001(5).

猜你喜欢
兴盛人民出版社中华文化
河南心意拳系列之三:兴盛周家口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论教育在考据学兴盛中的作用
抉择
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开通与兴盛
人民出版社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