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08-15 00:45马小佼
党史文苑 2010年6期
关键词:灌输教育工作者政治

马小佼

(长江大学 湖北荆州 434000)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高校领导干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断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也日益提高。但是,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队伍建设、方法、内容、载体等发生了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的影响,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急待创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

由于形势的发展、环境的变化、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前进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作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

1.缺乏平等性理念。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常是运用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而受教育者只是被动的聆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人以居高临下、严肃有余而亲和力不足的印象,缺乏现代教育平等性的理念,容易引起具有很强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当代大学生的反感,难以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多种价值观念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难以被受教育者接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看作是一个被动的教育对象,而要看到他们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能力的主体。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主导、主体关系,同时还要多一些亲情和友情的成分。因此,教育者要思考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选择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2.重“群体”轻“个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由于受自身条件、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素质结构不可能完全一致。传统的工作形式多停留在开会、听报告、学文件等形式,即使上课,也是不问对象,不分层次,不考虑个性的差异,不因材施教。居高临下的灌输一气,很难适应现代社会多数人特别是年青人的心理特点。在内容上很少有超前的理论做指导,只是通过个案、事例的分析来做思想工作。在教育方法上,存在重“群体”轻“个体”的倾向,不利于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

3.单一、呆板、无活力。过去的灌输教育由于太注重“灌”,而轻视“输”,不可避免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会呈现出诸如不问条件、不管对象、不重艺术而不负责任、不讲实效而胡乱灌输的现象,这样,普遍采用的强硬灌输方式便突显出来。当然必须承认,在特殊环境下,强行硬塞的灌输有其特殊的地位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然而,强硬灌输方法并非唯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还有与之相应的,如像温和式灌输、分散式灌输、间接式灌输等多样性的其他灌输方式。要真正将一定社会或社会群众所形成的某种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灌输给一代新人,不采用多样的灌输方式,仅凭单一的强硬灌输方法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目的。

4.缺乏民主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经常采用的是“我讲你听”的“讲听”式、“我说你做”的“说做”式、“我令你止”的“令止”式方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一种完全对立关系,承认的只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而否定了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这严重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一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想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学校没有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习培训等,但其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权威性和管理者的身份依然是严重存在的现实,我们习惯于以老师或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通过正面灌输来对学生实施教育行为,不注意调动受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不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长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天赋发展受到了束缚,他们逐渐失去原有的特色和鲜明个性,遇到问题时缺乏相应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

2.社会环境的变化。由于当今社会变化来得巨大而又迅猛,社会生活中的矛盾错综复杂,有时还很尖锐和突出,大学生自然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结果使社会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1]社会影响是复杂的,而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又良莠混杂,使一些不谙世事的大学生容易受到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面对社会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处于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队伍建设落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完成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相当缺乏,且结构不合理,队伍不稳定。某大学调查显示,学校的思想教育队伍中真正出身于思政、管理专业的人数不多,而且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背景的更是人才欠缺。从思政队伍专业结构来看,毕业于思想教育专业的仅3人,占3.2%;管理专业的10人,占10.6%;政治专业的3人,占3.2%;经济专业的10人,占10.6%;法律专业的有37人,占39.3%;其他专业占33.1%。从来源结构来看,目前有69.1%的思想教育教师毕业于本校,虽然从专业接近于学生所学专业,但是这种 “近亲繁殖”,没有学科间的交融,专业上的互补,使得整个队伍缺乏活力,结构不合理。[2]

4.领导体制不适应实际需要。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没有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合力功能,仍然是以政治系统为主来承担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从学校整体工作的高度来认识、规划、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新体制,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才轻德、重专业课轻“两课”、重智育提高轻道德教育等倾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

5.管理考核机制不完善。管理考核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的重要环节。虽然高校都有自己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考核机制,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及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和能力进行考核,但是考评体系不够科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考核对象主要是上级和同事,没有学生参与,因此考核不能做到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由于教师工资和奖励工资大都是按照级别、工龄来确定,考评结果不能真正与工资和奖金挂钩,只是小范围的用于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一定程度上造成考评流于形式,无实质的激励性,达不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致使教师缺乏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严重缺乏创新精神。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通过拓展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教育、进行行为示范性教育、丰富精神性教育和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等方式来实现。

1.拓展教学手段。一是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拓展。在教学中应采取师生双向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求得心灵的沟通,实现彼此理解,彼此信任,彼此合作。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从而使大学生体验到自己在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二是由封闭型教育向开放型教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封闭的圈子里走出来,适时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用开放型的教育方法取代传统的自我封闭的教育方法,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在开放型的教育中经风雨、见世面,而不是将其囿于温室之中保其不受风吹雨淋,促进大学生正确的自我判断力的形成,增强教育的可接受性。三是由“冷漠说教”向“情感沟通”转变。现在的大学生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渴望理解,渴望沟通,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身份,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交流沟通,做到平等诚心听真话,情理交融讲真理,师生双方架起互相信任的桥梁。

2.丰富实践教育。江泽民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3]一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形势为大学生拟定一些调研课题。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教育基地瞻仰、老少边穷地区寻访、国情民情乡情调查、优秀校友跟踪调查、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社会主义新农村考察等。二是组织社区服务。大学生们通过服务,能够加深对这种责任关系或道德关系的理解和体验;通过服务的实际效果,能够丰富思想情感;通过社会的认可和肯定,能够强化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组织学生为社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3.进行行为示范性教育。行为示范性教育适应了大学生善于模仿、易受感染的特性。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工作作风、人格、品行、仪表气质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我们常说严师出高徒,“教师的个人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它能使学生产生人格自居作用,而形成与教师一样良好的品德。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八字校训,深刻地召示着每一位学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生的人格,要用自己的心灵去铸造学生的心灵。

4.丰富精神性教育。校园精神主要指教育理念、传统意识、团体心理倾向等,它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直接影响着主体的精神状态和事业观,影响着学校办学方向和活动方式,制约着全部教育活动的进展。高校应加强学校精神的提升和再造。应加强高校领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使学校领导部门和领导者形成优良的思想作风和民主的工作作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形成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学风,克服懒散的情绪和松垮的作风。

5.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江泽民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4]一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页。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或网页的关键是要丰富网站、网页内容、栏目,努力增强其吸引力。二是利用电子邮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达党的主流声音。同时,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开展调研、心理咨询和各种竞赛活动。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沉闷抑郁,心理压力大且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三是研制和推广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门用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软件,特别是针对青年大学生的教育软件。高校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元素以及丰富的网络信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机制,将课程内容结构由线性设计转变为网状设计,清晰地呈现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及其有机联系,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调动其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是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用软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可以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开发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包括游戏软件在内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把严肃的思想政治理论变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行传播,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特点。

[1]翁提云.构建生活化课堂之浅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4):146.

[2]付丽丽.高校思政队伍建设"三位一体"性探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5):40.

[3]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光明日报,2000-3-1(1).

[4]王永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创新[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86.

猜你喜欢
灌输教育工作者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教育是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知识的灌输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6-year-old girl uses lemonade stands to help fellow students
意识形态教育中的显性灌输与隐性渗透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