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院校加强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2010-08-15 00:48皇甫美平
科学之友 2010年13期
关键词:金钱消费意识

皇甫美平

(山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山西 太原 030025)

我们知道,中职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而又尚未定型的阶段,他们没有明确、坚定的价值信念,其价值观更多受自己的本性、欲望、情绪所支配;另外,从目前中职生的生源来看,他们大多属于未成年人,虽然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快,但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易动感情且难于自控自律,学习无目的且易于受周围环境影响;再加上他们大多是从农村来到城市,离开父母有了更多的自由、独立以及一定程度上的金钱所有权和支配权,此时,如果学校、家长、社会能够正确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正确、健康的金钱观、消费观以及树立一定的理财意识有很重要的意义。

1 中职生目前的现状及理财教育的必要性

1.1 家庭理财教育意识浅薄

让孩子学会花钱、存钱、赚钱、让钱增值,让孩子生活在理财意识的氛围中,逐渐培养他们善于理财的品质和能力,是西方国家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经济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基础,也是这些国家经济成为世界“经济龙头”的动力。

反观我国,家庭理财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思想在大多数家庭不同程度的存在,再加上独生子女家庭在整个社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这使得如今的孩子个个是“消费”的主人翁。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毫无顾及地享受着父母辛苦积累的财富,不懂得感恩、不懂得节俭、不懂得储财、不懂得理财。而我们的家长呢,尤其是农村家长,大部分尚无理财意识,更何谈教育子女?对这种情况往往采取漠视纵容的态度。

1.2 中职生消费盲目、缺乏理财意识

通过10多年对中职院校学生生活状况的了解及对三所中职院校近200名学生的调查得知:中职生消费支出杂乱无章,盲目消费、超前消费、毫无目的性消费已经成为很普遍的问题,父母给多少,花多少,不够的话再向父母要或者向同学借,一个月下来,不是“月光族”就是“负翁”,这种无节制的花钱导致很多学生常常遭遇“财政危机”,甚至导致个别同学做出一些“不光彩” 的行为。

中职生这种理财意识的缺乏不仅表现在消费无计划,同时也表现出毫无节约意识和储蓄意识。

1.2.1 缺乏正确的金钱观,毫无理财意识

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少涉及钱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钱、运用钱等),再加上父母的溺爱使他们很难认识到挣钱的不易、勤俭节约,更别说储蓄,如何理财了。

1.2.2 花钱无计划,消费水平偏高

在调查中发现,将近80%~90%的中职生花钱无计划,也从来不记账,是一种“随意性”消费,每月花费基本在500~600元,甚至700~1000元很普遍,这种消费水平对于年龄偏小且无自控力的中职生来说显然偏高,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这样的消费基本占了家庭收入的1/5。

1.2.3 消费盲目,结构不合理

在中职生消费支出中,正常的饮食消费基本在200~300元左右,占总消费的30%~50%,而用于购买零食、聚会、手机费、上网费等方面的费用却占到了50%以上且有多少花多少。而更让人吃惊的是:作为一名学生,在200名被调查学生中竟无一人购买过书籍等相关学习资料,也无一人将余钱储蓄过。

1.3 学校传统育中理财教育缺失

中职生,缺乏“理财意识”已经成为很多学生的问题,这与传统家庭教育较少涉及金钱话题,以及学校理财教育被忽视有关。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尤其是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里理财教育处于滞后状态,甚至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对于成长期的中职生来说,其自我分析和控制能力较弱,易受同龄人消费观、世界观以及社会不良消费风气的影响,为了享受、炫耀、攀比花钱无节制、甚至不惜负债消费。此时,作为离他们最近、最了解他们的家长和学校来说,如果不对他们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就容易使他们滑入消费误区,成为金钱的奴隶,这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影响他们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会使他们将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因此,作为成长期的中职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承担起帮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金钱观、消费观以及一定的理财意识,确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的责任。

中国有句老话:“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它就充分说明了“学会理财”在生活中的无比重要性。

2 对中职生实施理财教育的建议

根据中职生自身知识基础的特点及大多数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对中职生进行“理财教育”的主要目标应是“培养他们拥有正确的金钱观念、理财意识,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技巧”。下面就针对中职生的“理财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1 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念和理财意识

金钱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不仅是要他们心中想钱、眼中有钱,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接受理财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正确对待金钱、合理运用金钱,真正明白金钱在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父母赚钱的辛苦和不易、明白“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的道理。从而使他们养成勤俭节约、合理消费、储财理财的好品德、好习惯。

理财教育并不仅仅是单纯的灌输一些理财知识,而更多的是帮助他们学习了解人生所需的智慧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在国外,人们常常把“理财教育”看作是一种“生活教育”、“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

理财实践小提示:①让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做一些小买卖、假期打工)体验劳动赚钱的苦与乐。②“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明白作为家长的不易,强化其在消费上的自我控制意识和开源节流的理财意识。

2.2 掌握必要的理财知识和理财技巧

2.2.1 通过班会及素质教育课渗透理财教育

根据班会及素质教育课的特点,老师可以“适时”地进行理财教育,使他们拥有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不攀比、不浪费;勤俭节约、善于储蓄;热爱劳动、珍惜所得;明白“钱是有用的,但不是万能的;谁都爱财,但应取之有道”的道理,使理财教育与学生品德教育充分地结合起来。

2.2.2 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及开设理财课等形式传授理财知识

掌握必要的理财知识是学生进行理财活动的基础和动力,作为学校,可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及开设相应理财课的形式向学生讲授一些金融知识,如:如何储蓄、储蓄的种类、利率的种类及其利息的计算;如何理财、理财产品、理财方式有哪些等等;同时,也可带领学生去金融部门、证券公司实地参观,进一步增加、激发学生自我理财的信心和兴趣。

2.2.3 举办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理财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学校可通过开展、组织一些有针对性、指导性的以理财教育为主题的专项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财意识、行为习惯,锻炼其理财技能,如:开展理财知识竞赛、评选理财小能手、编制理财手抄报、模拟消费等;同时,学校也可邀请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一些理财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专家理财所遵循的经济规律、方法和技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财意识,丰富学生的理财知识。

理财实践小提示:

(1)不管做什么事,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法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理财理念,也必须要从培养其良好的理财习惯开始。①记账和编制预算。记账和编制预算是理财的起点,也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学生在日常消费时,最好每天及时记录,经过一个时期后,通过检查账本,可使他们知道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分清轻重缓急,从而培养生活的计划性,养成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好习惯。②确定目标。明确而容易实现的攒钱目标会帮助学生合理地管理和支配金钱。因为为了实现目标,大家会更愿意每天多做出一点“小牺牲”,反之,如无目标,就可能会无意识地把钱随便花掉。

(2)作为学校,可通过学生理财成果展示、名人理财故事的宣传激发学生合理消费、积极参与理财的意识和兴趣

(3)国外儿童的理财教育观。美国人“要花钱自己挣”;法国人“给孩子设账户”;英国人“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日本人“自力更生、勤俭持家”……

俗话说“成由俭、败由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正确的金钱观和合理的消费意识、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定理财意识、理财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家庭和社会教育工作,只有理财教育工作做扎实了,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的经济社会生活,也才能让学生顺利迎接未来经济环境的挑战。

猜你喜欢
金钱消费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比金钱更值钱的
40年消费流变
二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