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站式的《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改革

2010-08-15 00:48红,李
科学之友 2010年13期
关键词:工作站实训教学法

张 红,李 磊

(1.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5;2.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9)

1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汽车专业综合能力而开设的课程。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使用、维护和检修的方法,较全面的了解目前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并针对当前汽车服务行业特点和人才紧缺状况,重点培养和锻炼学生初步掌握零部件测试、数据流分析、波形分析以及现代汽车维修的检测诊断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远大视野、团队与市场意识、创新素质安心于基层的奉献精神。

2 工作站式教学模式的确立

2.1 教学内容

参照汽车维修企业工作岗位,建设真实的校内实训场地——“工作站”,采用教学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下又设计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或程序,并参考相关案例,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能够得到方法与操作流程的指导。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学习指南、教学教案、任务工单、教学课件、故障案例、学习测试、教学录像和参考资料等。

2.2 依据职业岗位要求编排学习性工作任务

为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在工作站教学模式的框架内,构建基于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体系,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国家《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标准(中级工)》技术要求为指导,并引入部分《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标准(高级工)》的技能要求,同时考虑学生的再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结合本课程现有师资、设备、实训条件,设计归纳出本课程的学习性工作任务。

2.3 实行教学链做一体化的工作站教学模式

(1)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训工单。学生实训前都将领取实训工单,工单规定了每次实训学要完成的项目。这些内容既是学生在校的实训内容,又是今后顶岗实习的工作内容。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掌握了总成的结构、原理,掌握了更换零部件的方法及要求。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大型总成如发动机等拆装实训,实训的安全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安全,为此,我们把每个班级分成6组(一年内人员不变),每组挑选1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组长,在每个班挑选2名动手能力较强,接收能力较快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教学助手。各组长可以协助教师进行教学任务分配、实训条件准备及实训后的实训环境清洁检查等工作,在实训教学前教师先将实训的有关要领讲授给教学助手,这样,在实训时教学助手的积极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训质量的提高。

3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工作站是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环境的校内体现,教师在工作站进行实训教学并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工作任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实物教学法、解剖实物教学法、实验台教学法等。

3.1 任务教学法

课程讲授前告知学生工作任务(工单),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的任务内容、要求,设计应该涵盖的知识点,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将课程项目划分成若干项工作任务,每项工作任务根据实际教学项目的特点,按照任务驱动法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讲解、并进行引导、监督、评估。

3.2 案例教学法

通过精选汽车常见的故障案例,有机地将专业知识融合到学习领域的项目中,让学生对工作任务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学生可以加深对枯燥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对实际问题的诊断、分析、拓展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3 小组讨论法

课程教学中,每个班级分为6个学习小组,并设组长。学生在填写工单,完成实训及相关工作任务和素质考核时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有助于教学过程的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增加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达到重点培养学生主观获取知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4 实物教学法

教室和实训设备采用一体布置的格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随时把结构比较简单或常见的零部件展示给学生,另外,每个学习小组都有和教师一样的零部件或总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5 解剖实物教学法

针对一些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汽车零部件,只展示给学生实物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时间又不允许花费大量时间拆装,此时我们就采用解剖实物教学法,我们购置了大量的解剖结构件。把内部结构一目了然的呈现眼前,既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达到了视觉记忆的效果。

3.6 实验台教学法

汽车的某个故障现象常可能是不同系统单个故障的体现,教学要求学生能对每个系统都能进行故障的诊断,那么实训时就需要在每个系统设置故障点。如果用整车设置,由于需要反复设置,容易造成车辆的损坏,利用实验台设置故障,可以反复多次设置,而且故障现象明显。教师通过在实验台设置不同的故障,让学生了解不同故障的现象,并进行故障查找和排除,有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3.7 多媒体教学法

本课程理论讲授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同时,利用多媒体使课堂上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利用课件、录像、图片等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3.8 使用仿真教学软件作为辅助教学资源

为保证学生在现场实训前对项目有充分的准备,对实训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正确掌握,同时为了使学生对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原理和故障分析等较为抽象的知识点能更容易理解,本系购置了汽车仿真教学软件。可以进行发动机机械结构虚拟实训、发动机控制电路的虚拟实训、故障诊断与排除虚拟实训、维修业务虚拟实训等,并分别设有考核系统。

4 考核方式

工作站式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本课程的考核注重过程考核的重要性,采用任务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指标,建立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课程考核体系,形成了“三步考核”的考核模式,即“素质考核”、“核心技能考核”和“专业理论考核”。

4.1“素质考核”

每个班级分为6个学习小组,理论讲授时所有小组共同上课,实训时各小组单独进行。每次上课安排为4课时连上,安排1课时的考核,考核时由教师从每组随机抽取1名学生进行考核,该学生的考核成绩作为该组每人的一次平时成绩。这种考核是小组学习效果的共同体现,有助于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

4.2“核心技能考核”

每个班级一个学期(18周)讲授3门核心课程,每6周讲授完1门课程。每门课程结束后,安排时间对每人进行考核,主要考核实训技能,项目由技能题库随机抽取。

4.3“专业理论考核”

学期结束时,每门课程进行理论考核,考核与学院期末考试同时进行。

5 特色与创新

5.1 学习内容与工作任务结合

在对行业、企业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统计出汽车维修企业的工作任务。按照故障产生原因、机率、类别,依据认识规律,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表面到内在的原则进行归类、整合与序化,组织学习情境,确定相应的学习内容。

5.2 技能训练与行业标准结合

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岗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国家《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标准(中级工)》技术要求为指导,并引入部分《汽车修理工职业资格标准(高级工)》的技能要求,同时考虑学生的再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按照认知规律,制定出与汽修企业岗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5.3 实训环境与工作环境结合

本课程使用的工作站在仪器设备及工具配置、实训环节等方面与企业相应维修岗位的实际情况已经达到了完全吻合,营造了真实的实训环境,有助于对学生进行规范的、系统的训练。工作站是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环境的校内体现,教师在工作站进行实训教学并要求学生按规定完成工作任务,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把实际工作过程与校内实训充分结合,实现毕业生能力与工作岗位要求的“无缝对接”。

[1]教育部[2006]16号文件

[2]周思旭.基于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5)

[3]陈立旦,陈开考.基于能力本位的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改革探索.辽宁高职学报,2007,9(2)

猜你喜欢
工作站实训教学法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