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治疗拔T管所致胆漏

2010-08-15 00:43倪平志汤可立李克跃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胆漏腹膜炎胆总管

倪平志,汤可立,李克跃

(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贵州 贵阳550002)

胆道手术后安置T管,常规拔管后致胆漏,不时均有报道,国外报告发生率为0.8%,国内报告发生率为0.97%~5.6%,我院自1998年12月至2009年1月常规拔T管所致胆漏13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为24~78岁。年龄>70岁8例,>75岁3例,平均年龄68岁。均为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后患者,其中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10例(其中3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恢复期行胆道手术),胆总管结石2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低蛋白血症6例,糖尿病8例,贫血2例,长期实用糖皮质激素2例,小儿麻痹后遗症严重跛行1例。

1.2 拔T管时间 本组病例均在术后10日常规夹闭T管,T管造影无异常后,夹闭T管,拔管时间为14~60d,平均为 38d。

1.3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拔管后1h即出现腹痛,开始为右上腹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并逐渐扩散至右下腹和全腹。腹部体征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T管瘘道多数无胆汁,或仅少许胆汁流出。腹部B超提示肝下或腹腔有大量积液。

1.4 结果 本组病例7例经非手术治疗治愈,即经T管置入剪有侧孔的橡皮引流管或导尿管,充分引流出胆汁后,24h腹痛的临床表现逐渐缓解。腹腔积液逐步吸收,拔除引流管后治愈出院。6例经非手术无效,出现弥漫性腹膜炎体征,B超提示腹腔大量积液,腹穿出胆汁样液体,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4例为瘘道形成不完全,3例75岁以上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虽然术后2mo才拔除T管,仍未能形成坚实的瘘道;1例为小儿麻痹症患者,30岁,男性,严重跛行病例;3例术中见瘘道虽已形成,但有撕裂,2例为与腹膜交界处撕裂,1例为3处撕裂,并发胆道出血,予以再次手术重新安置T管,充分引流腹腔后,分别于术后2~3mo顺利拔管。

2 讨论

胆总管手术后安置T管,是肝胆外科最常用的术式之一,拔T管致胆漏的报道时有发生,一旦出现胆汁行腹膜炎,若处理不当,则后果严重,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如何预防常规拔T管致胆漏,是每一个肝胆外科医师需要重视的问题。

2.1 拔T管致胆漏的全身因素 影响T管瘘道形成的全身因素很多,如高龄、并存糖尿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贫血、危重病初愈、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上述因素均可使组织愈合能力降低,影响瘘道形成[1~3]。本组病例年龄大于70岁病例8例,其中3例年龄大于75岁,且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恢复期行胆道手术,均推延拔管时间为术后60d,但仍出现胆漏,术中均证实T管瘘道形成不好,且还存在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腹水等全身因素,本组还有1例小儿麻痹后遗症严重跛行病例,术后1mo拔T管仍发生胆漏,推测为严重跛行使瘘道难以形成。

2.2 拔T管所致胆漏的局部因素 如手术时T管修剪不当,短臂过长,会合部中央未剪成V行,致使短臂不能靠拢致胆漏;T管长臂在腹腔内过长,甚至盘曲以致拔管时困难,若粗暴拔管易造成瘘道与腹壁交界处的损伤,本组1例系粗暴拔管致胆漏及胆道出血;胆总管残余结石,胆总管下端括约肌狭窄等因素造成胆道内高压,拔管时瘘道薄弱处损伤形成胆漏[5]。

2.3 拔T管致胆漏的预防 针对上述拔T管致胆漏的原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杜绝该并发症的发生。①积极调整好全身情况,如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状态及营养不良状况,调整好血糖,对高龄、低蛋白贫血、营养不良、大病初愈、肝硬化、腹水、甚至严重跛行者,应视个体差异适当延长拔管时间。②对此类有拔T管致胆漏高危因素者,有作者主张将拔管1次改为2次完成,即先将T管拔致脱离胆总管,再观察6~8h,如患者无剧烈腹痛等不适表现,再将T管拔除至体外,因发生胆漏者多系瘘道与腹壁交界处破裂,分2次拔管,可减少该并发症[5]。③亦有作者报道自瘘道造影,显示T管瘘管形成完全时再拔出T管。④正确安置T管,将网膜安置T管周围,以利瘘道形成。

2.4 拔T管致胆漏的治疗 分为非手术及手术治疗。①非手术治疗:对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者,立即从瘘道插入剪有侧孔的橡皮引流管或导尿管,并同时给予禁食、抗感染、解禁治疗。对瘘道破损小,能有效引流胆汁病例,数天内可治愈;如有局限性肝下或腹腔积液,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必要时经内镜行鼻胆管引流。②手术治疗:对瘘道破损大,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腹腔积液多,非手术方法无效者应积极手术治疗,术中要充分引流腹腔,寻找瘘口,重新安置T管。

综上所述,拔T管后致胆漏重在预防,对于可能出现胆漏的高危患者,要高度重视,调整影响瘘道形成的各种不良因素,术中正确安置T管,一旦发生胆漏,积极非手术治疗充分引流胆汁,无效则果断手术治疗。

[1]曹齐,杜微,李殿,等.胆道术后胆汁性腹膜炎14例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3,13:377.

[2]陶玉龙,冯文相,费卯云,等.介绍一种预防胆漏的方法(附 30 例报告)[J].肝胆外科杂志,2004,12(5):39.

[3]张英豪,雪鸣.改良T管在T管引流病人的应用体会[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10(2):127-137.

[4]姚昌宏,吕建蓉,张建新,等.常规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31 例分析[J].实用外科杂志,1992,12(8):417-418.

[5]任光骏,戴建国,熊艳,等.拔T管后胆漏的防治[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7,17(1):40-43.

猜你喜欢
胆漏腹膜炎胆总管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