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

2010-08-15 00:54高玉乐王美莲李世江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体病土霉素出血点

高玉乐,王美莲,李世江

(山东省胶南市畜牧兽医工作站,胶南 266400)

2008年8月初,胶南市某镇1养殖户饲养的山羊发生了以高热、眼结膜苍白、贫血、呼吸困难、尿黄、拉稀、消瘦而衰竭死亡等为特征的疾病,经实验室诊断为附红细胞体感染,治疗7d后痊愈,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主诉8月5日饲养的25只羊有5只发病,症状为高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便秘交替,村兽医曾用青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安乃近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第4天死亡1只。

2 临床症状

病羊最初不吃草,呆立或静卧于圈内边角。结膜充血,流泪,体温升至40.2~42℃,心率加快,多在 95次/min以上。呼吸加快,病程短的2~3 d死亡,病程长的15~20 d死亡。拉稀、便秘交替。便秘病羊粪球干小,皮肤发红,卧地不起,精神沉郁,心率100次/min以上,眼结膜、口腔粘膜苍白,极度衰弱。病羊早期血色红亮,病程长者血色深红;耳静脉采血后凝血不良。临死前头颈僵直。

3 剖检变化

主要变化为贫血和黄疸。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也有的呈酱油色,凝固不良。全身性黄疸,皮下组织及肌间浸润,散在斑状出血。肝肿大、变性,肝表面有黄色条纹或灰白色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浓稠胆汁;脾肿大变软;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胸腔、腹腔有黄色积液;心包液增多,心脏质软 ,心外膜和冠状脂肪出血和黄染;肺水肿,缺乏弹性,有出血点;肾脏苍白肿大,剥去外包膜,肾表面有出血点;膀胱黏膜深红色,有出血点;肠道黏膜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4.1 血涂片镜检 取现场剖杀的病羊和病死羊血液数滴,加适量配制好的抗凝剂。经直接涂片镜检,可见到红细胞被虫体包围呈星星状、菠萝状、锯齿状等不规则形状。血浆中亦有少量圆形虫体,在红细胞内可见附红细胞体,具有较轻的折光性,中央发亮,形似空泡,快速游动。

4.2 组织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羊淋巴结、肝脏、脾脏组织涂片镜检没有发现病菌。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附红细胞体病。

5 治疗措施

5.1 肌注血虫净5 mg/kg体重,2 d一次,连用3次;同时肌注长效土霉素0.1 mL/kg体重,3 d注射一次,共2次。根据情况对症治疗,每日注射安痛定、地塞米松、复合B针剂用以辅助治疗。

5.2 对严重病例用100 g/L葡萄糖250 mL,维生素C 10 mL,100 g/L安钠咖或氨基酸注射液250mL一次静脉注射。

5.3 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口服补液盐。

5.4 其他措施,搞好羊舍卫生,彻底清扫粪便,用2%烧碱水消毒地面。

经过上述方法治疗,羊只一周后病状逐渐缓解,采食量增加,精神好转,逐步痊愈。

6 讨论与分析

羊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传播途径有羊与羊之间传染,和媒介昆虫如蚊、蝇传染。发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所以在夏秋季节要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驱虫,杀灭蚊蝇。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早发现早治疗,防止大面积暴发。药物预防在5—10月份,每月用土霉素进行预防,连用5~7 d,可控制本病暴发。

猜你喜欢
体病土霉素出血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残留检测研究
肉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土霉素降解菌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洪泽湖沉积物中四环素土霉素及相关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分析
Mutually Beneficial
兽药土霉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