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类风湿关节炎伴贫血临床分析

2010-08-15 00:43李惠黄静吴博宇
中外医疗 2010年31期
关键词:红系非甾体抗炎药

李惠 黄静 吴博宇

(武警湖南总队医院内一科 湖南长沙 41000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是活动性RA的一种常见特征。本文就23例RA伴贫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贫血的患者23例,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37.21±12.79)岁。2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全身单个或多关节疼痛症状,有贫血症状者18例,无明显贫血症状5例。

1.2 方法

血细胞自动分析仪行外周血细胞分析,目测法进行网织红细胞计数。血清铁相关指标测定方法参照相关文献[1]。按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判断其贫血程度及细胞形态学分类[2]。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查结果

23例病例平均Hb(79.41±8.78)g/L,网织红计数均正常,其中轻、中度贫血21例,血清铁(5.87±2.91)umol/L,总铁结合力(47.52±17.82)umol/L,血清铁蛋白(371.36±560.30)ug/L。类风湿因子阳性17例,补体C3增高5例,免疫蛋白电泳显示IgG、IgA、IgM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抗核抗体阳性3例,C反应蛋白增高12例。

2.2 治疗及转归

口服甲氨喋呤联合柳氮磺胺嘧啶+强的松+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14例,强的松+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7例,单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2例。并坚持维持治疗。半个月后评价治疗效果。其中有效病例21例(Hb上升>30g/L,临床贫血症状改善)[2]。

3 讨论

RA患者贫血通常归属于慢性病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ACD),多数学者认为ACD是一个多因素、多机制的结果,有研究[3]认为其发病与细胞因子有关,在RA病人ACD发病机制中致炎细胞因子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存在三方面病理生理异常:(1)铁代谢紊乱:作为机体的免疫应激反应,RA患者对铁的摄取减少。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MS)铁释放障碍,肠道铁吸收降低。而铁的动员不良则主要来源于细胞因子作用。有报道[4]显示,在炎性介质刺激下,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被激活,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可提高细胞表面循环转铁蛋白受体(TfR)的转换率,加强TfR对转铁蛋白-铁的结合吸收效应,使铁被摄取过多,释放障碍。(2)红细胞寿命缩短RA患者细胞因子被激活,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活性增加,吞噬功能增强,使红细胞被大量吞噬。而由于免疫机制的攻击及发热损伤,导致红细胞膜短缺,使红细胞易于被吞噬。另外,因为免疫机制所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血管内溶血。(3)骨髓对贫血代偿不足RA患者多种细胞因子(如IL-1、TNF、r-INF等)的增多,直接或间接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或Epo水平的减低[4],降低幼红细胞对Epo的反应性,导致Epo对贫血反应迟缓。另外报道观察到[3]RA患者TNF-a、IL-1的增多可抑制红系暴增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的克隆形成,使红系造血受到影响,进一步减弱骨髓对贫血的代偿能力。

文中患者在给以抗风湿治疗后,20例贫血得以不同程度改善,提示ACD患者贫血与疾病活动度有关。贫血往往能随原发病的有效控制而明显改善或消失。对于较严重贫血及内源性Epo水平较低者,对基因重组Epo(rhEpo)治疗效果较好。而铁的过量可能促使炎性细胞增生或生长,并减弱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故一般不主张单用铁剂治疗,而是作为rhEpo的配合治疗应用。

[1]朱立华.实验诊断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5~86.

[2]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3]Means RT.Advances in the 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J].Int J Hematol,1999,70(1):7~12.

[4]朱月永,叶德富,黄子洲,等.肿瘤坏死因子a、r干扰素和红细胞生成素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相关性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11):587~590.

猜你喜欢
红系非甾体抗炎药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4A3(PTP4A3)促进小鼠胎肝来源红系细胞脱核
核转录因子NFYB和NFYC促进红系终末分化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药师教您正确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浅析术后急性疼痛治疗中非甾体消炎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在犬病治疗中的应用
microRNA- 144~451基因簇促进红系分化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及与Hp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