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临床体会

2010-08-15 00:44石桂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2期
关键词:皮化生胃粘膜萎缩性

石桂香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二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将之归属于“胃脘痛”、“痞满”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进入秋冬季节易于发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主要以胃脘不适,上腹胀满、疼痛为主,可伴有食欲不振、泛酸、嗳气、烧心、恶心呕吐等,少数病人伴有消瘦、贫血、乏力等营养不良现象,甚至发生溃疡、穿孔或消化道出血等。该病的形成主要与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以及各种精神因素、环境因素和吸烟饮酒等因素有关。传统治疗是抗菌、消炎、抑酸、解痉等常规对症治疗,易于反复,较难根治。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8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中医科门诊部,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并经病理确诊。78例患者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最大64岁,最小18岁,平均45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5年。

78例患者中伴有Hp阳性者56例。临床表现为胃院胀痛,痞满不适,或喜温喜按,嗳气,纳呆,嘈杂,消瘦,病程缠绵,时好时差。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

2.1.1 药物组方 自拟姜夏胃安汤为主。方由干姜15g、半夏12g、生黄芪15g、太子参15g、鸡内金20g、薏苡仁20g、白术9g、乌梅9g、赤芍9g、白及6g、甘草6g等组成。

2.1.2 随症酌情加减 胃阴不足者,加麦冬,石斛;脾肾阳虚者,加补骨脂;若血瘀甚者,加蒲黄,五灵脂;脾胃阳虚者,加肉桂;胃院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木香;脘腹胀满属痰湿者,加厚朴花,苍术;湿热盛加砂仁(后下),藿香;病程长,久耗正气者太子参改为红参(炖服);伴有非完全结肠化生(IM)或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TP)者,加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等药。每日1剂。水煎成300ml,分3次温服。

2.1.3 辨证调护 遵循饮食八宜十一忌。八宜:即宜软、宜鲜、宜温、宜淡、宜少、宜精、宜洁、宜缓(细嚼慢咽),富有营养,易于消化,1日三餐;十一忌:即忌辛辣、热汤、生硬、陈腐、冷食、腌制、霉变、碱性、烟酒、浓茶、咖啡等食物,以免刺激胃粘膜的反复损伤。

2.2 针灸治疗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何爽等[1]取胸9~12、腰1、华佗夹脊穴治疗CAG13例,虚寒型配足三里、脾俞(胃俞)、公孙、内关,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热型配胃俞(脾俞)、足三里、内关、内庭,每日或隔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9例,好转2例。孙玉霞等[2]选用针刺疗法治疗CAG30例,治疗组30例。取穴:胃俞、中脘、内关、曲泽、足三里,1次/天,连续5次,休息2天,2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28例:患者常规口服克拉霉素、甲硝唑及维生素B1、B6;对症处理给予胃肠动力药;严重贫血者,予维生素B12注射。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5%。

3 治疗结果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下胃粘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胃镜下病变有所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结果均无变化。

4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当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腹痛”、“嘈杂”、“痞满”等范畴,其病位在胃。本病多因寒邪凝滞、饮食损伤、情志不遂、慢速感染、药物及遗传等因素所致[3]。胃为阳腑,多气多血,以通降为顺,喜润恶燥,若寒邪凝滞、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感染、药物等,均可损伤胃腑,导致胃失和降,气滞不行,代谢产物不断积蓄,郁于中焦,郁久化热,久病入络,阴血耗伤,脾胃虚弱,气血匮乏,气虚则无以行血,故胃镜下可见粘膜下血管隐见、胃中青筋暴露、粘膜粗糙不平或形成结节。因此本病的病理特点为气阴两虚、胃脉瘀阻。

因此,笔者认为治疗应充分发挥中医、西医各自的优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药治疗补虚泻实,标本兼治,同时结合西药联合应用,可杀灭及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繁殖,使幽门螺杆菌转阴和胃粘膜上皮细胞的逆转,改善胃之脉络的血运,加速胃粘膜上皮细胞新生和胃粘膜固有腺体的再生,从而防止肠上皮化生或使肠上皮化生消失,最终恢复其生理功能。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但应进一步加强动物实验研究、科学地设计科研方法,增加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提高临床研究效果等等。

[1]何爽,骆钧梵,陈竞芬.华佗夹脊穴治疗慢性胃炎102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2):15-16.

[2]孙玉霞,李苏民.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J].陕西中医,2005,26(9):955-956.

[3]胡家柳.慢性萎缩性胃炎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5):56-57.

猜你喜欢
皮化生胃粘膜萎缩性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胃镜下LCI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应用价值
肠化免疫分型,告诉您胃病怎么办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关系研究
内镜下胃黏膜形态变化与肠上皮化生的关系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