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2010-08-15 00:44靳建明王明明李万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2期
关键词:通组心电图心绞痛

靳建明 王明明 李万义

甘肃省清水县人民医院中西科,甘肃 清水 741400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120例UA患者,诊断均符合WHO关于UA诊断标准[1]:⑴排除AMI酶学和心电图改变;⑵除外心力衰竭(心功能3~4级)、房室传导阻滞、肝肾功能不全;⑶无主动脉夹层、出血性疾病和血液病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⑴疏血通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7~80岁,平均(60.3±5.0)岁;合并高血压病者15例,糖尿病者10例,高血脂症者14例;⑵常规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6~78岁,平均(60.7±5.1)岁;合并高血压病者14例,糖尿病者11例,高血脂症者13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西医常规处理:予以吸氧、卧床休息,低盐、低脂或糖尿病饮食;口服药予辛伐他汀40mg每晚1次,肠容阿司匹林100mg每晚1次,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给予降压降糖药物对症治疗。两组均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IU腹壁皮下注射,每隔12h使用1次。疏血通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603123、规格:2mL/支)4~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10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0d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改变、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总时间和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变化,有无出血现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1993年制订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症状疗效:(1)显效:同等劳力程度下不引起心绞痛或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90%,基本不使用硝酸甘油;(2)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硝酸甘油使用量均减少50%~90%;(3)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或硝酸甘油使用量减少<50%。

2.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10d后,结果显示疏血通组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及心电图结果的比较 治疗10d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均显著减少(P<0.05),疏血通组心绞痛发作减少次数较常规组明显减少(P<0.05);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间隔时间及24h动态心电图的缺血总时间两组均有改善(P<0.05),疏血通组改善的程度较常规组显著(P<0.05);两组心电图的ST T改变也有改善。治疗前后比较,P<0.05。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相关参数及血脂检测的结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胆固醇、甘油三酯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疏血通组较常规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或0.01)。

2.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6 副作用 除3例患者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处有轻度淤斑外,余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出血现象。

3 讨论

UA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易损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内皮损伤和功能失调,血管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激活血小板粘附、聚集及凝血系统等一系列反应的结果,首先是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与von wil leFbrand因子(vWF)结合,并促使vWF构型改变,再与其受体GPⅡb/Ⅲa结合,形成vWF纤维蛋白原GPⅡb/Ⅲa复合物,而更强烈的加剧血小板凝聚反应,最终形成血栓。激活的血小板不但参与凝血过程形成血栓,还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生物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UA的发生与发展和血栓的形成。UA的重要环节保护内皮细胞可有效的防止UA的发生与发展,vWF因子是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血管内皮受损时进入血流,血中vWF水平升高是内皮细胞受损的重要标志。纤维结合蛋白(Fn)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理素,具有调节微血管通透性,参与血小板粘附等功能,使UA患者血中的vWF和Fn水平明显增高。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在UA中闭塞性血栓占15%~20%。所以,对UA患者的及时治疗,可减少AMI等危险事件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主张在常规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抗凝血酶治疗。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水蛭中水蛭素为凝血酶的特效抑制剂,阻止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液凝固;降低血液粘度,溶解已形成的微血栓。地龙中有效成分蚓激酶,具有降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激活纤维蛋白酶原,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以及使UA患者血中vWF和Fn的水平降低,使血管内皮得到保护。从本文120例患者临床观察中发现,在共同应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西医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治疗显优于未加用疏血通治疗(P<0.05);在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延长发作时间间隔、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全血和血浆粘度和降低纤维蛋白原等方面,疏血通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或0.01)。但在凝血功能方面,疏血通组较常规组延长凝血酶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亦未见临床出血现象。

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抗凝、抗血栓、溶栓、改善血液循环和降低血脂等综合作用,并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临床观察中未发现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现象。我们认为,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UA的一种有效药物,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

猜你喜欢
通组心电图心绞痛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玉带山间绕 村村通坦途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O型血的人,血栓易化开
川芎嗪注射液对比疏血通注射液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