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处方报损分析及修正(五)

2010-08-15 00:43杨晓军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0年9期
关键词:物像验配配镜

杨晓军/文

验光处方报损分析及修正(五)

杨晓军/文

(续上期)

病例10“:习惯阅读距离”的确定是老视镜验配的关键环节

1 病例资料

女性,71岁,因原老视镜(OU+3.25 DS,光心距71 mm)模糊不清要求重新验配。自述“习惯阅读距离40 cm左右”。视光学检查:远矫正OD+0.75=+0.75× 175=0.8,OS+0.50=+0.50×180=0.8;ADD 2.75=0.8+(OU)。配镜处方(近用):OD+1.75=+0.75×175=0.5,OS+1.50=+0.50×180=0.5+;试戴无不适,遂处方配镜。

2 处方修正

11月4日到店述新镜视近不清楚。重新视光学检查结果同上,双眼晶状体前皮质轻度混浊。模拟戴镜练习并检测,发现其习惯阅读距离实际为25 cm,遂修正处方OD+3.00=+0.75×170=0.8+,OS+3.00= +0.50×180=0.8+;试戴清晰度和舒适度皆满意。

3 报损分析

此病例是“习惯阅读距离把握失准”导致的处方报损。众所周知,40 cm距离视物所需调节力为2.50 D,而25 cm距所需调节力为4.00 D,两者相差达1.50 D。动用调节力不一的同时,两眼所需的集合量也相应改变。可见近用镜,或远、近兼用镜的验配,阅读距离的甄别不但涉及到屈光度的把握(清晰度问题),也直接关系到调节和集合问题。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短期内很难改变。因此 “习惯阅读距离”的确定,是验配老视镜的首要问题和关键环节。验光师在验配前应详细与患者沟通,仔细询问观察,全面了解其用眼环境(包括光线、亮度等),防止由于环境、照明等因素改变造成的误判。同时,该年龄人群调节力丧失殆尽,其下加光度一般不会低于3.00 DS。如果能对其原+3.25 DS老视镜的视物近点及明视范围给予分析或检测,也不难提示出其真实的“习惯阅读距离”,进而得出“不应大幅降低老视镜度”的正确判断。

病例11:单眼低下视力的老视顾客,应注意交替主视眼的可能性

1 病例资料

女性,76岁,旧镜OU+2.75 DS(老视镜),配戴较为舒适。持免费配镜券欲新配一老视镜。视光学检查:远矫正OD-0.50 DS=0.7-,OS-5.50=-0.75× 65=0.2;ADD=3.75 D(OU);双眼晶状体前皮质轻度混浊。处方(近用):OD+3.25=0.4,OS平光=0.08。配适不良症状:视近20分钟左右即感左眼累,无法坚持戴镜。

2 处方修正

视光学检查结果同上,主视眼为右眼。旧镜(OU+2.75 DS)矫正近视力为右0.2,左0.3,主视眼为左眼。考虑为视近时主视眼颠倒引起的视疲劳症状,遂修正左眼处方为+2.75 DS=0.3,主视眼=左。阅读约半小时无视疲劳现象。

3 报损分析

交替主视眼以“一眼视远时主视眼,另一眼视近时主视眼”为临床特点,其发生机理与两眼屈光状况不一、调节和集合机制及戴镜习惯密切相关。交替主眼虽不是屈光参差患者由双眼视觉演变为单眼视觉必需的临床阶段,但如果我们关注和“不懈怠”的话,临床上并不少见。

该病例为“想当然”右眼单眼视而造成的报损。此顾客为高度屈光参差伴单眼低视力,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其为单眼视的可能性大时,也不要忽略了另一点:左眼虽视远时表现为较低视力,但由于调节集合功能的参与和长期佩戴较大屈光度的老视镜,也会因凸透镜的物像放大作用而表现为较好的“近矫正视力”,部分患者还可能表现为不同距离视物时的交替主视眼。对这些高度屈光参差的高龄患者,想到有可能单眼低视力是应该的,但一定要“求证”,一定要考虑到不同距离视物时交替主视眼的可能性。“依理推断,细心求证”应该是每个验光师需要自觉培养的职业习惯。

病例12:高龄老人的不对称散光,处方时要慎之又慎1 病例资料

男性,68岁,原老视镜度为+1.50 DS(OU),自觉清晰度还可以,因镜片轻度磨损想购买一副同屈光度的成镜。视光学检查:远矫正OD-2.00×90=0.7-,OS+0.50=-1.50×175=1.0-;ADD=2.50 D(OU)。

配镜处方(近用):OD+1.00=+1.00×180=0.8,OS+1.75=-1.00×85=0.8+。配适不良症状:视物变形、头晕,无法耐受。

2 处方修正

重新视光学检查:远矫正OD+0.50=-2.50×90=0.8+,OS+0.75=-1.75×175=1.0,ADD=2.75(OU);左眼晶状体前皮质轻度混浊;原老视镜矫正视力右0.8-,左0.8。考虑配适不良原因为不适应柱镜所致的物像畸变,且原老视镜清晰度满意,遂按原老视镜度修正处方为:OD+1.50=0.8-,OS+1.50=0.8(近用),试戴及配镜后回访满意。

3 报损分析

相对于远视、近视等单纯球面性屈光不正的处理,散光的光学矫正往往更具挑战性和灵活性,其原因是加置柱镜,尤其是加置高量的柱镜后,视网膜像在放大率改变的同时,还将出现桶形或枕形的物像畸变。这种物像畸变,从适应难度上讲,以对称性散光较易适应,而非对称性散光和斜轴散光较难适应,临床相对少见的一眼顺规、一眼逆规的散光类型则适应难度最大。因此,原镜无散光的老年人,加散光要慎重,度数宁低勿高,这是验配老视镜的一条基本原则。该病例初诊处理时虽注意到了这一点,两眼散光分别低矫了1.0 D和0.5 D,但忽略或轻视了其一眼顺规、一眼逆规的散光特点。两眼之间2 D以上的、相反方向的物像畸变,对于年近七旬的初戴老人而言,能接受和适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该病例原老视镜清晰度够用,亦无由散光引起的视疲劳症状,只是镜片磨损而想买一副同屈光度的成镜。对这类顾客维持原镜屈光度或进行小幅度调整,并讲明这样处理的原因,往往是最佳的处方选择。

(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河北康明视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物像验配配镜
老视镜验配中的疑难问题及处理
7300度近视眼镜真的适合验配吗?
脑筋急转弯
浅析高中语文诗歌中的意象与物象
物 像 权
——可看得见的权利
配镜后视力到0.8还是1.0合适?
如何验配中老年渐进镜片
验光师技术决定配镜效果好坏
网络配镜版十万个为什么
视觉训练在日常验配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