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中心寄宿制

2010-08-15 00:50王志鹏
关键词:寄宿制中心儿童

王志鹏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农民工的出现,为加快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城务工人员大多是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年龄相对较小,且多初为父母。他们的大批外出,使得那些被留在家中的子女成为缺乏父母照顾的农村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要么由单亲看护,要么被留给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看护,缺乏正常的家庭关爱、照顾及教育,致使一些儿童很小年纪就沾染上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扭曲,对个人、对社会造成了不利影响。

全国妇联2008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已经达到5 800万。面对如此庞大的特殊群体,如何做好教育培养工作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新课题。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2004年5月,教育部邀请专家和有关部门同志召开座谈会讨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2006年2月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2006年3月,部分人大代表建议要增加“未成年人监护人制度”,落实儿童的监护责任主体,重视其教育与管理问题,从法律上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

我国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提出并试行了多种方法,其中的“留守儿童中心寄宿制”作为一种新方法可供借鉴。

一、农村留守儿童中心寄宿制

留守儿童中心寄宿制,就是以县、乡现有的小学为基础建立寄宿班并面向其辖区接收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制度。在此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注意:一是“中心”,这里所说的中心就是县城及乡镇,即中心城镇;二是“寄宿制”,就是要兴办寄宿制学校。其目的是要通过在中心城镇原有的学校基础上建立寄宿制学校,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它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1.周期短

要建立一所新的寄宿制学校所需周期较长,前期需要做大量工作,如校舍建设、教师选聘等。而中心寄宿制用的是县乡中心学校原有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不需要进行大规模校舍建设和教师选聘,因此可以大大缩短前期的建设周期,使留守儿童尽快入学接受教育。

2.师资强

建立新的寄宿制学校需要招收大批教师,而这些教师大多较年轻,缺乏教学经验。留守儿童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阴影,教师若缺乏教学经验,可能会忽视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不利。中心寄宿制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就近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选聘到寄宿儿童所在的班任教,甚至可以直接将寄宿儿童安排到教学质量优秀的班级上课,让留守儿童直接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

3.投资少

以往的寄宿制都要求政府投资建立新的专门招收留守儿童的学校,这给寄宿制的实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为留守儿童均居住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新的寄宿制需要基层地方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这无疑会给基层地方政府带来较大的财政压力。而通常留守儿童又多集中于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寄宿制学校建立的规模或数量会较大,这就会造成基层地方政府有心无力的尴尬局面。而中心寄宿制利用的是中心城镇原有的学校,只需对原有学校进行适当改造,使之具备招收寄宿学生的条件即可,所需投资远小于建一所专门学校,在建设过程中会大大减少基层地方政府人力与物力的投入。

二、农村留守儿童中心寄宿制的实践基础

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各级教育机构、教育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办法,有些办法正在试行中。正是这些有意义的实践,积累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经验,为中心寄宿制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础,从而使农村留守儿童中心寄宿制浮出水面,被认为是一种解决该问题的良策。

1.寄宿制

寄宿制是目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难题的有效方法,而且效果也最明显。在实行寄宿制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个性特征、学习成绩、思想状况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别,父母间歇外出还对学生的成绩具有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寄宿制的优势在于,可以帮助改善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提供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降低其辍学率;在集体生活中使留守儿童的情感、交际能力得到良好发展,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但寄宿制也有其缺点:投资较大,学校建设周期长,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缺乏相关的收费和安全管理政策的支持等。

2.代理家长制

代理家长制就是在自愿原则下,由政府倡议并发动社会各界有爱心的人士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代理家长制发源于留守儿童众多的重庆市南川区鸣玉镇:政府动员当地有爱心的人组成关爱队伍“一对一”帮扶儿童,其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而且投入比较少,属于政府倡导的义务监护人制度,因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并逐渐得到了推广。它的优势是:可以使孩子得到家庭的温暖和教育,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正常健康的发展。其劣势是:这种制度的建立主要依靠爱心人士的无偿奉献,但领养留守儿童的家庭一般都有自己的子女,在这种情况下若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会使留守儿童心理更易受到刺激,变得更加孤僻;领养留守儿童的城市家庭的生活条件要好于留守儿童自己的家庭,这种落差也许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利影响;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主要依靠无偿奉献的方式是很不稳定的。在上述情况下,代理家长制很难形成长效机制以保证留守儿童能够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

3.留守儿童之家制

留守儿童之家制是由教职工担任代理家长,负责照顾留守儿童在校期间的学习与生活。它的优点是:教职工既是老师又是家长,这可使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得到充分的照顾,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得到全面辅导与教育;由于教职工与学生接触紧密,有利于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身体状况,可在他们出现问题时及时加以疏导和解决,避免出现不利的后果。由于其以上优点,甘肃省于2009年5月已启动“甘肃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百覆盖行动”。按照计划,该省要在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建设1 000所留守儿童之家,做到覆盖全省所有乡镇。但其缺点也较显著:首先,当留守儿童离开学校后,就不便再对其进行教育、辅导;其次,这种制度要求教职工有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而教职工本身有其他工作要做,所以很难将主要精力放到照顾留守儿童身上,难免造成教职工有心无力的局面。

4.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制

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制可以帮助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家长学习并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强化他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责任。通过对隔代家长的培训,可使其在家庭教育中尽量减少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和阴影,尽量弥补缺失的父爱和母爱,给留守儿童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环境。缺点是: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祖父母辈文化水平较低,学习现代科学的教育方法有一定的难度;在子女外出打工的情况下,隔代家长就成了家里为数不多的劳动力,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进行系统学习。

三、农村留守儿童中心寄宿制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1.普查

普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以乡镇为中心的学校进行普查,看中心学校有哪些符合建设寄宿学校的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校舍或建筑面积,师资力量,学校校风及管理状况。通过这些基本状况的调查,要得到该中心城镇的学校能够接收留守儿童的总体容量,并对现有中心学校在软硬件方面尚需加强的地方给出指导性意见,以便在下一步建设中解决。另一方面,要对该乡镇所辖区域内的留守儿童总量进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进行登记,然后将结果汇总到县教育部门,由县教育部门进行统一调配,保证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入学并尽量就近入学。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管理档案,以便对留守儿童进行追踪,防止其辍学。

2.投资与师资建设

在普查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建立寄宿制学校的要求,就要对中心学校进行相应的改造与建设。在投资方面,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财政拨款,也可以吸收社会爱心捐助。对中心学校的改建、扩建主要应集中在宿舍和食堂上,因为小学一般没有寄宿生,所以一般不具备宿舍餐厅等设施。而在师资方面,学校对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选择要慎重考虑,要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和责任心较强的老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或与同学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并利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正确的方法对班里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辅导,使其能够顺利融入班级生活。

3.合理安排课余生活

留守儿童年龄都较小,所以对他们的课余生活应该进行合理安排。第一,要以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为比例,聘请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第二,要有专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进行照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他们进行相应的独立生活教育,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还应组织相应的娱乐活动或兴趣小组,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陶冶他们的性情。第三,鼓励教职工担任孩子的代理家长,在节假日带学生回家,使孩子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应经常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通报留守儿童在校情况,并敦促家长定期与子女联系、沟通。

对如何建立留守儿童中心寄宿制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商榷之处,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希望以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1] 新华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EB/OL].[2006-02-21](2008-09-17).http://chinaeast.xinhuanet.com/2006-02/21/content_6289367_7.htm.

[2] 中国教育报.教育部召开座谈会就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请专家建言献策[N].2004-06-05(1).

[3] 人民网.关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的提案[EB/OL].[2006-03-14](2008-09-23).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30572/65299/4426258.html.

[4] 严鸿和.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1):4.

[5] 高立学.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制”需要政府制度跟进[EB/OL].[2008-03-19](2008-10-11).http://www.xzedu.net.cn/ktoblog/u/77/archives/2008/10513.h tml.

[6] 兰州晨报.甘肃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之百覆盖行动日前启动[EB/OL].[2009-05-11](2009-06-10).http://lzcb.gansudaily.com.cn/system/2009/05/11/011090854.shtml.

猜你喜欢
寄宿制中心儿童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寄宿制小学推广花样跳绳的有效策略
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
农村寄宿制初中实施特色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