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弦掩抑声声泪,诉尽平生不得志——重新创造李商隐的《锦瑟》

2010-08-15 00:49徐有三
中学语文 2010年12期
关键词:庄周锦瑟李商隐

徐有三

“好的诗歌不是说明着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自己的经历和思考来对诗进行欣赏上的再创造。

李商隐的一首《锦瑟》诗因其具有太多的郁积,千百年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说是爱情诗,有人说是悼亡诗,还有人说是离别诗。我反复咀嚼后,觉得诗人倒是“似诉平生不得志”。

记得第一次读《锦瑟》是在中学时代,那时只感受到诗的意境扑朔迷离,情调哀婉忧伤,至于诗人为什么会这样,很是懵懂。

经历了一段坎坷人生之后,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再捧起《锦瑟》反复吟咏,感觉这是诗人在用一生一世的冷落和辛酸写下的一首诗,这是落魄、潦倒、饱受压抑的文人对生活的一种直觉:迷惘和忧伤。

本诗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四个典故:庄周蝴蝶梦、望帝寄托哀思于杜鹃、鲛人泪化珍珠、蓝田美玉生烟,这就给我们读者以极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人生体验去理解它、解读它。无论怎样探寻、解读都离不开诗人的感情指向:“只是当时已惘然。”这样的感伤情思、哀婉情调又与诗人特殊的人生经历有关。

诗人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不如意:他本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可是他父亲却在李商隐九岁那年病故,从此家道衰落、盛景不再;多次应进士考试名落孙山;初恋的那位女子不能容忍他的落魄与潦倒,李商隐只能忍看她走她的阳关道;由于别人的推荐,才担任县尉秘书郎这样很不起眼的小官;可是踏上仕途不久,就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因为他娶了李党王茂元之女而得罪提挈他的牛党,从此遭人排挤,成为政争的牺牲品;后来牛党令狐绹当上宰相,他无奈之下离京随远方幕府去安身,更为悒悒不得志;这期间情笃意深的妻子王氏在陪伴了他十年后因病不幸早逝;于是在他的人生后期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后来“幕府罢”,“闲居”直到45岁那年病逝。肖珏在《哭李商隐》中这样评价他:“一生襟抱未曾开”。

《锦瑟》是李商隐后期作品,流露出对美好东西不能切实拥有的酸楚感伤。

“一弦一柱思华年”,华年即青春年华。人生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青春年华,可是对于处处受挫、时时碰壁的李商隐来说能切实感受到它的美好和幸福吗?不能,“羁泊欲穷年”,感觉美好时分却是华年已过之时。对于屡遭不幸的人来说,他的内心往往是灰暗的,性格是抑郁的、脆弱的,本能地想逃避现实,暂时栖息于回忆中。命运多舛的李商隐虽然在回忆中,感受伤口得以抚慰的欢愉,可是片刻欢愉之后仍是无尽的忧伤——华年难再的忧伤,现实凄苦的忧伤。

“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在《齐物论》结尾说:“我梦见自己变为蝴蝶,飞啊飞,真是自由自在。这时我只晓得我是蝴蝶,不晓得我是庄周。等到我突然梦醒,我变成庄周,不是蝴蝶”,于是庄周“蘧蘧然”,叹息“自家仍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人总是带着美好的心愿编织自己的梦想,可是美梦终要破灭,一旦破灭免不了迷惘,这种感受在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诗中也能真切体会到,美好的想象之后只留下他孤身一人对着潇潇夜雨,独对残烛,夜深不寐,徒增寂寞和愁苦;“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美梦醒来,现实冰冷,妻子亡故,行囊单薄,倍增其哀。

“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望帝作了蜀地君主,恰逢洪水为灾,民不聊生,望帝将帝位让给自己的丞相,自己逃入西山,隐居修道,就在这时他却留恋起自己的帝王生活,留恋起自己的故国家园,也只有在这时才体味到帝王生活的乐趣,故国家园的美好。但“流水落花春去也”,失去了就不能再拥有了,他在绝望中死去,其魂化为鹃,鹃鸟哀鸣,叫声被人们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日夜悲鸣,以至于嘴里流出鲜血。现实总是难以如人所愿,失意的人往往就在时过境迁之后,对曾经的过往又一往情深,这就是人常有的恋旧情结,哪怕曾经的有多苦涩,但经过岁月淘洗,同时加入善感的酵母,多情的佐料,一切又粉装玉砌,大放光芒,升华为一种壮美。脆弱的李商隐面对现实中的诸多不幸,“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风雨》),凄冷的人间风雨,让他找不到一个温暖的角落,他本能地退守到个人的情感世界中,通过回忆来舔舐伤口,自我疗伤。

“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南海外有一种生活在海里的鲛人,长年纺织丝绸,哭出的眼泪就变成了珍珠。“蓝田日暖玉生烟”,传说蓝田秀丽的群山埋藏了美玉,温润的精气透过泥土,形成烟雾升腾在空中。泪化珍珠,美玉生烟,是多么美丽的景象,可是这一切却是传说,是人们靠想象力加工出来的,结果是一场虚幻一场空。这太像几番渴望几经挣扎却免不了绝望的李商隐的人生故事。他在另外一首诗中这样表达自己希望落空后的绝望:“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绝望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

在人生场中几经摸爬摔打的人们也常有这样的感慨:人生中美好东西为何总是难以切实拥有,不是属于记忆就是存在于憧憬中呢?有一首小诗《快乐在哪里》这样写道:“妈妈说快乐属于过去,它存在于回忆中;孩子说,快乐属于未来,它存在于畅想中。”也就是说眼前的快乐是那样的少。童年时的我们渴望快快长大,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摆脱平淡,长大了满世界闯荡了一番之后,又觉得烦恼太多,转而又觉得还是童年生活无忧无虑、纯真美好;创业时渴望功成名就实现人生价值、摆脱平庸,一旦功成名就又难耐空虚,只觉得创业时生活趣味无限、充实而刺激。这种心理产生的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即是:人总在追求完美,可是现实生活不如意事往往又十有八九。“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是很多文人共同的感叹。在政治派别夹缝中求生存、屡遭不幸的李商隐,他对现实生活充满迷惘就显得很自然了,“神女生涯原是梦”,“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在《锦瑟》中作者的这种难言之痛、至苦之愁表达得更为含蓄,情深意长,哀伤抑郁,感染于人者至深。

猜你喜欢
庄周锦瑟李商隐
围观庄周
嘲桃
庄周梦碟
石榴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锦瑟
大思想家庄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