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淌于文,作文才动人

2010-08-15 00:49况阳花
中学语文 2010年12期
关键词:真情奶奶情感

况阳花

真情淌于文,作文才动人

况阳花

作文应体现学生的真情实感,但实际的情况是,作文与学生的真实世界越来越远,语言的载体无法负载学生真实的思想情感。很多学生都是在被动写作,为作文而作文,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丰富社会经历和情感体验,并把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思考表达出来。

作文 真情实感 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植根的沃土,作文是对生活注入情感的记录。不少学生怕写作文,起笔不知如何下手,一篇文章写下来,大多是人云亦云,空洞乏味,没有自己较为独特的深刻的思想,结构思路也是刻板老套。造成这种作文现状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切感悟,不能根据作文内容设身处地地联系生活,在具体的情境中去作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感情是作文的血肉。那么,如何做到感情真挚呢?

一、广泛阅读,积蓄真情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它是作文的基石,有了丰富的储备,作文才会更丰满。比如读《出师表》,我们读到了诸葛亮的赤胆忠心;读《陈情表》,我们读到了李密的拳拳孝心;读《长亭送别》,我们读到了莺莺的一片痴心;读《红楼梦》,我们读到了曹雪芹的一把艰辛……这些作品字里行间都洋溢了浓浓的情感。真情动人,真情洋溢,真情无边!它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从而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

二、感悟生活,体察真情

1.善于抓住生活的点滴。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一个眼神,一丝皱纹,一根白发,一个转身,一滴泪,一抹笑,在它们身上都集中体现着人物的感情最纯粹的部分,他们的关爱、呵护、担忧等等情感都被凸显出来。校园里的菊花和桂花开放了,芳香四溢,我们可以从色彩、芳香、外形等方面去感知,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思接千载,情通万里。这样,我们才会感觉生活到处都是美,到处是学问。

2.善于尝试新鲜的事物,培养积极的情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自编小报刊、专题辩论等活动,同时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各种节日活动、社会实践等,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比如高二语文下册,就有很多话剧、戏曲,如《雷雨》《窦娥冤》等,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学生在舞台上体验其中各种人际交往的真伪虚实、优劣美丑,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变化会印象更加深刻,而且写作中使用起来容易抒发情感,达到文情并茂。

由此可见,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

三、再现生活,升华真情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正如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有了以上的积蓄,学生在作文中就能真正情动而辞发了。下面我们看看两个学生以“家”为话题的作文片断:

片断一

在滕王阁上,面对着胜友如云,王勃发出了“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的感慨;在静夜之中,面对着皎洁的圆月,李白吟出了“低头思故乡”的万千愁绪;在国亡时刻,面对着烽烟四起,杜甫咏出了“家书抵万金”的热切期盼……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家,一个多么舒适的港湾!

片断二

一写下这个题目,不禁让人鼻梁一酸,是啊,几个月都没在家住了,真成了在天涯的“断肠人”了。

梦回家园。

家里有我年迈的奶奶。

小时候,尤其是寒风刺骨的冬天,我总是喜欢坐在奶奶温暖的柴火灶旁,不是为了烤火,而是为了那锅里的东西。在奶奶弄好了一碗碗香喷喷的菜时,我总是会伸出手指去拈那么一两小口放进嘴里。至今,那场面依稀可见。奶奶总是充满怜爱地叫我拿筷子先吃点,菜肴的美味在空气中飘散。锅底沾满菜的美汁,奶奶娴熟地将一小碗白米饭倒进锅内。啊!香味袭来,白米饭里尽是爱的味道。锅底也已经粘上黄黄的锅巴,奶奶小心地把它们弄起,揉成饭团子——这就是我立在灶旁的原因。

那沉淀在锅底,也沉淀在心底,令人不能释怀的家!

……

而今,在外求学的我,唯一要做好的事是,拿出好成绩,给奶奶看,看她笑得咧开没有门牙的嘴,看她笑得攒聚如峰的皱纹……

两个片断一比较,我们看到片断二在关注现实、说真话、抒真情方面见长,是在以“我手写我心”,体现出了该生健康的心智。而片断一呢,排比显情,积累丰富,该生的文学积淀不错,但还是给人以“贴标签”的感觉,行文有宿构的痕迹,就像一束仿制的绢花,缺少真花的芳香。

那么,一篇好的作文是如何抒发真情的呢?

一是细节显情。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在作文中,我们通过描摹细节,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刻画,来显示人情美、人性美,以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片断二中写“我”的贪吃,通过“立”、“伸手”、“拈”、“放”几个动作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就这么一件细小的事,被作者这么一写,立马勾起了我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二是氛围渲情。作文要求“材料新颖”,但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琐事,我们很难找到“新”,这时我们若能对这些普通的材料进行情感化的加工,在叙事伊始,就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氛围,则可能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如片断二一开始,作者一想到“家”这个字,就“鼻梁一酸”、“真成了在天涯的断肠人了”,这些语句一下就把我们拉入到了他所营造的氛围中去了,和他同悲同忆。

三是修辞扬情。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能更好地彰显情感。如片断一中,排比句的运用,让我们思接千载,也加深了我们对“家”的真切体悟。片断二中的比喻,生动、形象、贴切,“那沉淀在锅底,也沉淀在心底,令人不能释怀的家!”一下就升华了感情,主旨深刻,让人拍手叫好!还有“给奶奶看,看她笑得咧开没有门牙的嘴,看她笑得攒聚如峰的皱纹……”奶奶的形象一下子就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起来。

由此看来,情感,才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结构再好,都只是骨架。我们应该大胆地参预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采撷真情的花朵,如此,才能在高考中写出光彩照人的篇章。在新课程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引导学生品味生活,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中学生作文的真谛。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真情奶奶情感
我用真情守护你
给奶奶按摩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奶奶喊你吃饭啦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以心换心见真情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奶奶驾到
真情扶贫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