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生作文闪耀文化的光辉

2010-08-15 00:49
中学语文 2010年12期
关键词:窗框作文

卢 霞

在作文批改或阅卷时,常有语文老师为一篇作文的立意深刻或气势磅礴而拍案叫绝;为一位考生的文思飞扬或知识广博而交相传阅。这些精彩之处的光芒不仅照亮全篇,而且直抵读者的心灵深处,拨动其情弦,激活其灵感,引发其共鸣。这里我们就谈谈使作文闪耀文化光辉的一些方法,让学生读能致用,察能致用。

一、引用化用经典诗文,增强作文诗词底蕴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学习《唐诗宋词选读》和《史记选读》也使很多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文,让古诗文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

(一)直接引用:引用诗文名句,使语言具有文采美;引用名言警句,使语言具有哲理性。例如《美文如画》片断:

他们并没有画笔,但他们用温暖的摇曳着曙光的笔杆,用“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恬淡心情,挥笔画下一幅幅优美的自然画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震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迷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绚丽。

借得佳句成华章,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名言警句,使文章增添色彩,能使得分的档次明显提高。只要平时多积累诗句,和话题有关,照样子写即可。写出来的效果必然极具魅力,能展现你的文化素养,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二)化用诗文: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感悟,深化文章主旨。例如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可以联系自己对屈原的理解来改写,表达出自己的个性化感悟。在命题作文《守住心灵的契约》中,考生这样表述自己的追求,具有情感冲击力,令人震撼:

漫漫长路?我能追寻到什么呢?我又能守住什么呢?屈子的脚步声清晰地在耳畔回响着,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身影似乎总在眼前晃动,诠释出了一种精神的内涵。

对理想的追寻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但是我们从来都不会向世俗屈服。难以宁静的汨罗江啊,一朵涟漪拨弄起无尽的思绪,在跋涉的途中牵引着你我的方向。

漫漫长路,终极的目标始于脚下。

守住心灵的契约,生的价值,死的分量,让脚印去求索,让过程去评判。

这种写法既能忠实于原诗(文)的内涵,也能闪现出个性创造的光辉,不失为作文“出彩”的一种途径,语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冯至在谈到读书与写作的经验时曾指出:“有时也需从书本里得到一些启发,或是摘引一两句名言警句,给自己的文章加点分量。”

灵活化用可以起到开拓与深化、突出与升华、锦上添花之妙用。

二、营造意境聚会形象,增强作文文学底蕴

(一)营造意境:巧妙地借鉴诗歌鉴赏的方法,紧紧围绕作文话题,把诗中的意境(或曰“情境”)艺术地再现,使之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命题作文《为了明天》中,小作者由一滴小水珠引发思考,以小见大,独具匠心:

芳香四溢的浓茶因为久置而变凉没有一丝香气了。我扎进题海中已经苦战很久了吧,为了明天的课堂,我不得不伏案夜读。风依旧嗖嗖地刮,穿过门窗框的缝隙刺入我的身体,由头到脚,暖意全无。……

这是一滴不甚大的水珠,却很晶莹。她离开了浩瀚沧海,她不属于涓涓溪流,她孑然一身挂在我的窗框上,在刺骨的寒风中不卑不亢地粘在冰冷的窗框上。我凝视着,出神。……

我刹那间明白昨夜那么瑟瑟发抖那么无助的水珠在寒风中依旧紧贴着窗框是在期待什么,她是为了明天,也就是今天这短暂而足够傲视一切的华美与精彩。……

这是其中的精彩片段,后文作者以水珠的奋斗映衬自己为了理想而苦读,使得一篇普通的记叙文闪耀独特的光彩,也体现出小作者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人文素养,自然会获得老师的青睐了。

(二)聚会形象:文学形象的聚合可以使考场作文达到文质兼美的高度,使文章脱颖而出。例如《留给明天》片断:

我和她真的“好”上了,没有明言,心有灵犀。……

有人会笑话或指责我:小小年纪竟敢早恋。其实我始终反对“早恋”这个词。林黛玉与“宝哥哥”两情相悦的时候不过十多岁;翠翠对傩送有好感的时候大了点,也才14岁多一点;朱丽叶与罗密欧就更是绝对的 “早恋”,一个14岁,一个17岁;为爱而烦恼的维特本来就是个“少年”。这些都是千古绝唱,为什么到了我这里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过?……

我知道,她比我理性。如果真如她所预言,我的明天,不,是我和她的明天一定是沐浴在阳光、春雨中的一棵橡树,一株木棉。

等待明天,用真心,用汗水。

一篇考场作文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予以适当的“着墨”与“润色”,只是一味地进行自我“感性”经历叙说或议论,极容易显得粗朴有余而文才不扬,而评价一篇文章优劣的标准不外乎是看它是否达到了文质兼美的高度。

三、回溯历史再现画面,丰富作文历史底蕴

历史人物的文化散文具有依托历史、视角独特、文采十足、借古说今的特点,高中生的课文学习,接触了许多课文的作者或者课文涉及的历史名人,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流传至今,或者他们之所以成为课文名篇的支撑,就在于他们在思想、节操、志向等方面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内涵。以他们为写作素材,或者根据他们的事迹,构思文质兼美的文化散文,成为考场作文一道独特的风景,让一位位民族的脊梁在高中生的作文中复活。

(一)回溯历史:尊重历史,不任意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在历史尺度可能的范围内,可以适度进行艺术加工,如故事新编、反其意而用等。

(二)再现历史:联想和想象要有根有据,有理有度,显示人物的主要精神。例如《守住心灵的契约》片断:

天空阴云密布,雷声殷殷,“黑云压城城欲摧”,北京城笼罩在一片阴沉昏暗的风沙里。一个人步履匆匆地行走在空旷的街道上。他沉静端庄的脸膛,宽阔的额头下,闪烁着一双深邃的眼睛,但此刻眉头紧锁,显示出俨然不可侵犯的气质。他就是谭嗣同,他要劝梁启超等人快速逃离。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一起离开!”梁启超目光如炬。谭嗣同坚决拒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的声音震彻寰宇,回荡在每一个国人的心中。

在狱中,他大义凛然,神情自若,视死如归。他抚今思昔,眷念祖国和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狱壁上写了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好一个“我自横刀向天笑”,彰显了他为了理想而与天地所订的心灵的契约。

在刑场上,面对专门用来对付他的极钝的屠刀,他口占一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大声呼罢,哈哈大笑。此情此景,使上万围观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总之,优秀作文的天空中,最灿烂、最煦暖的是那一颗颗闪烁着文化底蕴光芒的星星。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现代思想完美结合会结出芬芳的硕果。溯流而上,在时间的两岸,文化底蕴类作文的花朵枝枝傲然。让作文乘上文化的翅膀飞翔在考试的天空,我们的学生一定会爱上作文!

猜你喜欢
窗框作文
参考答案
一种可排水的外开窗
一种平行外开铝合金窗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基于弹簧等效的车门密封精细建模及窗框刚度研究
探究组合矩形面积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