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下的CCBN印象

2010-08-15 00:50杨海峰
通信世界 2010年10期
关键词:三网广电领域

我们在今年第一季度给周刊全体记者做了几场培训,邀请知名企业的专家和一些著名学者到杂志社讲课。其中有三场不约而同地都讲了关于三网融合的话题。其中,也就美国和日本当前三网融合的一些进展做了详细的介绍。

应该说,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三网融合之路上走了很多年,发展和盈利模式基本成型,竞争非常激烈,给用户带来的业务非常丰富,也产生了新的经济价值。

对于我国而言,尽管在今年年初提出了三网融合新政,并表明了足够的决心以及制订了发展时间表和路线图,但从各方反映、运营体制及许多不明朗因素来看,这仍将是一条可能长达10年才能走完的路,而10年后是否还会存在三网融合这一概念尚不可知。因此,如同中国3G发展一样,业界需要有足够的耐力和精神准备,去迎接这样一项持久战。

应该说,蛋糕足够大,想要吃到一块也非易事。广电、电信以及相关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都在以各自复杂的心态瞄准这块大蛋糕。

2010年CCBN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态环境下出现在大家面前。我也带着复杂的心情和周刊10几位记者踏上了学习之旅,因为对于我们而言,“融合”是我们在最近几年报道的核心思想,而三网融合的核心也是融合。

那么,本届CCBN给我的印象是什么呢?

第一,从本届CCBN来看,广电似乎仍然在唱独角戏。无论是主题报告会还是展览的主体都是广电系,这似乎和大家期望看到更多通信领域尤其是通信运营商的参与相去甚远。而这和广电系高管口口声声谈广电企业的机会大、通信业的压力大如出一辙。事实上,就中国当前的通信和广电发展来看,广电和通信只有通力合作,相互补差才能实现共赢,唱独角戏只能延缓发展。

第二,视频是主打戏,到处是播放影视的平板电视。这就是CCBN最直观的表现,视频是三网融合的焦点之一。在过去几年的通信展上,通信公司也是不约而同地用视频去考验自己网络的传输能力。而从过去几年及未来长远发展看,视频的确是考验网络能力、能够给用户带来更直观感受的业务。因此,围绕视频的“制、传、管、播、控、显”就成了本届CCBN的主要展示内容,也是广电系的核心竞争力体现。

第三,展板上的NGB拓扑图,改造之路任重道远。NGB是广电系在网络改造方面应对三网融合的整体规划。因此,无论是广电还是通信系统设备企业,都着重展示了自己对NGB的理解和自己的解决方案。但从各个企业提出的方案看,NGB要实施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并解决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以便实现全程全网、互联互通、可管可控。如果从通信业的发展来看,想要解决这些问题绝非易事。

第四,网络特性趋同,通信企业机会多。首先,由于在电信和互联网领域的积累,华为、中兴、思科、Juniper、瑞斯康达等企业在骨干、城域传输和接入层等方面优势明显。其次,如索尼、爱立信、UT斯达康等在多媒体业务支撑方面非常强的企业机会大增。再次,终端厂商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各种移动终端和家庭用网关设备方面。最后,在通信领域的OSSBSS及融合网管方面的企业同样可以渗透到广电领域。

第五,内容是命脉,广电系优势集中在视频层面。传统的广电企业还是应该聚焦在自己的优势领域,围绕内容做文章。内容方面应该从早期制作、编辑合成、播控穿插以及经营方面下功夫。设备领域的企业应该在底层的媒体处理芯片、各种专有模块、各种类型机顶盒、家庭智能终端、互联网电视以及围绕音视频制作、传输和接收方面的专业设备上下功夫。

目前来看,想要实现NGB全国一盘棋计划,想要达到和电信企业一样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主体,不仅仅是时间和体制问题,前期网络改造就需要投入3000亿~5000亿元,如何解决这么大的资金缺口,将直接考验三网融合的进程。当然,这无疑也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更是本届CCBN热闹非凡的关键所在。

从我对CCBN的直观印象看,三网融合相关机构,还是先求同去异,统一思想,积极探索和实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挖掘业务、创新业务,寻求一条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道路。

猜你喜欢
三网广电领域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三网融合遇上4G时代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