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化”视角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研究

2010-08-15 00:49乔孟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指导员专业化职业

乔孟杰

(河南省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专业化”视角下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研究

乔孟杰

(河南省许昌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专业化是各行各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也是我国社会体育职业化的需要和方向。笔者阐明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的内涵,论证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必然要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专业化的逻辑分析,并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专业化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

社会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培养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一支重要人才类型,他们与其他体育工作者共同承担着整个体育工作。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将成为人数众多、服务面广、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一项新兴职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余暇时间的增多,预计到2010年,全国居民健身、体育娱乐消费的比重将逐步上升,消费需求向服务型转向、向多方位发展。正如时下流行的“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就是人们体育消费上升、健身意识不断提高的表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群众体育健身消费出现前所未有的高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我国这样一支庞大的健身队伍,如何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的健身,是广大体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使其向着更加科学、合理、健康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势在必行。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内涵

1.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的提出

“专业”(profession)一词最早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原意是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信仰。汉语中的专业指“专门从事某种学业或专门的学问”。一般地说,专业是指要经过专门训练,具有比较复杂的知识和技能方可从事的职业。在社会学上定义专业为:通过某种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已经证实的知识,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对每个委托者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工作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编码为:4-04-03-01,属于第四中类,第三小类。由此可知,在现代职业专业化的浪潮下,社会体育指导员理应顺应时代要求,走专业化之路。

2.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委员会主席舒尔曼认为专业工作应具备以下特征:(1)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2)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3)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4)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5)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6)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文献的整理过程中发现,目前还没有文献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进行定义。根据以上这些特征,我们可以把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定义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借助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组织(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机构、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等),通过不断地学习与训练,获得系统的、专门化的专业知识,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技能,在指导过程中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自主,表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一名较好的社会体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按照舒尔曼(Lee S.Schulman)的观点,并综合以上定义不难看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具有和承担为广大健身人群和其他人服务的责任和义务;第二,掌握和理解体育学科学术和理论;第三,在社会体育领域具有熟练的指导锻炼者从事健身活动的实践技能;第四,在不可避免的、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实际判断的能力;第五,具有从健身理论和健身指导实践互动经验中不断学习的能力:第六,专业化的团体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教学质量和不断学习进行监控。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背景

(一)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的必要性

1.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大多数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从事的都是无偿服务劳动。2001年颁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中明确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从事社会体育的有偿指导工作,其性质是纳入国家劳动服务管理体系,进入社会体育事业市场,主要从事社会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经营和指导服务。随着体育事业、全民健身工程的蓬勃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也逐渐由业余、无偿服务工作转为专业服务人员,和医生、建筑师、教师等一样,健身人群将成为我们的“顾客”、服务对象。因此,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将服从一般市场运行的规律(如竞争、优胜劣汰等),市场的存在必然要求其实现专业化。

3.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地位的需要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地位和社会印象,与其社会作用存在着不符合的现象,这主要与其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培养过程中的缺陷以及不完善的物质待遇等方面相关。社会学理论认为,衡量一个职业的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职业声望和权利、权力。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地位,就要从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结构、提高其经济收入、职业声望和权力入手,顺应时代潮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有利于改善其物质待遇,提高其社会地位,进而提高专业化水平,使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同其他职业一样向着成熟专业方向发展。

4.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需要

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是终身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终身体育思想的提出来源于终身教育思想的启发。我国自1994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2001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与实施,无疑都表现出国家对群众体育、终身体育的重视。为了更好地贯彻终身体育思想,帮助社会健身人群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势必要求社体育指导员要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接受专业教育,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二)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的可行性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系中有专门的培训结构,而且很多高校也参与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设了社会体育专业,实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多途径、多元化,形成了学校办和社会办的有机结合。因此,发挥高校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教育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提高其专业水平、综合素质、综合竞争力,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另外,《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也为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

铁打的球队流水的管理层,球队表现好,从老板到球员到教练脸上都有光;成绩不如意,主教练和总经理,都要做“背锅侠”。

三、体育指导员专业化的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专业化

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就是使一个非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经过有组织的、专门的、系统的培养和培训,使之逐渐成为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过程。因此要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必然要求其培养过程专业化。

1.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系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要以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为目标,坚持连续性和多元性相结合的原则。我国过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体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培训方式、类型不合理。因此要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就要坚持连续性和一体化原则,建立开放的、一体化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系,走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之路。所谓社会体育指导员一体化,主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一是将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实现其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普遍学历不高的现状;二是各个等级、各个层次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一体化。由于我国目前只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由国家体委培训,颁发等级证书,而其他等级均又相应地由省、市、县培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培训过程中的脱节现象;三是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一体化,即一般培训机构、师范大学、社会体育组织等建立伙伴关系,实现“生产”与“销售”一体化。一体化实现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过程的连续性、针对性,实现了形式的统一、阶段的衔接、内涵的扩大和效能的完善,实现了资源效能的最优化。

2.完善体育指导员的课程体系

课程的设置是人才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现阶段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课程主要内容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知识、运动人体科学知识、体育健身知识、自定教材等。但是,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针对性,课程结构缺乏空间的有序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因此,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必须完善其社会体育指导员课程设置、课程结构。

首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课程必须树立专业课程观,结合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实际,建构突出专业性的课程体系,让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掌握了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的同时,把教育学科的课程纳入其中,增设师范教学技能课程(如运动医学、保健按摩、教学测量与评价等)。

其次,社会体育指导员课程建设应实现空间有序性和时间连续性的结合。加强职前课程与职后课程的整合与统一,避免出现课程设置重复,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突出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专业性,从而使社会体育指导员不仅拥有实际的教学指导能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且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进行创新研究。

最后,课程设置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课程的综合性、前瞻性。在课程设置中打破原有壁垒,建立新的人文、科学、教育理论课程综合观,真正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打造宽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培养其知识整合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使之成为一支具有专业优势和专业地位的精英队伍。

3.树立先进的职业理想、专业理念

一名优秀的、称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其服务对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所以要求其不仅拥有完善、扎实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形成现代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独特职业人格。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化的前提就是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还要具有为体育事业奋斗终生的专业理想。作为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知识、技能固然重要,是其看家本领,但是他们工作的效力不仅仅表现在对服务对象生理上的影响和直接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影响。社会体育指导员良好的品德修养、独特的个性魅力对服务对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过程中,必须培养起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理想、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

[1]教育部.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许凤琴.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化[J].高等教育师范研究,2003,(5).

[3]李湘如,刘过勇.关于我国两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比较研究——兼论构建中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体现的设想[J].体育科学,2005,(3).

G8

A

1673-0046(2010)11-0057-03

猜你喜欢
指导员专业化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用工指导员+”激活集体协商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职业写作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我爱的职业
好伙食顶半个指导员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