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2010-08-15 00:50军,王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磁悬浮轮轨交通

唐 军,王 超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2.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22)

论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唐 军1,王 超2

(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2;2.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22)

建设和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科学发展应该遵循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即统筹交通运输发展全局,将磁浮交通系统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和实施,促进磁浮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推动磁浮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促进磁浮交通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综合运输体系;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同样如此。发展磁悬浮交通技术,推动新型轨道交通方式的形成,是国家战略高科技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方式,在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也应该体现科学发展的总要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实现磁浮交通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统筹交通运输发展全局,将磁浮交通系统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国外磁浮交通的研究和试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德国和日本最为突出,这两个国家在磁浮发展方面走的是不同的技术路线,并且都有试验线路在运行。近年来,以上海磁浮示范线为标志,磁浮交通的试验在我国也取得了成功。上海磁浮示范线是引进德国技术,国内加以消化吸收,并且融入自主创新内容的磁浮项目,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线路。上海磁浮示范线的成功表明,我国已经具备应用磁浮技术的能力。

从交通运输发展全局出发,我国目前完全应该将磁浮交通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而不必等到磁浮技术大规模应用时再开始行动。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第一,发展磁浮技术应该坚持适度超前发展的理念。在交通运输产业发展上,“适度超前理念”是一条重要的原则。这是因为,交通运输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具有典型的先导性带动作用。磁浮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形成网络运输能力需要线路基础与场站设施、技术装备等多方面的系统支持,更需要适度超前发展。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超前发展既可以使我国高速交通运输能力先于国民经济交通运输需求的增长而发展,也可以从技术上积极促进新兴磁浮技术的发展,从而为交通运输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储备。

第二,我国综合交通运输运力相对不足,特别是高速陆上交通运输能力的不足成为我国跳过传统发展模式实现技术跨越的便利条件。近年来,我国每年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交通运输能力明显提高,交通运输环境显著改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综合交通运输运力相对不足,特别是高速陆上交通运输能力不足。铁路交通运输能力的短缺使得交通运输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这也使得磁浮交通有可能凭借其自身快速、安全、适应性强和节能环保的技术特点补充航空与铁路、公路之间的速度空白,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部分。

总的来说,磁浮交通系统自有特点,自成系统。对于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我们应该树立“适度超前发展”的理念,把握当前高速陆上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的时机,大力促进磁浮交通运输系统的应用和发展。为此,当务之急是要从我国国情和未来高速交通运输发展的需求出发,将高速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 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和实施,促进磁浮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

在将磁浮交通系统纳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情况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和实施中,如何处理好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关系,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不同运输方式特点不同,在整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功能和地位也存在差异,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存在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相互协作、共同为客流和物流的畅通而服务。另一方面是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之间也存在良性的竞争关系。无论是相互协作的方面还是相互竞争的方面,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科学发展都要求对不同运输方式的关系进行有效地规划和协调。具体来说,应该重点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规划和协调好磁浮交通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安排,最大程度为乘客提供便利。虽然与轮轨铁路一样同为轨道交通,但是磁浮交通的轨道与轮轨铁路的轨道的技术特点完全不同;而且,磁浮交通的列车技术与轮轨铁路列车也各不一样。技术上的差异使得磁浮交通无法使用已经遍布全国的轮轨铁路网络。因此,为了便利磁浮交通的换乘,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和实施中,应该为磁浮交通的换乘,特别是与轮轨铁路之间的换乘进行充分的协调和安排。比如,在实际的磁浮交通建设中,磁浮交通往往面临要与轮轨铁路共用场站的问题。共用场站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场站的冗余建设,节省资金;二是便利乘客在磁浮交通和轮轨铁路之间进行换乘。在这种情况下,在规划中进行事先的协调和安排就有重要意义。

第二,规划和协调好磁浮交通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投入,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有序发展。在我国现阶段,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主要由包括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等交通运输方式组成,而磁浮交通也正在发展之中。总体而言,当前各种交通运输方式都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分配好有限的资金投入,满足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需要就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应该抓住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分清重点、难点,区分轻重缓急,规划和协调好磁浮交通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投入。特别是对于磁浮交通这一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新生事物来说,投入的性质和投入的方式都应该做出有别于其他交通方式的安排。总的原则是,既应该保障磁浮交通各环节工作的顺利发展,又应该认准发展时机,慎重决策,保证投入的有效性和经济合理性。

第三,充分利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发展面向交通运输市场和面向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无论是新生事物的发展和壮大,还是已有事物发展形势的转变,都有其客观规律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也遵循这一规律。从历史上来看,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市场竞争是一种常态,良性的市场竞争是引导交通运输体系合理和高效发展的有效法则。新的、更加高效、更受市场青睐的交通运输方式不是在温室中培育出来的,而是必须要接受时间的检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真正的发展壮大。良性竞争的结果一方面有利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交通运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于磁浮交通的发展来说,为了协调其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关系,还应该充分利用市场竞争,适时地推动磁浮交通的应用,使其能够在市场的检验中获得成长和发展的空间。特别是对于磁浮的发展而言,现阶段甚至将来较长一段时间里,高速轮轨铁路都将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磁浮交通的科学发展要求我们重视市场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的选择和培育功能,为两者都提供市场竞争平台,从而正确地处理这种竞争关系。

3 推动磁浮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促进磁浮交通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种面向未来、潜力巨大的技术,高速磁浮技术还有望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战略发展领域。长期以来,我国磁浮技术和交通系统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早在上海磁浮示范线引进德国技术以前,我国一些科研部门已经在磁浮技术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和开发能力。20世纪80年代开始,磁浮技术在国外的研究发展日趋完善,1991年底德国宣布TR技术已经成熟。国外高速磁悬浮列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我国科技人员和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八五”期间,国家科委将低速磁悬浮列车的关键技术攻关列入了计划,研制了试验室样车和关键部件。1996年开始,科技部组织实施了国家“九五”重大软课题“磁悬浮列车重大技术经济问题研究”。

上海磁浮示范线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磁浮技术和磁浮交通发展的进程。1999年,为了加快国内磁浮技术的发展,中国与德国签订高速磁悬浮试验运营线预可行性研究意向书。2000年1月,由中科院电工所、国防科大、西南交大等单位组成了科技部“高速磁悬浮试验运营线预可行性研究”项目组。同年6月30日,中国和德国签订“共同开展上海市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可行性研究协议书”。上海磁浮示范线引进德国TR技术,车辆、牵引供电和运行控制系统等全部设备由德国成套供应,土建工程则根据TR技术标准,由中国建设。在引进消化吸收TR技术的基础之上,科技部启动了国家863计划“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研究”重大专项。2001年,经国务院科技领导小组批准,“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研究”同时列入国家“十五”科技重大专项。2006年,发展磁悬浮交通技术已经列入我国科技发展中长期(2006-2020)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战略高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磁浮交通系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有望实现磁浮技术和磁浮交通系统发展的重大突破,逐步实现在磁浮交通系统建设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下一步,我国磁浮交通系统将进入研究和应用全面发展的阶段,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和完善磁浮交通系统,形成自主创新的技术突破口和产业增长点。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我国应该既集中力量实现重点突破,又应该统筹磁浮技术和磁浮交通系统发展全局,把研究和应用结合起来,加快磁浮技术和磁浮交通系统的发展,最终实现磁浮交通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 严陆光,武瑛.在我国发展城市磁浮交通系统的思考[J].综合运输,2005(9):18-22.

[2] 吴祥明,常文森,刘万明.上海高速磁浮列车及磁浮技术发展刍议[J].综合运输,2005(1):28-31.

[3] 郭小碚.磁浮交通:综合运输系统发展的一种新方式[J].综合运输,2003(8):20-22.

[4] 吴祥明.建立中国高速磁浮交通网络和磁浮工业体系的思考[J].综合运输,2003(8):64-69.

[5] 翁秀玲.高速磁浮交通与大运量客运交通的兼容和互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7):23-25.

[6] 吴祥明.磁浮——21世纪的新型交通[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6):3-5.

[7] 华允璋.磁浮列车——21世纪轨道交通的革命性飞跃[J].华东科技,2001(4):19-22.

[8] 申月,胡思继.高速磁浮列车技术及其在我国客运交通中的战略地位[J].技术经济,2001(12):35-37.

[9] 连级三,张昆仑,张庆福,王家素.磁浮列车在未来交通运输中的地位和作用[J].科技导报,1995(4):63-64.

责任编辑:沈 玲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maglev transport system

TANG Jun1,WANG Chao2
(1.Graduate School,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102,China; 2.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22,China)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maglev transport system(HSMTS)in our coun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building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around way and realizing the soun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should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namely,coordinating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and integrating HSMTS into national comprehensive transport system,strengthening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HSMTS and other transport systems,promoting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nd realizing the comprehensive,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igh-speed maglev transport system;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scientific development

F512.3;U237

A

1009-3907(2010)07-0013-03

2010-04-2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506BZ006)

唐军(1982-),男,湖南岳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微观经济和企业经济研究;王超(1980-),男,山西大同人,博士后,主要从事交通经济和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磁悬浮轮轨交通
有趣的磁悬浮陀螺
第二章 磁悬浮装置
繁忙的交通
中低速磁浮道岔与轮轨道岔的差异
小小交通劝导员
神奇的磁悬浮
神奇的磁悬浮
中低速磁浮与轮轨交通信号系统的差异
非线性稳态曲线通过时轮轨滚动接触的数值求解方法
不同轮轨冲角下高速轮轨稳态滚动接触的蠕滑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