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客运站建设问题的探讨

2010-08-15 00:46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年8期
关键词:客运站布局规划

李 敏

(长沙理工大学)

0 前 言

为了适应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需要,农村公路运输站场系统建设的主要趋势是大力建设农村客运站。交通部将农村客运站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内,全国各省正逐步形成以公路主枢纽为核心,以公路二级枢纽为骨架,以县城或主要乡镇农村客运站为基础的道路运输服务网络。科学、规范地建设农村客运站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我国县乡公路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客运站的建设。农村客运站既与公路交通和公路交通枢纽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农村客运站既是农村公路交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又是公路交通枢纽完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农村客运站建设模式借鉴的方法探讨

2004年交通部才将农村客运站纳入基本建设计划,对于农村汽车客运站布局建设的研究一直未形成成熟的规划理论、量化的技术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我国农村的地域分布、人口状况、经济发展等因素呈现自身的特点,所以,对农村客运交通体系及农村客运站点的研究,还未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建设。

1.1 借鉴城市汽车客运站点研究

城市客运站在理论研究上在规划理论、层次结构划分、技术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发展也相当成熟,借鉴这些成果是研究农村客运站规划建设的最直接的依据。但必须注重城市客运站和农村客运站的规划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由于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与城市之间的不同带来的差异。

城市客运站的特点是规模较大,设施也很齐全。站内的人流、车流量大,交通组织复杂。对于城市客运站来说,要处理的主要问题就是站内的人流、物流和站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客运站和相邻道路、客运站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之间的换乘等等彼此的关系,而客运站的规划建设,也是根据具体的地块所做的单独设计,可以说它自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农村客运站的特点是规模小,功能相对单一,站内本身的交通关系简单,但数量众多。各个农村客运站与中心城镇的客运站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所以在借鉴和参考城市客运站建设成功经验的同时,也应对农村客运站涉及的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实施。

1.2 以农村公路网研究作为农村客运站建设的依据

农村客运站布局建设必须依据农村公路网的规划,农村客运线网规划是农村客运站布局、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公路网规划和农村客运站规划都是以一个县域或市域为研究范围,但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公路网规划是在对交通需求量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对公路网中线路的走向作必要的调整、改动及增加新的线路;而农村客运站规划建设,则是在对规划域内的客运需求量进行分析、预测,以及对客运线网中线路走向的规划和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在网络上的重要结点设立客运站点,来对运输进行协调和控制,两者可谓相辅相成。

1.3 借鉴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研究

对于城市公交线网及城市交通站点的规划设计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其成果也大量运用到了实践当中,而农村客运体系及农村客运站点的规划建设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及城市客运站建设有很多的相关性和相似性,它们都是以车辆为载体、以输送乘客为目的,在固定线路上来回运行的经营活动。彼此不同的是,它们的运行服务范围不同,城市公共交通是在一个城市市区内运行,个别线路会延伸到城市郊边地区;而农村客运交通则是在一个县(市)域内运行,它相当于更大范围内的公共交通。因此,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布局与农村客运站点布局都是以乘客为研究对象,在对规划范围内各条线路的客运需求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来规划和调整规划区域内的站点分布,而农村客运站就相当于公共汽车的站台是这个网络的结点。

随着城乡一体化理念的渗透,城乡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体化成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必要条件,因此,在对农村客运站点的布局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城乡建设、城乡经济现状情况和发展趋势,本着适度超前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避免造成重复建设或资源的浪费。:道路和客运站点的设计功能和相关附属设施一定要齐备,如农村客运站点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人流的交换、乘客的转乘、运输方式的衔接等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为城乡道路客运的无缝衔接提供了硬件条件。

2 农村客运站建设问题探讨

在农村客运站建设过程中,由于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与城市之间的差异,相对于城市客运站来说,农村客运站规模要小的多,功能也相对单一,站内本身的交通关系也很简单。根据农村客运站具有数量众多,建设资金少和便于推广、批量建设等客观原因,在大规模筹建农村汽车客运站时,选择对建设站点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为农村客运站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2.1 建设农村客运站的前提——科学预测

对农村客运量进行科学的预测是农村客运站建设的前提,运输需求预测方法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种方法。定性预测方法主要有经济调查法、特尔菲法和类推法三种;而定量预测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时间序列法、影响因素法、四阶段模式三大类。

(1)定性预测方法

交通运输现象的发展变化是错综复杂的,人们不可能准确地对全部复杂关系做出定量描述,在应用数理方法预测的同时,结合预测者的经验,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分析运输活动的特点和构成,对进行运量预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定性预测方法主要有经济调查法、特尔菲法、类推法等。

(2)定量预测方法

适用于公路客运量预测的方法很多。农村客运站必须根据建设项目的目的和要求,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与公路客运发展的特点,可选择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指数平滑分析模型、弹性系数分析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测。

选用多种模型预测时,各模型预测结果不尽相同,为了使预测结果更接近真值,可运用组合预测方法对结果进行修正,以使预测结果具有对未来变化的较强适应能力,减少预测的风险,提高预测的精度。组合预测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预测方法对同一预测对象进行预测,然后对各个单独的预测结果适当地加权后取其平均作为预测结果的预测方法,从而可使其预测结果更具有科学性。

在农村客运站布局规划的客运量预测时,在预测方法的选择上,应根据具体预测对象历史实绩,以及在综合运输中的地位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采用定量计算、定性分析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横向类比与专家咨询相结合进行全方位掌握预测值的方法;在需求分析中,既要重视定量分析,又要加强定性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依据,定性分析为指导,修正定量分析结果,使需求分析适应农村社会经济所具有的特殊性;在预测时,应注意收集新的数据和信息,与其他区域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不断对农村客运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从中把握其发展规律。

2.2 建设农村客运站的重点——合理的选址布局

农村汽车客运站布局选址的确定是整个宏观布局规划的重点,应能集中体现规划的价值取向、发展方向和任务要求。确定出与未来社会经济相匹配、与区域生产力布局相协调、与农村公路运输发展相适应的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农村汽车客运站系统农村汽车客运站宏观布局是项具有高度的复杂性、综合性、区域性和 指导性的工作,涉及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民生活状况、交通等多方面因素。要实现农村汽车客运站宏观布局目标,就需要以农村客运需求预测值为依据,并充分考虑规划区域中各个地区的不同经济背景、社会基础和交通条件,从农村客流自身特征出发,遵循以下原则展开工作:农村客运站属于农村公路长途运输的基础设施,其布局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服务水平,因而客运站的布局至关重要。由于农村客运站布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分析决策时定性的比重较大,所以农村客运站选址布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农村客运站选址应服从“人便于行”的旅客运输服务宗旨,尽量靠近农村人口集中地区,并符合城乡一体化的规划要求,旅客乘车方便,利于疏散;

(2)应尽量与农村交通主要干道紧密衔接、并配套城市公共汽车运输,与城市其他各项交通运输设施有合理的衔接和配合,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应靠近铁路、水路客运站,以方便旅客换乘;

(3)站址选择应考虑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尽量使拆迁量少,应有足够大的站前广场,便于旅客集散,并给今后扩建留有余地;

(4)具备良好地质条件和经济环境。站址内无断层、山洪、滑坡、流砂等不利于抗震地段,并有较好给排水、电力、道路、通讯等条件;

(5)站址选择应避开危险品,有毒物品和粉尘污染,尽量远离学校、医院与化工。

在站址选择确定后,必须进行站址评价,包括发展可能性评价、占地面积评价、路网条件评价、站址内建设条件评价、城市规划限制条件评价、地质条件评价、动力供应条件评价、场地利用评价,保证站址建设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建设这些客运站的场地条件、资源条件、运输条件齐备,符合建设的场地要求和客运站长远发展要求。

2.3 建设农村客运站的关键——规模确定

农村客运站的规模确定必须参考交通部颁发的《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设要求》的统一客运站规模标准下,再参考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出行情况,以车站设计年度平均日旅客发送量和旅客最高聚集人数为依据,结合所在地的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与规划经济原则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村客流不平衡的特点来确定农村客运站的建设规模。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农村客运站等级一般以四、五级和简易站为主,占地面积不大,农村客运站的规模确定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地理条件决定旅客的出行量和交通需求,农村地区的文化、商业、人口、GDP、农业生产总值、产业特点影响交通需求的大小。

(2)农村客流特点。农村客流具有较强的时段性和单向性,流量不平稳、运距短,其流量主要分布在区域中心和农村乡镇间的交通主干线上。

(3)交通一体化发展趋势。农村客运站必须考虑其他客运方式对客流量的影响。客运站与铁路、水运靠近,要考虑客流量的增加而适当扩大客运站规模;有城市公交通过的,要考虑客流量的减少而适当减少客运站规模。

在农村客运站规模确定中,与客运站设施规模相关的指标包括设计年度(投产使用后的第十年)日均旅客发送量,这是核定站级和确定建设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旅客最高聚集人数,这是汽车客运站的一个重要规模参数,结合农村客运站性质定位、生产组织与管理水平,决定站房和停车场的面积;还有日均发车班次;发车位数等指标。

[1] 胡列格,刘中,杨明.交通枢纽与港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 陈富显.城市公交枢纽布局方法研究.城市,2004.

[3] 交通部.关于落实农村客运站点项目计划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的通知.2005.

[4] 陆化普,陈宏峰,袁红.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基础理论与温州的规划实践[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5] 韦冬莉,陈云鹏 .农村公路客运站规划与建设初探.公路运输,2006.

[6] 李德刚,罗霞,霍娅敏.乡镇汽车客运站场规模确定方法研究.公路运输,2006.

猜你喜欢
客运站布局规划
浅谈客运站规划原则及流线组织——以武清汽车客运站为例
大型铁路客运站畅通工程的现状及推进措施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VR布局
高铁客运站分区式自然通风设计研究
迎接“十三五”规划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