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2010-08-15 00:50张国富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22期
关键词:卫生医疗医院

□文/张国富

新医改对医疗服务市场的影响

□文/张国富

新医改的颁布势必对医疗服务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医药行业、医疗市场及医疗器械市场的影响巨大。在新医改实施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对医疗服务市场的管制,使之健康有序地发展。

新医改;医疗服务市场;政府管制

2009年1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预示着业界期盼已久的新医改将由持续已久的热议阶段正式转向实操阶段。与此消息紧密相连的是与之配套的政府财政投入政策,为保障该医改方案顺利实施,3年内各级政府预计投入8,500亿元。这么大一笔热钱的注入必将引爆医疗服务市场新一轮井喷式增长。

一、新医改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一)医药行业扩容加速。新医改带来的医药市场扩容规模有望比目前的预测再增加一倍。受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等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大医院、零售药店、农村和城市社区在内的三大终端市场有望再次出现井喷式增长。

(二)医药行业两极分化。高端市场中创新药所占比例将逐步提高,而基层市场将是基础用药和常见病用药的主要消耗区。从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来看,要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行基层医疗单位首诊制,大病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转诊,使大小医院各司其职。在药品供应领域,将建立基本药物目录,政府对目录内的药物“埋单”,以达到广覆盖的目标,重点加强农村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医药终端市场将呈现两极分化现象:以三甲医院为代表的高端市场和由城市社区、农村医疗机构组成的低端市场。

(三)县乡医药市场雄起。按照新医改对于未来整个医疗体系的布局,今后将重点建设两大体系,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新医改方案特别强调了县级医院的重要作用,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以住院为主的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乡村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县级医院将改变目前弱势的状态,成为医疗体系中重要的环节,县级医院也将成为新的用药终端,潜力巨大。

(四)中国非处方药市场重整。近年来,零售药店销售药品的利润越来越薄,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医院药房与零售药店间较大的药品销售差价,“大病进医院”后有一定的处方量外流,“小病进药店”的提法直接给店员推荐药品提供了发挥的空间。也就是说,较低的运作成本使药店低价销售药品仍有不菲的利润。随着“院店同价”、社区药品零差价等措施的出台,零售药店的这一盈利模式定会受到强烈冲击,经营利润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新医改对医疗市场的影响

(一)大医院市场受到冲击。中央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比如政府将加强县医院、乡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全负责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快培养全科医生,推动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等。如果政策真能落实,六位一体的卫生保健模式搭建成功,健康守门人的功能发挥到位,加上医保体系的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逐渐均等化,大医院病源势必会受到冲击。

(二)医保将成为主导。据统计,至2007年底,我国新农合已惠及7.3亿人口,覆盖率为86%;2008年将实现全覆盖,补助标准翻番。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

(三)公立医院影响大。2009~2011年的新医改方案涉及到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等方面。卫生政策里明确将公立医院收入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对于药品加成收入的空缺将会由财政补助和服务收费两方面分摊。

三、新医改对医疗器械市场的影响

(一)投资增加。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将被列为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的重要领域,安排专项投资48亿元。农村大部分医疗机构还缺乏最基本的医疗器械装备,需要建设的乡镇卫生院达70%以上,这一块市场有“填平补齐”的需求。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8年3月底,全国已经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达2,679个,参加合作医疗人口达8亿,参合率为91.05%。社区、农村对低端器械和耗材的需求偏好使得低端市场具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二)“中低端”引发市场格局之争。建立多层次、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显然是本次医改的重头戏,针对农村居民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事实上已经开始向全国覆盖。农村和社区医疗市场需要的是体积小、价格低、移动灵活、操作简便、功能稳定的诊断治疗设备。因此,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将存在激烈的竞争。中低端市场虽然涉及的企业众多,但具有技术和服务优势的公司将率先受益。新医改促使医疗市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医疗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加强政府管制势在必行。

1、加快医疗行业的立法工作和各种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法律法规是微观管制体制存在的基础,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是进行监管的医疗管制整体框架,重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推进,在制定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时,要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和各种专业团体的作用。政府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卫生行业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医疗行业管理法制化进程,为规范医疗行为、遏止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奠定法律基础,并营造开放和公平竞争的医疗市场环境,理顺国家、卫生机构及从业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2、加快政府卫生监督管理体制改革。为了实现卫生资源共享,发挥合力,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可及,解决传统体制下政府管理职能的“越位”和“缺位”问题,推进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事分开、防治一体、管理科学、市场有序的现代医院制度的建立,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就要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和转变政府职能,明确定位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卫生管理职责。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要由“办医院”向“管服务”为主转变,治理结构要从人治走向法治,扩大医院的经营自主权,使之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增强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灵活性。卫生监管手段要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手段管理医院,变成通过综合运用规划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引导和管理市场,履行规划、准入、监管、经济政策调控和信息发布、促进多样化和竞争等职能。要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卫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医政日常监督执法力度,广泛开展医政执法活动;适时建立医疗技术检测、评估和控制体系,强化对医药、卫生服务质量的监督评估,构建面向医疗服务对象的信息平台,及时公布量化的评价结果,加大向社会公示医疗信息的力度,形成社会的卫生监督主体机制;建立医政投诉、调节、处理与仲裁等制度,推进医疗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加强对国有医院和民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监管,监督其是否真正非营利,是否承担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3、在对医疗机构的管理上,要充分发挥医师协会与医院管理协会等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与调节功能,市场经济中的问题,市场能够解决的,通过市场机制解决;社会中介组织或行业自律能够解决的,通过社会中介组织或行业自律解决;即使是市场机制、中介组织和行业自律解决不了,需要政府加以管理的,也要考虑用除行政审批之外的其他监管措施来解决;只有这些手段和措施都解决不了时,才能考虑通过行政审批解决。以市场激励方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导向型监管体制。政府应注意在不同发展阶段认识与调整自我定位,选择适当时机,通过放松管制推动市场发展,推动各类医疗服务中介机构和自律组织的成长,逐步用行政命令控制的管制体制转向市场化的成本收益分析管制体制。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1]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4.8.1.

[2]高枫,尤剑鹏.新形势下医院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2003.7.

[3]张恒龙.从乡镇卫生院改制看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J].中国卫生经济,2003.22.5.

R-1

A

猜你喜欢
卫生医疗医院
卫生与健康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为县级医院定锚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