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职业道德塑造的思考

2010-08-15 00:50赵远鹏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11期
关键词:会计工作职业道德会计人员

□文/赵远鹏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社会工程。笔者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其主要构成要素有:(1)会计职业理想,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2)会计工作态度,这是会计人员履行职责义务的基础;(3)会计职业责任,这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也是评价会计行为的主要标准;(4)会计职业技能,这是会计人员圆满完成会计工作的技术条件;(5)会计工作纪律,这是评价会计行为的一种标准;(6)会计工作作风,它是会计人员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形成的习惯力量,是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连续贯彻的体现。

一、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对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作用。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发生在会计工作中,主要是会计行为,在解决会计造假中,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因此,在目前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意义。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具备“德、能、勤、绩、公、廉、俭”等七个方面的素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管理工作好坏的关键,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作风严谨、艰苦朴素、大公无私,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和谐环境的建设。会计人员不仅仅只存在于会计领域,他们更是社会大环境中的一员,会计职业道德不可避免地要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消极影响主要来自于法律的不健全、制度的不完善、与会计人员相关的其他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会计行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在一个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道德意识淡薄、公共意识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环境下,不可能营造出高品位的会计职业道德。净化会计行为环境,单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是不够的,而是要依赖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和协调。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际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各行各业都应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当然,我们也不能坐等外部环境净化之后再来谈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会计人员也决不应因环境差而放弃道德修养。“出污泥而不染”仍应该是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这也是最终赢得社会尊重,提高行业信誉的重要保证。

二、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1、会计管理体制原因。会计人员是单位内部的从业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那么,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发挥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单位负责人的从属关系。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程度以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密不可分。有的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定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立场不坚定的会计人员违背会计法律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制造假账,弄虚作假。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目前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虽然财政、审计、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每年都要对会计报表审计验证,但其力度不能给企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单位所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我国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一定程度上助涨了造假的气焰。同时,会计监督、咨询、服务等体系尚不完善。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建议

1、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地对其评价需具备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和理论。指标选择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体系评价出的结果,其选取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指标体系要紧紧围绕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目标来设计,并由代表会计职业道德各组成部分的典型指标构成,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目的性要求选择恰当的评价因素,使评价结果能直接作用于会计人员的工作中,提高评价的应用价值;(2)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指标设计必须有科学依据,能够真实地反映会计人员实际职业道德状况,同时又要全面、系统并具有代表性,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的指标和内容;(3)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现代科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标准化的作用在于能统一评价因素,保证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结果的可比性,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4)可操作性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所能够取得的资料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并能满足时效性要求的方案,使评价得以顺利贯彻实施。

2、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1)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组织。监管组织的建立根据我国的实际可以分两步走,在目前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先在中国会计学会下组建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这一步近期相对容易做到,但权威性稍差。然后,待条件成熟时,建议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单独组建中国会计协会,权威性较高,负责全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监管;(2)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建议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证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措施促使会计素质提高。会计人员应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以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切入点,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应注意对理论的思考,保持对热点问题的敏感,充分认识和估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大胆探求,努力实践,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1]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

[2]叶陈刚.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会计工作职业道德会计人员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策略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