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新兴资产阶级的颂歌——《鲁滨孙飘流记》简析

2010-08-15 00:42陈冬云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期
关键词:笛福鲁滨孙资产阶级

陈冬云

(中北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一曲新兴资产阶级的颂歌
——《鲁滨孙飘流记》简析

陈冬云

(中北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从三个方面来探究《鲁滨孙飘流记》这部作品永久性艺术魅力的真正原因。即新主题:资产阶级领导人类和利用自然的伟大斗争的能力;新人物:“鲁滨孙”是一个个人奋斗者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产生的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特点;新手法:《鲁滨孙飘流记》的创作反映出启蒙主义文学的特点,奠定了英国写实手法的基础。

《鲁滨孙飘流记》;新兴资产阶级;理性;启蒙主义

《鲁滨孙飘流记》是18世纪英国小说的奠基人——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采用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的传统结构——以主人公经历为线索的结构,以苏格兰水手亚历山大·塞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故事原型。小说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鲁滨孙离家后的三次航海经历;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是叙述他从荒岛回来后的种种事情。其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精华,但这部分神秘充满冒险欲望的历险,远不是《鲁滨孙飘流记》的全部价值。笛福小说创作中出现的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和手法才是这部作品永久性魅力的真正原因。

一、新主题

《鲁滨孙飘流记》取得第一部英国小说的荣誉地位靠的是他的主题。笛福将“鲁滨孙”放在一个特定的物质世界——与世隔绝的孤岛之上。在过去的伟大作家中也只有他,描绘了在荒凉的环境中为生存而作的斗争。他不但把单调沉闷的孤岛生活描绘得生动有趣,而且赋予它重大的社会意义——人如何处理好同大自然的关系。笛福选择孤岛为背景的深层用意就在于此。鲁滨孙孤立于荒岛,欣赏的并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其实际用途,如他所说“世上的万物如果对我们有用,那就好,但也仅此而已。”[1]94即使他看到自己的田产时,也只是为他的经营成果而哈哈大笑,却无暇顾及这也构成了一种风景。这不仅显示出鲁滨孙功利主义的思想,而且透露出他美学经验上的茫然无知。当他巡视全岛时“怀着暗暗喜悦的心情——因为我想到这全都归我所有,我是这里至高无上的君主,对这岛国拥有主权”[1]72。自然界的底布上“又被涂上殖民主义色彩”。通过想象的眼睛俯视全岛,一处处浓荫匝地的树篱围着的“海滨住宅”“乡间别墅”“农田”“种植园”“羊圈”就会尽收眼底,笛福大加赞扬鲁滨孙的劳动活动,歌颂了他对大自然的斗争,通过详尽的描述揭示了人应如何处理好同大自然的关系,使自己不仅能够维持生命,而且使日子越过越好。靠了敏锐的头脑和能干的双手,靠了劳动,鲁滨孙就做到了这一点。他是一个成功的个人奋斗者形象,他的奋斗历程体现出人只要热爱劳动,只要有坚韧的意志,什么样的奇迹都可以创造,这也正是《鲁滨孙飘流记》的价值和魅力之所在。

既然鲁滨孙是“现实的”“有生命的”,那么他就“不是某种处在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与自然,与他人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人。因而他的性格发展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色。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已建立了同资产阶级贵族相妥协的资产阶级政权。启蒙主义作家也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揭露现实的弊端,唤起人们对“理性王国”的渴望。其中“鲁滨孙”就是一个“理性主义”的英雄。在理性的指引下,鲁滨孙通过个人奋斗,获得了成功,这也是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发财进入社会顶层的有效图径。商业革命(1300—1700)“提高了金钱的威力,开创了追逐利润的商业,使积累财富神圣化。”[2]鲁滨孙出身于中产阶级,他不安于父母给他安排的小康之家的命运,不顾危险去海外经商,经营过种植园,贩卖过黑奴,凭借个人奋斗,在最不利的环境里站稳脚跟,而且还乘机扩充,将自己救过的黑人训练成奴隶。荒岛上有了人际关系,有了社会,一个小小的殖民地出现了。从他那充满激情、火辣辣的劳动场面中体现出17—18世纪的时代精神——要劳动、要发展、要占有。

二、新人物

笛福在《鲁滨孙飘流记》中成功地塑造了“鲁滨孙”,这个人物的真实性不只表现在他的活动都是现实社会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这个人物真实地反映了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下产生的新人物。这个人物是典型的,因为它典型概括了当时社会上所出现的新兴资产阶级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上的特色。

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打破了中世纪的半停滞、封闭的行会制度,带来了生气勃勃的资本主义经济。人不再依靠血缘关系集合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具有自由身份的人对所缔契约的共守,”金钱成了人际交往最重要的媒介。对金钱财富的狂热追求和对现状的不满促使鲁滨孙抛弃了父亲所谓“最能使人幸福”的中产阶级的安定生活,航海经商,充分透露出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想开辟世界创造世界的愿望,预示了中产阶级的发展趋向——他们绝不仅仅要维持现状,而是要不断改造它,同时想方设法去剥削、压榨他人来满足自己与日俱增的贪婪野心。

虽然《鲁滨孙飘流记》中有大量的有关宗教的描写,但故事情节的发展似乎与之有一定的间隔性。实际上鲁滨孙的宗教思维对他的行为影响很小。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鲁滨孙生病期间,曾后悔过“拒绝服从上苍的安排”放弃了“自己安逸舒适的生活”从而受到上帝的惩罚,但当他病好后,还是安排了更远的航行。马克思说“关于祈祷一事我们就不用谈了,因为我们的鲁滨孙从中得到快乐,他把这类活动当作休息。”[3]即使是鲁滨孙辛勤劳动,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非荣耀上帝。因而我们可以看出当经济利益与宗教意识同一时,鲁滨孙是个虔诚的清教徒,而当二者冲突时,“紧紧攫住人的官能欲望的货币拜物教,使一切以灵魂拯救为旨要的宗教黯然失色。”[4]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使他毫不犹豫地抓住进一步获利的机会。

书中笛福安排“鲁滨孙”一个接一个度过可说是代表人类最早发展的三个阶段:采集野生食物阶段,种植阶段和饲养牲畜阶段,表现出笛福一种积极进步的历史观:认为人自己创造了自己的社会,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历史,而且人类历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上升曲线,因此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好,总有一个目标让人为之奋斗。他也肯定了人的社会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三、新手法

《鲁滨孙漂流记》是启蒙主义文学的力作,而且奠定了英国小说写实手法的基础。

启蒙文学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着重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在日常的生活细节中来表现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丹尼尔·笛福是在文学史上最早的其情节并非取自神话、历史和传说或先前的文学作品的大作家。着眼点远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家。他的文学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社会,为不服从国教的商人、小市民说话,讲求实际,多次歌颂中产阶级的伟大。同时又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见闻或前人记载构想某些未曾经历的东西,而且惟妙惟肖。

笛福还善于通过对具体行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鲁滨孙坚毅的性格,我们不是从笛福的直接说明中看到的,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如他怎样费四十二天的工夫做一块儿木板,怎样费许多时间和劳力自作了一只独木舟,不能使用,又顽强地制作第二只……,书中也并未出现“清教徒”“殖民者”这些字眼,然而他的行动,他的思想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清教徒,一个殖民者。

《鲁滨孙飘流记》采用了第一人称表现手法,以“我”为叙事视角,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而且由于“我”在作品中的前后串联使作品的多条线索统一。精彩的细节描写又让主人公焕然生色。文字平易、句子短、口语化。总体来说,笛福同我们的距离是惊人的近,无论在思想、感情、文章风格等方面,他都表现出惊人的现代性。因而在英国的文学地图上牢牢树立起现实主义小说的地位。

《鲁滨孙飘流记》的艺术魅力归功于笛福对生活的观察,对所处时代的感受以及以理性为核心的启蒙思想。笛福在书中颂扬了劳动,颂扬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精彩动人的细节描写,以翔实的日记体裁,自然而流畅的语言谱写了一曲资产阶级的颂歌。

[1] 笛福.鲁滨孙历险记[M].黄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38.

[3] 马克思.资本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3.

[4] 李中一.马克思恩格斯文艺学体系[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16.

Ode to Rising Bourgeoisie:On Robinson Crusoe

CHEN Dongyu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030051,China)

The reasons of permanent artistic charm ofRobinson Crusoeare explored from three aspects,w hich are,new theme:the great struggle ability of bourgeois in leading human to against the nature;new character:the image of the individual striver,Robinson,reflects the ideas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of the new character under the capitalist mode of production,and new techniques:the creation ofRobinson Crusoe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lightenment literature,w hich establishes the basis for the British realist style.

Robinson Crusoe;rising bourgeoisie;sense;didacticism

I 106.4

A

1008-9225(2010)02-0078-03

2010-03-10

陈冬云(1978-),女,山西大同人,中北大学助教,硕士。

【责任编辑 田懋秀】

猜你喜欢
笛福鲁滨孙资产阶级
拯救火星“鲁滨孙”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成功在于什么?
笛福的虚构观念
鲁滨孙之父在欲海漂流
语言之轭——笛福与斯威夫特时代的政治、偏见与印刷文化
文豪笛福一辈子在躲债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