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8例疗效观察

2010-08-27 09:29杨明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水蛭五味子葛根

杨明才

山东省昌乐县鄌郚中心卫生院,山东 昌乐 262409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达到糖尿病的80%以上,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等,其中以感觉神经受损为常见,目前以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为主要治疗措施,但疗效均不理想,笔者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去赤芍、川芎,加茯苓、葛根、生地、桂枝、牛膝、水蛭、五味子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自2006年5月—2010年5月我院共收治1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中男70例女58例,年龄在40-79岁,病程1-18年,其中I型糖尿病8例,II型糖尿病12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两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疗程、发病情况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有多饮、口渴、多尿、多食、消瘦等糖尿病症状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随机血糖≥11.1mmoL/L。(2)空腹血糖(FPG)≥7.0mmoL/L。(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PG≥11.1mmoL/L

2.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症状体征及试验标准诊断(1)症状:肢体单侧或双侧对称或不对称的疼痛或感觉异常,肌力呈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可出现肌萎缩。(2)体征:腱反射消失,振动觉、位置觉减弱或消失。(3)肌电图检查:发现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减慢,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减慢。(4)排除其他感染、化学金属性中毒、营养障碍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2.3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属中医学痹症、痿症之范畴,其病机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变之脏腑主要在肾、肺、脾胃。阴虚燥热,日久耗气伤阴,气血两虚,渐至肾阴暗耗,阴损及阳,故阴阳两虚,阴虚生内热,阳虚则内寒自生,寒凝血脉,可致淤血阻络,筋脉失养,脏腑受损,进而产生肌体麻木,疼痛、沉重等一系列异常感觉,故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证属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阻络三型。症候包括:咽干口燥,腰膝酸冷,倦怠乏力,手足畏寒,肢体麻木,疼痛夜甚,舌质暗有瘀斑,脉细而涩。

3 治疗方法

3.1 对照组 基础治疗,严格饮食控制,适当的体育运动,规范的口服降糖药物,必要时加用足量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空腹<7.0mmoL/L,餐后2h<10.0mmoL/L,高血压高血脂患者给予口服降压降脂药物,同时给予改善神经营养药物,VitB120mg,谷维素20mg,每日三次口服,VitB12500ug肌注,每日一次,40天为一疗程。

3.2 治疗组 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方,黄芪60g、当归15g、茯苓15g、葛根15g、生地15g、红花10g、桃仁10g、桂枝10g、牛膝10g、地龙10g、水蛭10g、五味子10g、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麦冬;阴阳两虚者加熟附子、山茱萸;瘀血阻络者加丹参、鸡血藤,每日一剂,分两次口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4个疗程。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或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能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见明显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改善。

4.2 治疗效果 见统计表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治疗组 29例(45.3%) 25例(39.10%) 10例(15.6%) 64例84.4%对照组 9例(14.1%) 29例(45.30%) 26例(40.6%) 64例59.4%

表中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且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治疗组血糖平稳下降,且用药中无不良反应。

5 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日渐增多,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持续高血糖所引发的神经组织病变,主要通过四个途径:首先,高血糖造成微血管病变,导致神经内膜缺血缺氧,能量代谢障碍。其次,高血糖直接导致神经雪旺细胞髓鞘损害和轴索水肿变性、坏死。第三,高血糖导致微血管病变造成神经营养障碍,神经营养素合成分泌不足与运转减少,也直接导致神经的损伤和坏死。第四,神经细胞毒性氧化应激反应等病理过程,造成神经细胞结构破坏,从而激活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破坏神经的自身抗体,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由此不难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多发性、复杂性、严重性的原因。而临床西医相应的治疗方法,积极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周围神经的末梢循环,从而达到修复受损的周围神经,但临床效果不理想,复发率高。长期以来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以整体调节,综合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着较好的疗效,且具有不良反应少,作用时间长等优势。

本方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去川芎、赤芍,加茯苓、葛根、桂枝、生地、五味子、牛膝、水蛭而成,方中重用黄芪,取其补气固本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黄芪具有降低血糖,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功效,并对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有明显的增强作用,故而通过受体兴奋,神经生长因子发挥保护神经元免疫损伤及支持营养作用;配当归,活血、祛瘀,更具养血益气之妙,且当归能扩张外固血管,促进微循环,改善末梢神经缺氧状态;茯苓健脾益气,除湿;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且红花具有降血脂改善微循环之功;葛根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抑制血小板凝聚,改善微循环,且与生地同具滋阴润燥生津之功;五味子,五味具备,有益气复脉,生津滋肾之功,现代药理表明,五味子能促进肝糖原异生和分解,加强机体对糖的利用,且具保肝降酶作用;牛膝益肝肾,强腰膝引药下行;桂枝温经散寒补阳虚;且加水蛭、地龙活血通络,化瘀止痛,地龙、水蛭具有抗凝、抗聚,降血脂的作用;桂枝则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及镇痛解痉之效,以及较强的抗醛糖还原酶活性作用,且本方中黄芪、当归、茯苓、葛根、生地、桂枝、地龙、五味子单味中药均具有降血糖作用。综合上述,本方在古方的基础上,具备完善的配方原则,又具现代药理研究支持,不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疗效明显,且对糖尿病本身有着明显治疗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内科学(第七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2]马学毅.现代糖尿病诊断治疗学》[M].人民军医出版社.

[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医药科技出版社.

[4]银杏达莫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6,8.

猜你喜欢
水蛭五味子葛根
HPLC-DAD法快速筛查五味子颗粒(糖浆)中南五味子代替五味子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小“吸血鬼”水蛭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五味子醇甲提取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北五味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水蛭的炮制方法与临床应用
HPLC法同时测定五酯胶囊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运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