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区油菜移栽与直播性状比较研究

2010-09-04 03:39帅海洪丁秋凡陈卫江范连益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期
关键词:双季稻角果成熟期

帅海洪,丁秋凡,陈卫江,范连益

(1.醴陵市农业局粮油站,湖南 醴陵 412200;2.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5)

湖南是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产区,近年种植面积已达100万hm2以上。目前,湖南油菜生产仍具极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双季稻产区可供利用的冬闲田达65万hm2以上。但随着农村生产结构的变化,农业生产面临的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水稻推行抛秧与直播技术,更加深了与油菜茬口的季节矛盾,双季稻区发展油菜生产亟待新的技术支撑。笔者针对双季稻区油菜生产的特点,以生产上常用的移栽与直播两种栽培方式,选择不同油菜品种在相同土壤及肥力条件下,进行经济性状、产量表现、生育期等各方面的比较,探讨了不同栽培模式对油菜生产的影响,并围绕直播栽培这一种节本、增效新技术,对适宜双季稻区油菜生产的品种特性进行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供试材料为丰油730、湘杂油2号、湘杂油7号、C858、L793、5102等 6个杂交油菜品种(组合),由湖南省作物研究所提供。

1.2 方 法

试验采用单一区组随机排列,未设重复。先依参试材料设置6个试验区,每个试验区种植1个品种,再在同一试验区内按移栽与直播分2个小区平行种植,共12个小区,其中6个小区为移栽,6个小区为直播,小区面积33.35 m2。参照当地油菜生产习惯,移栽方式于9月23日播种,10月27日移栽,移栽密度为9.0万株/hm2。直播方式于10月23播种,11月20日定苗,直播密度为22.5万株/hm2。施肥水平折合基肥45%复合肥450 kg/hm2、硼砂15 kg/hm2、苗肥45%复合肥45 kg/hm2,其他管理措施与当地大面积生产相同。试验地点位于醴陵市船湾乡船湾村。试验结果以直播为对照,采用对比分析法,比较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生产表现,以及不同品种在同一栽培条件下的生产表现。

2 结果与分析

2.1 移栽与直播产量表现比较

对各参试品种(组合)移栽与直播两种栽培方式,以小区产量实测值折合为每公顷平均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肥力水平条件下,各参试品种(组合)移栽方式下产量均显著高于直播(表1)。将6个供试品种(组合)的产量进一步累加平均,移栽产量平均值为2 265.5 kg/hm2,直播产量平均值为1 448.8 kg/hm2,以直播平均产量为基数,移栽油菜比直播油菜产量平均高56.4%。移栽油菜平均产量高于直播,关键在于移栽方式下,能通过提早播种延长油菜生育期,在本试验中,移栽油菜播种期比直播早29 d。这一结果表明,在直播油菜生产水平尚未取得大的突破前,移栽仍是生产上夺取高产的重要途径。

表1 不同品种在移栽与直播条件下的产量表现(kg/hm2)

根据不同品种(组合)移栽与直播的产量差异可以看出,本试验的6个供试品种(组合)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其中“丰油730”差异相对较小,移栽产量为 2 404.5 kg/hm2,直播产量为 1 807.5 kg/hm2,移栽比直播产量高32.0%。“L793”差异最大,移栽产量为 2 256.0 kg/hm2,直播产量为 1 269.0 kg/hm2,移栽比直播产量高77.8%。这种移栽与直播方式对产量的影响,说明了不同的品种(组合)有着不同的栽培方式适应性。从试验参试的品种(组合)看,“丰油730”属于既适合于移栽又适于直播的杂交品种,移栽产量水平居第二位,直播产量水平居第一位,两种栽培方式均能保持较高的产量水平,直播比移栽减产约30%左右。“湘杂油7号”、“湘杂油2号”属于比较适宜移栽的杂交品种,移栽产量水平较高,如“湘杂油7号”平均产量为2 445.0 kg/hm2,居试验的第一位,但其直播产量水平显著下降,减产幅度在50%以上。因此,在生产应用中,针对不同品种选择适宜栽培方式有着重要意义,这与瘳桂平等[1]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2.2 各品种移栽与直播生育期比较

各品种(组合)移栽全生育期平均为217.8 d,直播全生育期为190.7 d,在播种期相差29 d的条件下,移栽与直播方式下全生育期相差17.1 d(表2),说明播种期与全生育期尤其是成熟期呈非平行关系。不同种植方式对油菜生育期的影响会随着阶段发育逐步缩小,如各品种(组合)移栽比直播初花期分别早1~7 d,平均为4.2 d;终花期分别早2~6 d,平均为3.7 d,成熟期分别早1~2 d,平均为1.3 d。由此可以推断,播种期对油菜生长发育时期的影响大小为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并且,决定成熟期的迟早主要因素取决于品种(组合)的本身所具有的遗传特性,栽培方式的变更对成熟期影响不大。试验结果与董根生等[2]的结论一致。

表2 移栽与直播种主要生育期表现

分析各品种间的生育期表现,发现在移栽与直播条件下各品种的基本发育趋势一致,即移栽方式下成熟期偏早的品种在直播条件下同样偏早,移栽成熟期偏迟的品种在直播条件同样偏迟,且初花期与成熟期呈明显的正向相关,表现为初花早的品种成熟期也相对较早。如在本试验中,以熟期最早的品种“丰油730”与熟期最迟的品种“湘杂油7号”相比较,前者比后者在移栽方式下初花期早10 d,成熟期早11 d;直播方式下初花期早12 d,成熟期早10 d,说明了花期对于品种熟期选择的重要性。

结合产量表现分析,“丰油730”移栽与直播方式下对应产量水平分别为2 404.5 kg/hm2和1 807.5 kg/hm2,二者相差579.0 kg,直播比移栽减产32%。“湘杂油7号”移栽与直播对应产量水平分别为2 445.0 kg/hm2和1 576.5/hm2,二者相差约868.5 kg,移栽比直播减产55.1%。尽管二个品种移栽产量水平相近,但直播产量水平差别甚大。由此可见,成熟期早的品种较适宜于直播栽培,与瘳桂平等[1]的研究结论相符。

2.3 移栽与直播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于移栽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直播密度为22.5万株/hm2,且播种时期相差29 d,为强化在不同密度和不同播期条件下经济性状的可比性,将单株角果数换算成总角果数/hm2,每角粒数与千粒重取值保持不变(表3)。

表3 移栽与直播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移栽与直播方式下,在经济性状上表现差异最大的是单位面积总角果数,6个供试品种(组合)中,移栽方式下平均总角果数为4 264万个,直播方式下平均总角果数为3 701万个,移栽比直播多563万个。其次是每角粒数,移栽每角粒数平均为20.6粒,比直播方式下的19.0粒多1.6粒。而千粒重相对较为稳定,移栽方式下为3.85 g,直播为3.87 g,二者相差仅0.02 g。如以直播为对比基数,则移栽比直播的总角果数、每角粒数及千粒重分别增加15.2%,8.4%和-0.5%,说明移栽方式下产量高于直播,表现在经济性状结构上主要是总角果数的影响。一般来说,移栽油菜播期早,个体发育快,单株角果数远多于播种时间相对较迟的直播油菜。由此可见,直播油菜要夺取高产,应尽可能地提早播种并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种植密度,以获得个体发育与群体发育的综合优势。

将经济性状与产量结果结合分析发现,熟期偏早的品种在直播栽培条件下与经济性状表现吻合度较好,如直播全生育期为187 d的杂交品种“丰油730”总角果数为3 701万个,每角粒数20.4粒,千粒重3.5 g,理论产量为2 642.5 kg/hm2,实测产量1 807.5 kg/hm2。而全生育期为193 d的杂交品种“湘杂油2号”,总角果数为4 112万个,每角粒数18.2粒,千粒重3.9 g,理论产量为2 918.7 kg/hm2,实测产量仅为1 543.5 kg/hm2,其原因可能是成熟期迟的品种更易因高温逼熟造成误差,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直播对早熟品种的要求。

3 讨论

试验根据作物茬口搭配与一般耕作习惯,对多个品种进行移栽与直播两种栽培方式下的生产比较。从整体趋势看,无论是最终产量还是植株性状表现,移栽均显著优于直播。移栽由于提早播种,相对增加了油菜生长发育时期,奠定了苗期的生长优势,为油菜后期的角果形成及油脂转化创造了条件。目前,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双季稻区油菜移栽产量比直播普遍增产在30%以上,这是目前双季稻区虽然受季节矛盾的影响,但油菜移栽面积仍占有相当比例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直播作为油菜轻简化栽培的主要方式,具有省工、节本、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作用[3-4],尤其是在现有土地资源不足、劳动力短缺的状态下,直播油菜将成为双季稻区发展油菜生产的主要方向。根据本试验结果,要提高双季稻区直播油菜生产水平,最有效的措施是提高单位面积的总角果数,这可通过选择早熟性品种、提早播种时期、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等来实现。在本试验供试品种中,“丰油730”表现了早熟性与丰产性相结合的特点,可作为现阶段双季稻区直播油菜重点应用品种之一。

[1]廖桂平,官春云.不同播期对不同基因型油菜产量特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6):853-858.

[2]董根生,曾智胜,陶益宝.蓉油4号不同播期、密度的生物学性状及其产量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1999,27(5):445-446.

[3]张琼瑛,周桂清,王国槐,等.播种期和播种方式对免耕直播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J].作物研究,2004,(3):167-170.

[4]韩宏仕.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油研11号产量构成的影响及分析[J].种子,2006,25(11):80-83.

猜你喜欢
双季稻角果成熟期
海南杂交水稻双季稻单产突破1500千克
基于油菜角果长度图像识别的每角粒数测试方法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诸葛菜角果生长特性的研究
甘蓝型油菜抗裂角种质筛选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不同成熟期桃品种在衢州市的引种试验
咨询台 要大力发展双季稻生产
多变量聚类分析对印度杧果成熟期和着色等级进行精确分类
基于SPOT-5遥感影像估算玉米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及其碳氮累积量
施肥模式对双季稻产量、养分吸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