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季稻

  • 双季稻旱育机械有序行抛关键技术
    栽等方面介绍了双季稻旱育机械有序行抛关键技术,为双季稻机械化生产提供参考。关键词 双季稻;机械有序行抛;旱育;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10-0001-04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农业工作人口减少、老龄化比例加大等问题的日益凸显,我国水稻机械化生产发展迅速[1-2]。我国幅员辽阔,生产条件差异大,稻作类型复杂,导致水稻種植环节机械化虽已取得了长足进步,至2020年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0期2023-07-29

  • 双季稻生产特点与发展对策
    马瑶族自治县“双季稻”生产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附近环境呈现的变化特点,深入剖析巴马瑶族自治县“双季稻”生产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季稻绿色规模化发展对策。关键词:双季稻;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引言:我国是农业大国,在粮食生产方面有着多年的发展经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粮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农业发展也需要大力推广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从而确保未来发展的稳定性。本文主要将巴马瑶族自治县双季稻生产情况作为研究案例,总结分析了双季稻生产实际情况和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期2021-12-24

  • 双季稻+西兰花”水旱轮作模式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研究
    适宜地区推广“双季稻+蔬菜”水旱轮作模式,不仅可以解决粮农和菜农争地矛盾,同时还可以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水旱轮作是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耕作制度[1-2]。水旱轮作模式由于季节性的干湿交替,土壤含水量也在不停发生变化,在淹水的条件下,稻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而在旱作季,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土壤pH值和化学平衡也跟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土壤中各养分元素的有效性,如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提高[3-5]。水稻蔬菜复种可实现一地多收,同时减轻

    中国稻米 2021年5期2021-10-09

  • 安徽省沿江平原双季稻3种栽培体系碳足迹
    研究集成的2种双季稻栽培体系创新模式与当地传统对照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创新模式1单位面积碳足迹(早+晚双机播)为2 376.32 kg(CO2-eq)/hm2,创新模式2(早+晚双抛)为2 505.58 kg(CO2-eq)/hm2,对照模式(早直播+晚抛)为3 398.29 kg(CO2-eq)/hm2;3种模式内晚稻单位面积碳足迹高于早稻,化肥和电力对总单位面积碳足迹贡献排前位,农药对单位面积碳足迹贡献最小;在单位面积产量碳足迹方面,2种创新模式低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3期2021-04-29

  • 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资源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比较研究
    南省是长江中游双季稻主产区,以开发冬闲田促进农民增收,稻田温、光、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及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为目的的“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模式是该区典型的多熟种植制度[1]。目前对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稻田土壤微生物与肥力[2-7]、温室气体[8]、水稻生长[9-10]及轮作系统NPK 养分循环[1]等方面,但是关于光热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研究极少。前期研究[1]表明,长期的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未显著影响水稻产量和糙米NPK 养分含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年1期2021-01-27

  • 当前我地种植情况早稻
    生产。关键词:双季稻;种植情况;再生稻;栽培技术;效益前言再生稻种植是实现早稻高效高产、稳定生产、增加收成的一种常规科技技术,其中,合理、有效应用栽培技术,是再生稻培育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但是,在种植再生稻期间,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种植户经济效益的降低,如果没有针对此问题做好相应的处理,不仅会造成再生稻产量、质量的降低,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对再生稻的栽培技术做出了解,并且充分分析其经济效益,从而确保再生稻的生产质量,推动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5期2021-01-14

  • 海南岛高温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的影响
    据和最近10年双季稻关键生育期的资料,分析高温日数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的影响。结果表明:(1)月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在4—8月,10月至次年翌年2月最少;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等地,低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中部和南部等地。(2)大部分地区抽穗始期-成熟期等水稻关键生育期均在4—7月之间,其中海口市和儋州市早稻抽穗期-成熟期都极大可能在5—6月遇到6.0~7.4 d的高温天气,乐东黎族自治县和琼中也有可能在5月遇到高温天气,陵水黎族自治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20期2020-12-14

  • 2019年佛山市双季稻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气象资料,以及双季稻生育期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2019年双季稻(早稻、晚稻)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及其遭遇的灾害性天气影响,以便为佛山市双季稻生产开展气象服务提供合理有效地参考。关键词:佛山市;双季稻;生育期;气象条件中图分类号:S16文献标识码:ADOI:10.19754/j.nyyjs.20200815039收稿日期:2020-06-29作者简介:朱怀卫(1992-),女,硕士,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应用气象、农业气象。引言广东省农业气象试验站位于佛山市南海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5期2020-09-02

  • 施用海藻酸复合肥料的双季稻产量和氮磷肥料效应
    要:以華南大田双季稻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不施肥、普通复合肥、海藻复合肥、80%普通复合肥和80%海藻复合肥,研究海藻复合肥减施条件下对双季稻产量、肥效、养分吸收和土壤养分残留及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复合肥能够提高水稻有效穗和稻谷产量,晚稻海藻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有效穗增加14.5%,早稻稻谷增产7.6%,晚稻增产5.1%,均达显著水平;而80%海藻复合肥与普通复合肥相比稻谷产量无差异。海藻复合肥能够提高氮肥和磷肥偏生产力。与常量施肥相比,减

    热带作物学报 2020年5期2020-06-19

  • 恢复双季稻面积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全力恢复双季稻面积是当前南方诸省农村工作重点,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在分析双季稻面积发展变化的基础上,阐述了恢复双季稻面积的困境,提出了恢复双季稻面积的对策:一是推进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粮食目标价格体系;二是扩大早籼稻收购总量,解决早籼稻销售困境;三是加大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与规模化经营;四是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多样化的新型职业农民;五是理性面对再生稻优势,把再生稻纳入双季稻统计口径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4期2020-06-15

  • ?适宜双季稻稻草还田的多功能联合作业装置?
    聂军摘 要:双季稻稻草还田难是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双季稻生产具有季节性紧、稻草还田量大、耕作难的特点,尤其早稻收获、晚稻整地和晚稻插秧3大作业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采用传统机械作业时,水稻收获和稻草还田需分开进行,费时费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改进和加装配套装置,改进的联合作业装置具有一次完成水稻收获、稻草粉碎、稻草全田均匀抛散、腐秆剂或根瘤菌喷洒、绿肥种子撒播或肥料撒施的多种功能,通过早晚稻不同的利用方式,有效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4期2020-05-25

  • 关于水稻,中央在下一盘大棋!
    条件的地区恢复双季稻。政策当然不会无缘无故鼓励恢复双季稻的,这要从两个危险的数据说起。历史上,南方大多数地方是种双季稻的,个别地方甚至三季。上世纪90年代后,双季稻开始逐步减少,只种一季稻。当只种一季稻的时候,农民基本上是种中稻或晚稻,极少是早稻。因为早稻亩产低,价格低。因此,减少双季稻实际上就是减少早稻。换言之,鼓励恢复双季稻,也就是鼓励恢复早稻。早稻在巅峰的时候,全国一年产量有5300多万吨(1984年),2019年产量为2627万吨,已经不足这个数字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0期2020-03-23

  • 2019年测土配方江西协作网双季稻配方肥试验总结
    包的稻田中进行双季稻配方肥试验,其按照不同生长期作物对肥料的需求来施用肥料,让作物能够充分吸收所需养分,对照方案使用当地主流普通复合肥料及其习惯施肥技术与试验配方施肥技术作对比。采用小区试验,通过对水稻生物量、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计算,了解双季稻在不同时期对不同配方肥料的反应差异,为配方肥料的改进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关键词:测土配方;双季稻;配方肥;试验1   试验目的本试验采用小区试验(200 m2),根据作物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进行施肥,最后

    种子科技 2020年1期2020-02-25

  • 再生稻与双季稻的种植产量与效益比较分析
    键词 再生稻;双季稻;种植效益;推广应用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24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民大量进城,耕地大量流转到种粮大户手中,在实行双季机插秧种植时,由于季节搭配紧张和晚稻秧龄难以把控,因而“双改单”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和产量,探索新模式,2018年,邵东县火厂坪镇农业站示范了再生稻种植,并和双季稻作了种植产量与效益的比较分析,研究再生稻的生长发育特

    南方农业·下旬 2019年6期2019-10-30

  • 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模式氮、磷、钾养分循环与产量可持续性特征*
    帆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模式氮、磷、钾养分循环与产量可持续性特征*张 帆(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长沙 410125)研究分析农业生态系统NPK养分循环和产量的可持续性, 对实现养分资源优化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定位试验, 分析了2004—2017年冬闲-双季稻、马铃薯-双季稻、紫云英-双季稻、黑麦草-双季稻、油菜-双季稻等轮作种植模式早、晚稻产量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 采用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9年5期2019-05-08

  • 冬作物秸秆还田对双季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意义。关于南方双季稻田多熟制增产潜力及培肥,前人已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通过改冬闲为冬种(绿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高菊生等人[4]在湘南地区开展了双季稻区多熟制复种定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紫云英、黑麦草3种绿肥作物长期冬种还田,早晚稻均呈现一定程度的增产,土壤肥力提高,且紫云英—双季稻复种效果最佳。叶桃林等[5]研究表明:长期紫云英—双季稻复种能够较好地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和粒数,从而增加水稻产量。而王丹英等[6]研究发现,

    作物研究 2019年2期2019-04-02

  • 不同有机肥部分替代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基施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生长发育、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双季稻区选择适宜有机肥种类、提高水稻产量及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方法】2016~2017年以早稻品种中早39和晚稻品种H优518为供试材料,在施氮(N)150 kg/ha、氮肥基肥∶蘖肥∶穗肥=5∶3∶2条件下,以100%化学氮肥处理为对照(CK),设4个有机肥+化学氮肥处理:T1,紫云英(早稻)/水稻秸秆(晚稻)+化肥;T2,生物炭+化肥;T3,厩肥+化肥;T4,菜籽饼肥+化肥。研究不同处

    南方农业学报 2018年6期2018-09-10

  • 双季稻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本文着重针对双季稻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两方面进行了细化研究,以期促进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的全面提升,满足现代社会生活及生产的需求。关键词:双季稻;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水稻是清远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年产出量约占广东省的十分之一。现由于①地区城镇化进程加速,耕地面积只减不增;②水稻种植效益低,部分水田荒废,早稻(出售价格低,品质差)尤为明显;③柑橘类、油料类等作物种植效益高,连年面积扩增;④水稻大面积机械化种植占比逐年攀增,但配套的设备、技术人员及栽培技术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5期2018-07-29

  • 红壤稻田上氢醌施用下的节氮效应研究
    关键词:氢醌;双季稻;氮肥用量;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中图分类号 S1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9-0050-04Effects of Hydroquinone Application on Nitrogen Reduction in Paddy Fields of Red SoilOuyang Jianping et al.(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cience,Plantation o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9期2018-05-30

  • 双季稻灌溉制度研究
    陈栋格[摘要]双季稻的种植,对于保障云南省边境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科学种植,最大程度提高水稻产量,以云南省勐腊县勐满坝区为例,根据有关规范和研究,结合实际,通过时历年法及彭曼法对双季水稻灌溉制度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灌区的双季稻灌溉方案,在P=80%的保证率下,夏季稻灌溉定额4976m3/hm2,冬季稻灌溉定额8855m3/hm2,研究结果与云南省地方标准一致,可为类似灌区规划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关键词]时历年法;彭曼公式;北热带;双季稻;灌溉制度[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年17期2018-05-14

  • 长期施肥条件下稻田肥料的表观经济效益研究
    肥;经济分析;双季稻;红壤区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0517-6611(2017)14-0237-02Abstract[Objective] Maximum economic benefit of fertilization modes was studied.[Method]Based on the data of longterm location experiment for rice ,Saleque and other persons

    安徽农业科学 2017年14期2017-07-05

  • 海南水稻生育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词 气候变暖;双季稻;平均气温;生育期;海南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Abstract Based on historical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961 to 2014 and rice(Oryza sative L.)growth observations from 6 agro-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Hainan, the impacts of climate warming

    热带作物学报 2017年3期2017-05-30

  • 不同的土壤培肥措施对双季稻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摘要:在赤壁市双季稻区研究了不同的土壤培肥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双季稻产量及产量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的处理相比,添加有机物料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与速效钾含量;添加有机物料的土壤培肥处理的稻谷产量都有所增加,早稻产量增加最高达833.40 kg/hm2,增产15.55%,最低增加475.05 kg/hm2,增产8.87%;晚稻产量增加最高达733.35 kg/hm2,增产10.72%,最低增加375.00 kg/hm2,增产5.4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6期2017-04-26

  • 南方稻区4省区代表现场学习湖南经验
    4月7日,全国双季稻区“补短板、促机插”集中示范服务活动在长沙市望城区启动,湖南春耕中的大规模机插秧由此拉开帷幕。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等5个南方双季稻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5%。但受地理条件等特殊因素制约,南方双季稻区的机插秧率多数徘徊在10%~20%,远低于北方地区水稻80%的机插秧率。南方双季稻区机插秧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中最明显的短板。2011年,湖南机插秧面积仅为20万hm2(300万亩),不到种植面积的5%。2016年,湖南机插

    时代农机 2017年4期2017-04-02

  • 湖北省“早籼晚粳”双季稻机械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楚舒摘要:发展双季稻种植,能够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稻谷增产潜力,保障粮食安全。然而,受农业劳动力、劳动成本、种植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湖北省双季稻的发展仍然比较缓慢。因此,通过多年的生产试验与示范,总结了适合湖北省双季稻的机械插秧技术,以期为湖北省双季稻发展提供建议与指导。关键词:早籼晚粳;双季稻;机械插秧;栽培技术;湖北省中图分类号:S634.3;S23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3-6067-03DOI:10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23期2017-03-17

  • 湖南双季稻生产重心移动轨迹及发展对策
    0125)湖南双季稻生产重心移动轨迹及发展对策邓 文,谭杰扬,刘 英,祝琪雅,王 剑(湖南省农业经济和农业区划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基于2005~2014年湖南水稻生产面板数据,分析湖南双季稻生产区域变化类型及趋势,运用区域重心法分析湖南双季稻生产空间布局变迁轨迹,应用通径分析法研究其重心变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双季稻生产变化区域差异明显,生产重心向北偏西方向移动,播种面积、单产对各市双季稻产量集中度具有正向作用,农机总动力有负向效应。提出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11期2016-12-20

  • 双季稻"早籼晚粳"栽培模式周年产量构成与经济效益分析
    自明摘要:研究双季稻“早籼晚粳”高产栽培模式高产形成机理及高经济效益形成原因,为“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广福镇广福村进行3年的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早籼晚籼”和“早籼晚粳”2种高产栽培模式,通过调查、取样、测产等方法,对这2种栽培模式的周年产量构成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比较。晚粳稻生育期比晚籼稻生育期更长;早稻不同种植模式间有效穗数以“早籼晚粳”高产模式比常规“早籼晚籼”高产模式多,且差异显著;“早籼晚粳”高产模式的晚稻有效穗

    江苏农业科学 2016年9期2016-11-28

  • 龙游县双季稻主栽品种适播期试验研究
    果表明,龙游县双季稻的移栽方式有1个最佳播期(3月31日前后)和危险波动期(7月底)。关键词 双季稻;主栽品种;播期;浙江龙游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024-03龙游县早稻主栽品种是金早47,连晚的主栽品种是甬优9号;常年早稻种植面积0.7万hm2,产量6 300~6 750 kg/hm2;连晚种植面积0.88万hm2,产量6 750~7 500 kg/hm2。近几年都有0.01 万hm2连晚由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5期2016-10-20

  • 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研究
    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研究彭华1,2,3,纪雄辉1,3,4*,吴家梅1,3,朱坚1,2,3,田发祥1,31.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中南大学隆平分院,湖南 长沙 410125;3.农业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410125;4.南方粮油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湖南 长沙410125摘要:研究双季稻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对稻田合理利用稻草资源和稻田土壤固碳

    生态环境学报 2016年4期2016-06-30

  •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5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唐海明*,肖小平,李微艳,孙耿,程凯凯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摘要: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是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施肥措施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影响。以位于双季稻主产区湖南省宁乡县国家级稻田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应用Biolog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对照)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环境学报 2016年3期2016-06-28

  • 近30年江西双季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变化
    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南昌330045;*通讯联系人, E-mail: zengyj2002@163.com)近30年江西双季稻安全生产期及温光资源变化吕伟生曾勇军*石庆华潘晓华黄山商庆银谭雪明李木英胡水秀曾研华(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南昌330045

    中国水稻科学 2016年3期2016-06-17

  • 封开县优质双季稻引进新品种区域适应性分析
    更好地研究优质双季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封开县某村的农业生产为例,对优质双季稻引进新品种区域的适应性进行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关键词 双季稻;新品种;区域适应性;广东省封开县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为了更好地促进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发展,不断加快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及应用,2014年10月,在封开县进行了一次农业生产的试验,主要研究优质双季稻在种植过程中的丰产性、环境适应性与抵抗病毒性,为该地区务农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4期2016-05-14

  • 南方双季稻区小行距插秧机的改进设计与试验
    700)南方双季稻区小行距插秧机的改进设计与试验陈立才1,黄芳2,李艳大1,舒时富1,江向荣3,贺捷1,王水发4,尹国庆5(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工程研究所,南昌330200;2.江西省南昌县农技推广中心,南昌330200;3.安徽艾田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合肥230000;4.江西省浮梁县农业机械局,江西 景德镇333400;5.江西省泰和县农业机械局,江西 吉安343700)摘要:针对300mm行距插秧机在南方双季稻区栽插行距过大、穴数过少及不能充分

    农机化研究 2016年12期2016-03-23

  • 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0)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其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刘利成1,2,陈立云1,唐文帮1,肖应辉1,敬礼恒3,邓化冰1(1.湖南农业大学 水稻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8;2.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水稻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5;3.江华县烟草公司,湖南 永州425500)摘要:以早稻株两优4024、金优402 和晚稻H 优159、金优207 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对双季稻(早稻、晚稻)产量及群体特性的影响。施氮水平设置为120,150,180,225 kg/h

    华北农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8

  • 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耐早衰高产品种筛选
    赣南中低产田区双季稻耐早衰高产品种筛选黄向荣1, 胡启锋2, 谢金水2, 钟 珺3, 李祖章2*, 邱时林4, 张朝阳4, 虞新华4(1.江西省兴国县古龙岗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江西兴国 342400;2.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南昌 330200;3.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赣州 341000;4.江西省兴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江西兴国 342400)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合赣南中低产田区种植的耐早衰高产早、晚稻品种。[方法]在双季稻产量常年低于12 00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2期2016-03-04

  • 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防除经济阈值研究
    045)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防除经济阈值研究张纪利,吴尚,石绪根,李保同*,汤丽梅(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摘要:稗草是中国南方双季稻稻田的恶性杂草,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为明确稗草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危害允许水平,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稗草密度下水稻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稗草的竞争干扰下,双季早、晚稻的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稗草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

    草业学报 2015年8期2016-01-27

  • 水氮组合模式对双季稻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飞摘要:为给双季稻水肥高效利用调控技术提供支撑,采用水肥耦合方式,设置间歇灌溉和淹水灌溉2种灌溉方式,高氮、中氮、低氮和不施氮4种施肥方式,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水氮组合对双季稻氮积累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灌溉下,以施高氮处理的植株氮积累量最高,早稻分别比施中氮、低氮和不施氮高20.8%、22.7%和59.4%,晚稻分别高出13.9%、27.0%、58.6%;间歇灌溉下,早稻以施中氮处理的植株氮积累量最高,分别比施高氮、低氮和不施氮高5.2

    农学学报 2015年8期2015-05-30

  • 双季稻区不宜发展一季稻
    双季稻区不宜发展一季稻问:我是湘阴县农民,最近转包了周围农户13公顷水田打算种植水稻,据说种一季稻每667平方米产量有1000公斤,与我们本地双季稻产量差不多,还可以节省一季成本,为什么政府还要求种植双季稻呢?咨询人:熊友元答:您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经常有农民朋友给我打电话咨询、交流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种植双季稻比种植一季稻效益好。您说的一季稻产量过1000公斤,是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专家团队在一季稻区“良种、良法

    湖南农业 2015年6期2015-03-18

  • 长沙农业气象及双季稻品种熟性搭配研究
    长沙农业气象及双季稻品种熟性搭配研究戴科良1,龙志长2,龙 晖2,解 娜2(1.常德市气象局,湖南 常德 415000;2.湖南分院长沙农试站,湖南 长沙 410125)摘 要:以长沙气象站1910~2013年的历史气象数据为材料,统计了该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及稳定通过20/22℃的终日、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20/22℃的持续天数和活动积温,并计算了双季稻不同熟性搭配的生育期天数以及所需10~20/22℃的活动积温,以期确定适宜长沙地区的双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12期2015-03-11

  • 不同硅肥用量对双季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2.江西省新干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新干331300)不同硅肥用量对双季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吴建富1,姚仲生2,谢凡1,付桃秀1,石庆华,潘晓华1(1.江西农业大学双季稻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5;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年6期2015-03-02

  • 不同播种量对双季稻型机插秧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对引进的双季稻型井关PZ80型插秧机秧盘(58cm×23cm)播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季稻型秧盘(58×23cm)芽谷播量以120~140g/盘为宜,秧苗素质好,栽后漏穴率低、缓苗期短,早生快发,秧苗个体与群体生长均衡,产量高。关键词:双季稻;机插;播种量;秧苗素质;产量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30-03水稻机插秧是我国种植业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实现水稻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及产业化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3期2014-09-19

  • 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
    3.33hm2双季稻高产示范,总结提出了双季稻的免耕抛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用、科学育秧、大田整理、合理密植、大田期管理,以确保双季稻的丰产丰收。关键词:双季稻;软盘抛秧;无盘旱育秧;栽培技术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54-02安庆市郊区老峰镇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城郊型农业乡镇,前几年水稻种植面积2 000hm2左右,其中双季稻种植面积占50%。但由于双季稻种植季节紧张、劳动力缺乏、经济效益差,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2期2014-07-28

  • 不同施肥处理对鄂东南双季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摘 要:试验以双季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鄂东南双季水稻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习惯施肥、测土施肥和控释氮肥处理的双季稻周年产量分别增产18.0%、20.9%和12.8%。施肥处理双季稻的株高、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也有明显增加,而千粒重和结实率无显著变化。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明显提高了双季稻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不同养分的吸收累积量在双季稻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存在差异,N和P表现为子粒大于秸秆,K则表现为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6期2014-07-02

  • 湖南省主要作物区域大配方与施肥建议
    水稻湘北洞庭湖双季稻区(早)25%(15-7-8)48~522~3/1湘北洞庭湖双季稻区(早)40%(20-10-10)35~402~3/1湘中双季稻区(早)30%(14-9-7)45~503~4氯化钾,1~21湘南双季稻区(早)30%(14-8-8)55~601~2/1湘北洞庭湖双季稻区(中)30%(13-9-8)43~505~6尿素,3~4;氯化钾,1~21湘北洞庭湖双季稻区(中)40%(20-10-10)38~452~31~21湘中双季稻区(中)30

    湖南农业 2014年2期2014-04-30

  • 湖南水稻插秧机主推25cm行距
    7月召开的湖南双季稻插秧机行距研讨会上,全省水稻育种、栽培、植保、农机和管理等方面共20位专家对双季稻插秧机行距进行了研讨。专家们结合不同行距、株距机插秧现场考察情况和各自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在综合分析研究机插操作、水稻品种、病虫防治等农艺要求,以及机具制造与购置等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对适合湖南双季稻栽植的插秧机行距标准进行了记名表决,其中18位专家同意在湖南双季稻生产中主推行距为25cm的插秧机。省农业主管部门同意多数专家研究和认定的结果,确定今后在湖南双

    时代农机 2012年8期2012-08-15

  • 微酸性水稻土双季稻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酸性潴育水稻土双季稻磷、钾丰缺指标。采用一元二次回归模型,拟合了不同肥力条件下水稻的氮、磷、钾肥料效应模型,依据模型提出了不同肥力水平(目标产量)下水稻的氮肥推荐用量和不同土壤肥力磷、钾丰缺等级的水稻磷、钾推荐施用量。关键词微酸性水稻土;双季稻;指标体系;推荐施肥量中图分类号 S511.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4-0161-01益阳市赫山区共有耕地面积42 733.3hm2,其中水田37 520.0hm2,绝大部分种植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4期200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