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符号学理论溯源

2010-09-05 02:39
外语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韩礼德索绪尔符号学

佟 颖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大庆师范学院,大庆163712)

1 社会符号学产生的必要性

本文的社会符号学指以韩礼德(Halliday,M.A.K.)的功能语法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符号的社会意义理论。无论作为交叉学科还是符号学变体,社会符号学的研究都离不开现代符号学。虽然早在古希腊时期,符号学思想就存在,但直到20世纪中叶,由索绪尔(Saussuer,F.de)和皮尔士(Peirce,C.S.)分别从语言学和逻辑学角度提出的“符号学”才正式成为独立学科。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特殊并且典型的符号系统,而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它将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普通心理学的一部分”(索绪尔2007:38)。其符号由能指(音响形象)和所指(概念)两面构成,二者具有约定俗成的关系,即符号的本质特性是任意性。符号的系统性、社会性以及不变性和可变性等特征都源于任意性。叶尔姆斯列夫(Hjelmslev,L.)和巴特(Barthes,R.)等人继承并发展索绪尔的符号学思想。皮尔士认为,“所谓符号是相对于某人在某个方面能代替(代表、表现)他物的某种东西”(霍克斯1987:130)。这个定义突破了索绪尔符号学派对符号的二分法,揭示了符号的“三位一体”性,而这种定义方式也体现了皮尔士的哲学思想。符号的“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解释关联物”分别与“普遍范畴”哲学思想中的“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相对应。在皮尔士看来,符号是通过符号来说明的,符号过程是有目标指引的永无止境的解释过程。(王铭玉2004:125)莫里斯(Morris,C.W.)继承了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将符号学划分为语构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关系)和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使用者的关系)。随着符号学的发展,学界不断对符号和符号学加以阐释和界定,但意见不一,角度多样。我们无力给符号以准确的定义,给符号学界定精确的研究范围。但有几点应该是明确的:(1)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科学,而此处的符号指人类使用的符号;(2)符号的全部意义,并不是像索绪尔和皮尔士所设想的那样,会在系统或符号自身内产生,而是要在实际使用中,经由人的参与才能获得;(3)符号形式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始终处于变化中,应该时刻将符号与人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准确把握符号;反过来,通过透析符号,我们也可以更好的理解社会和人的本性,甚至通过使用符号来改变并重建社会。综上所述,研究符号不能离开人类和社会生活。

艾施巴赫对符号学发展提出三点建议:(1)发展一门基本的、批评的符号理论;(2)发展作为一种运用中的社会性的符号理论;(3)发展一门历史的符号理论,它能认识自己的根源、成就和错误(郭鸿2008:13)。符号学与社会学、语言学相结合,即社会符号学的出现切实达成了我们的心愿,实现了艾施巴赫的第二点提议,它是一种运用中的社会性的符号理论。符号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使符号学具有可感性,透过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社会现象,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意义。

2 社会符号学产生的可能性

2.1 符号的本质属性——社会性

“要彻底了解语言符号的作用,必须离开个人行为,走向社会事实。”(索绪尔2007:29)可见,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性。索绪尔看到了符号的社会性,但出于个人的研究目的,他主要关注纯语言符号系统,认为符号的意义来自内部,由系统决定。实际上,符号只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才有意义,价值才得以实现。而且很多情况下,人们需要的并不是词典里的不变意义,而是言语情景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具体意义。皮尔士符号学虽没有强调,但也认识到了符号的社会性,象征符号就属此类。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同样是符号,也具有社会性。拿服饰来说,除其物理功能——御寒、蔽体外,还反映一个人的品味和经济状况。食物也如此,除填饱肚子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巴赫金认为,研究符号必须结合社会环境(巴赫金1998:378)。首先,包括语言符号在内的所有意识形态的符号,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实现时,都由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团体决定;其次,理解符号必须结合符号实现的社会环境;第三,符号产生于社会环境,而不是个体的意识中。它是众多单个意识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集体的共同认知模式之一。因此,对符号的研究必须从其本质出发,与社会相结合。而从符号的社会性出发研究符号的社会意义的理论自然是可以建立的。

2.2 社会符号学产生的理论基础

社会性是符号的本质特征,人们要把握符号的完整而准确的意义,必须将符号放入社会和文化情境中,并结合具体的情景来分析。人类社会学、语言学以及符号学都为社会符号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第一,符号学的影响。社会符号学的很多思想都是对当代符号学思想的继承,而符号学内部各分支的发展也在不断丰富社会符号学,促其发展、完善。首先,韩礼德继承了索绪尔符号学中符号的社会性和任意性观点,但批判了索绪尔的静止符号观,认为符号具有动态性。在任意性问题上,二者也都承认符号的任意性是相对的,索绪尔以拟声词和感叹词为特例,而韩礼德以编码层面形式(词汇语法)的选择为特例。因此,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受索绪尔符号学影响,二者之间具有继承性,但前者显然比后者全面且进步得多;其次,皮尔士认为“符号是永无止境的过程”(王铭玉2004:125),以及莫里斯根据皮尔士的“三位一体”观在“解释关联物”基础上提出“解释者”概念,这对社会符号学产生重大影响。“符号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恰恰是对孤立静止的符号观的否定。但他们的“解释者”、“动态性”与社会符号学中的“解释者”和“动态性”有很大差别。莫里斯的“解释者”、“符号过程”、“动态性”都是以生物行为主义为基础的,解释者是生物人。社会符号学中的“解释者”是社会人、社会意义的集合体;再次,艾柯(U.Eco)以叶尓姆斯列夫理论为基础,将内容和表达区分为内容的形式和实体以及表达的形式和实体(郭熙煌2006)。我们认为这种表述似有不妥,调整后图示如下:

所指实体就是社会中具体的文化现象,是代码化意识形态的源泉;所指形式则是代码化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言行举止的规约法则,它通过社会交往和象征行为具体化。能指形式是与代码化意识形态相符的词素成分,而能指实体是物质文本,它与代码化意识形态相符并以物质的形式存在;最后,巴特的神话符号学对社会符号学影响深远。巴特所谓的“神话”就是代码化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叙事或言说。这种叙事或言说表面上看来是客观的,实际上受意识形态影响。他认为符号系统是复杂的,其复杂性在于符号既包含外延意义形式,又包含内涵意义形式,即二级系统符号。这种象征着文化价值和社会地位的二级系统符号正是社会符号学的研究重点。另外,巴赫金(Бахтин,М.М.)社会符号学中的意识形态观以及克里斯蒂娃(Kristeva,J.)解析符号学中的“互文性”概念都在不断充实社会符号学理论。

第二,社会学的影响。社会符号学的两个关键概念——社会人和主体间性以及6个基本概念中的两个——社会结构和语码均源自社会学。“社会人”不是相对于个体人而言,而是指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体人。“社会人”的提出使人类将关注点从物质环境转向其生存的社会环境,从自然环境的保护工程转而关注社会工程。韩礼德认为,教育实质上就是社会工程。如同工程师和城市规划人员构建物理环境一样,教师对社会环境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所不同的是,教师不是通过掌控社会结构来影响社会环境,而是在个体人成为社会人的环节发挥主要作用(Halliday 2007:65-66)。而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社会工程中的作用自然功不可没。对于韩礼德来说,语言与社会人是不可分割的,必须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没有语言就没有社会人,没有社会人语言也将不复存在(Halliday 2007:70)。因此,要研究语言符号必须联系社会和人,将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社会符号学的“主体间性”指的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涉到人际关系以及价值观念的统一性问题。人类生存的环境既包括客观物体和物理过程,又包括其他人,是一个双面体。社会人接受外部世界的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和生存的社会。作为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的最本质部分,语言符号系统不仅反映外部世界,更重要的是人类通过对语言符号的使用来改变和创造梦想世界。因此,社会符号学认为,研究语言必须将其放回到社会中,作为社会的、主体间的符号加以考察。

第三,语言学的影响。社会符号学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社会符号学的6个基本概念中有4个(语篇、情景、系统和语域)源自系统功能语言学,但有些概念的含义有差别。如,“系统”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属于语法范畴,但在社会符号学中则属于语义范畴;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情景”包括言语情景和文化语境,但在实际阐述中所涉及的只是言语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方式,并未过多谈论文化语境。另外,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义潜势有两个含义,分别指整个社会意义潜势的一部分和语言使用者话语能力的总和,而只有前者属于社会符号学的研究范畴。

3 社会符号学的确立

索绪尔早就看到符号的社会性,只是由于当时的学术环境以及个人的学术动机等原因,没有过多强调而已。但他的符号学思想给我们重大启示:研究符号要与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语言符号应该考虑人,而且是社会的人。因此,可以说,索绪尔是社会符号学思想的提出者。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突出符号的社会性和系统性,但他未能将二者结合起来说明符号的工作方式。巴伊继承了索绪尔符号学有关符号的社会性和系统性的观点,并以研究言语为己任,将“语言是社会事实”的原理付诸实践(郭鸿2008:103)。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受索绪尔影响,运用语言符号学理论建立了结构主义社会学,该理论往往被视为社会符号学的雏形。但由于转换生成语法在当时的西方语言学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已经萌芽的社会符号学思想并未得到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韩礼德发表了一系列主题相同的论文及Language and Social Man(1974),Sociological Aspects as Semantic Change(1975),Text as Semantic Choice in Social Contexts(1977)等专著。韩礼德全面论述了他的社会符号学理论。1978年,上述论文及著作中的很多观点整理成集出版,书名为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至此,社会符号学理论被正式提出,韩礼德是社会符号学的真正奠基人。

巴赫金.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A].巴赫金全集(中译本第二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丁建新.叙事的批评话语分析:社会符号学模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2007.

费国萍.符号学在翻译领域的历史性扩展[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郭 鸿.现代西方符号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郭熙煌.社会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与应用[C].符号与符号学新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胡壮麟.走近巴赫金的符号王国[J].外语研究,2001(2).

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杨仕章.语言翻译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张绍杰.任意符号系统和自然符号系统——索绪尔与韩礼德语言哲学思想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ch Press,2001.

Halliday,M.A.K.Language and Society[M].Beijing:Beijing University Press,2007.

猜你喜欢
韩礼德索绪尔符号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听力语料库建设研究
符号学家重返音乐史
系统功能语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
索绪尔的语音价值理论初探
从人际功能的角度来研究《伊芙琳》和《死者》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
基于符号学的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符号学理论初探
〇引进与诠释——语言哲学视域中的索绪尔思想研究(2)
被“延异”的语言*——德里达对索绪尔的批判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