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视觉悖论

2010-09-08 09:44王春辰
中国艺术 2010年2期
关键词:许昌柯达当代艺术

王春辰/文

超越视觉悖论

王春辰/文

Transcending the visual paradox

许昌昌对于影像的利用,恰恰证明了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图像是一种视觉识别与视觉知识的系统。对当代艺术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图像体系的研究,它旨在超越传统的研究方法和评价体系。许昌昌在这一组作品中,将不同语境中的图像资源进行了重构,而重构的方法则延续了他近几年来一直探索的方法,即对图像媒介进行各种特殊方式的语言试验,对原先的图像视觉结构进行彻底的颠覆和破坏,从而形成新的图像产物。在当代的知识语境中,这种图像的颠覆与重构昭示了阅读图像的新方法,也反映着当代人对自身文化系统的反思。

从世界范围内看,图像越来越具有一种建构世界的趋势和能力,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哲学家、视觉文化学者、社会学家等等,乃至商业社会、政治体系都在借用图像进行各自的目的诉求。图像不言而喻地成为并列于语言的另一翼的人类知性。在人类文明的知识体系中,语言是我们主要的知识来源和交流工具,而图像则处于漂移、犹豫的尴尬处境,不断因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需要而成为被攻击、被消灭的对象,如偶像破坏运动就是对世俗宗教图像的一次否定性压制和根除,目的是不希望图像成为影响神性信仰的世俗物品,拒绝图像是神性至上的象征。

人类从远古开始就探索由语言构成的话语哲学,而对于图像能否成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则处于模糊不清的矛盾之中。对于图像,我们始终处在一种消极、不明确的立场上,这主要源于图像的不稳定与释读能力的差异,也源自于对图像的不信任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图像不是被高估,就是被贬低或遭到否定。但是图像并没有从人类社会中消失,反而随着新的技术进步,出现了“图像时代”、“读图时代”与“图像转向”这样的理论概括,至于是否如此,众说纷纭,尚不足以有定论。现代哲学思想以及艺术历史自身对图像的探索和实践,说明图像作为人类认知系统中的一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甚至有超越文字语言、并或多或少地消解文字功能的趋势。事实上,今天的艺术所关注的或能够构成当代艺术重要维度的,是那些在两种语言层面具有可释读性的艺术,也就是说,在两种知识的认知体系中都具有潜力的艺术是当代有价值的艺术。

图1 蒙娜丽莎 NO.7 柯达相纸 140cmx96.54cm 2007年 许昌昌

图2 别动我的向日葵 柯达相纸 150cmx126cm 2007年 许昌昌

许昌昌近期作品即是他在这两个维度上的一种探索。一是他有意识地选择各类象征性图片对之进行颠覆,意在确证图像与现实的疏离关系,图像并非现实的图像,而现实也非图像中的现实。因为许昌昌对图像的主观选择性和影像创造观念的介入,使得他的作品具有理性对话的距离和可能性。当观众面对这些图像时,很自然地唤起对原有图像的记忆,正是这种基本记忆或原图像意图的捕捉对许昌昌的作品产生了反作用和对抗,促使作品图像进入到观众的图像识别习惯中,将思考与图像认知结合,形成新的图像阐释,既突出了原图像的可疑性,又增加了对原图像的重新解释的可能性。但艺术家的观念介入并不是封闭的,而是敞开了当代图像阅读的机制,即图像与观众的互动性,这样的作品是艺术观念在场而艺术家缺席,艺术家不强调个人生活经验进入作品,而是寻求图像构成的方法论和思维方法论的结合,创造图像与语言切合的实体。艺术家以直接的感性认知来面对充满观念可能性的图像世界,以至于存在的“图像”和不存在的“图像”(内心世界的图像)都有被阐释的机会,显现了当代世界构成的不确定本质。因此,在今天研究图像,已经具有了超越传统视野的机会。

许昌昌的特殊语言方式的探索和运用,使图像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并给予众多异样的感觉,并且由静态的单一图像结构转向多种可能性释读。其动态结构以及诸多偶然性触动了读者潜在的记忆和思考,使得当代图像的观念性成为区分传统图像与当代图像的分水岭,也是当代艺术区别于现代主义艺术的知性识别标志。

图3 草地上的午餐 柯达相纸 150cmx115cm 2007年 许昌昌

图4 超级底色 柯达相纸 150cmx123cm 2008年 许昌昌

图5 胜利之日 柯达相纸 100cmx145cm 2007年 许昌昌

上 NO.10 柯达相纸 150cmx101.5cm 2008年 许昌昌

下 NO.11 柯达相纸 115cmx95cm 2008年 许昌昌

猜你喜欢
许昌柯达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的珍奇橱柜
——评《全球视野下的当代艺术》
初到许昌
日本当代艺术的“三剑客” 上
许昌诗群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许昌青春诗会
柯达权:一片丹心 德才双馨
刘伯承过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