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分型

2010-09-11 01:23刘武岩宋晓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年11期
关键词:毛糙分叶光点

刘武岩,杨 璐,宋晓东,朱 胜,王 哲

(北京军区北戴河疗养院特诊科,河北 秦皇岛 066100)

腘窝囊肿是发生在膝关节附近内含黏液的囊肿,病因不完全明了,部分是滑膜腔内的滑液增多形成的囊性疝出,与关节囊相通;部分不与滑膜腔相通[1]。本文回顾分析了100例(102个囊肿)腘窝囊肿,依据超声显像腘窝囊肿与膝关节腔关系,作初步的超声分型,术后随访其疗效,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及分型诊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2001年1月~2009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腘窝囊肿100例(102个囊肿),男41例,女5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2岁,平均48.6岁。主要症状以患者腘窝处肿胀不适或行走后酸胀感,触及肿物就诊,少数无自觉症状,一般无压痛,大小不等。

使用仪器为美国LOGIQ 5、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2.0MHz。患者取俯卧位,探头直接在膝后区做纵横斜多切面探查,观察膝后区腘窝内组织结构及其解剖层次关系。若发现肿块,则观察肿块数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邻近组织和血管的解剖关系,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血流分布情况,并与对侧腘窝进行对照探查。

2 结果

本组腘窝囊肿100例(102囊肿),手术治疗证实超声诊断符合率 100%,发生在左侧66例,占64.7%(66/102),右侧32 例,占 31.4%(32/102),双侧 2 例,占 3.9%(4/102),共 102个囊肿,囊肿最大者为5.6cm×6.2cm×6.0cm,最小者为2.5cm×2.0cm×1.8cm。声像图表现为:在腘窝区内,腓肠肌与半膜肌之间探及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包块,边界清楚,有囊壁。①20个囊肿形态规则,为椭圆形,囊壁较薄,光滑,囊内透声良好;②有30个囊肿可清晰显示一细颈样管状液区通向关节腔;③52个囊肿形态不规则,其中12个囊壁毛糙,增厚呈绒毛状,21个囊内透声轻度混浊,可见细小密集光点漂浮(其中有7个囊内见强回声光点光斑,大小2~3mm,后方伴声影),19个囊内可见光带分隔为多房。

根据超声图像表现,可将其分为3型[2],所作分型全部与手术结果相符;①单纯囊肿型(图1),囊肿孤立存在于腘窝软组织间,与深部关节腔不相通,其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较薄,边界光滑清楚,包膜完整,透声好。②分叶囊肿型(图2,3),此型基底部与关节腔相通,有宽窄不一的蒂部管状结构,囊肿形态欠规则呈多样性,囊壁厚薄不均,内可见粗细不一的光带及散在点状回声,探头加压囊肿形态改变。③囊液混浊型,囊肿呈单房或分叶状,囊壁毛糙增厚,内见密集光点回声或粗斑点状回声,呈悬浮状,下垂部位可见回声分层,此型可见于囊内出血或感染。CDFI检查:均未见血流信号显示。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随访情况,复发率见表1。

表1 腘窝囊肿各型术后复发率

3 讨论

腘窝囊肿也称Baker囊肿,是临床最常见的滑液囊肿之一。由膝关节滑膜袋状疝出,或腓肠肌-半膜肌滑液囊异常扩张所形成。本病的原因不十分明确,一般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原发性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多由连续轻微外伤所引起。继发性多见于成人,常继发类风湿关节炎、半月板损伤、骨性关节炎及非特异性滑膜炎等[3]。从本组病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腘窝囊肿的发病,以5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最高,约占女性病例的69.5%(41/59)。因此,50岁以上的膝关节病变患者(尤其女性),建议做常规高频超声检查,除外腘窝囊肿可能。

本组病例的声像图有以下特点:100例 (102个囊肿)患者中,单纯囊肿型20个,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超声随访,治愈率100%;分叶囊肿型30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超声随访,治愈率66.7%,复发率33.3%(图4);囊液混浊型52例,治愈率92.4%,复发率7.69%。通过术后多次超声随访显示:各型间存在的主要区别是囊肿基底部与关节腔是否相通、囊壁是否增厚毛糙、囊液是否浑浊,而这种关系恰为超声显像能够清晰显示,即单纯囊肿型20个腘窝囊肿独立存在于腘窝软组织间,与深部膝关节腔不相通,囊壁较薄,边界光滑清楚,包膜完整,透声好;分叶囊肿型30个腘窝囊肿基底部有一“蒂状”管道结构通向深部关节腔,此亦为本型特征性声像表现。囊液混浊型52个,囊壁毛糙增厚,内见密集光点回声或粗斑点状回声,呈悬浮状。以上声像表现充分表明超声显像与解剖结构的统一性。本组资料还显示:不仅超声对诊断腘窝囊肿准确无误,分型诊断也很确切,因此认为超声对本病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也表明了超声分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分型诊断的最大临床意义在于:针对不同类型的囊肿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分叶囊肿型术后易复发,尤其是囊蒂相对宽阔者,术前应用超声测量囊蒂宽度,提示在手术时采取相应措施,可减低复发率。单纯囊肿型手术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分叶囊肿型、囊液混浊型腘窝囊肿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复发率较高,原因可能是由于术中解剖变异、腓肠肌和半膜肌的遮挡,显露后关节囊的破口较困难,阻碍了准确的缝合或手术技巧等原因,常常难以正确判断囊肿开口、与关节腔相通情况,有时甚至不能完整切除囊壁。术前做高频超声,可明确患者囊肿形态、与周围组织解剖关系,与关节腔相通情况,囊肿蒂长度等。再有针对性制定手术治疗方案,手术治疗复发率较以往开放性手术的复发率降低近20%。自从Mc-Donald(1972年)首先应用超声诊断此病,超声诊断已成本病首选方法。超声对于腘窝囊肿的检查有独特的优势,无创无痛,简便易行,可重复性强,结果可靠,不仅能够清楚显示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内部回声,而且能够清楚显示囊肿与关节腔的关系,还能了解囊肿与周围组织及血管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对腘窝囊肿治疗方案的选择。腘窝囊肿应与腘动脉瘤、腘窝淋巴囊肿、腘窝脓肿、神经鞘瘤、腘静脉血栓形成和其他腘窝肿瘤相鉴别,CT、MRI检查可以提供详细的资料,有利于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但价格昂贵国内难以广泛应用。X线有助于排除关节的骨病变,但对腘窝囊肿本身的诊断帮助不大。关节造影及放射性核素扫描虽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效果,但因属侵入性检查对病人有一定痛苦,关节造影又因囊肿是否与关节相通而使应用受到限制;高频超声诊断此病准确可靠,而且能够准确分型,其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可作为治疗前诊断与治疗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手段。

]

[1]戴显伟.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99.

[2]康利克.高频超声对腘窝囊肿的诊断 [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2003,4(11):894.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480.

猜你喜欢
毛糙分叶光点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不规则创面△
头发干枯补充维生素
胆囊壁毛糙是患了胆囊炎吗?
肢体复杂创面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皮瓣修复
单微导管分区成蓝技术栓塞颅内分叶状破裂动脉瘤体会
“毛躁”与“毛糙”
分叶征在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中的价值
画“眼”的诀窍
知足·幸福
奇妙的放大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