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阑尾手术的麻醉体会

2010-09-20 03:36费杭模沙荔荔花晓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氯胺酮七氟醚阑尾

费杭模,沙荔荔,花晓红

(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姜堰,225500)

小儿阑尾手术一般时间短,麻醉选择多数是采用氯胺酮麻醉,或复合其他的麻醉方式。其术后苏醒时间长,伴有恶心、呕吐、烦躁发生率高等,临床存在明显的不满意。七氟醚吸入诱导及苏醒恢复较快,在加用局部麻醉后,麻醉总体平稳,效果确切。本院2008年1月~2010年4月应用此联合麻醉方法取得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有4~12岁患儿52例,ASA分级Ⅰ~Ⅱ级,无明显心肺疾患及癫痫病史。随机分为S组(七氟醚复合局部麻醉组)和K组(氯胺酮组),每组各26例。S组男 15例、女11例,年龄 5~12岁,平均(9.00±1.96)岁,体重(21.73 ±3.50)kg,手术时间(23.77±6.30)min;K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4~12岁,平均(8.96±2.42)岁,体重(23.42±4.85)kg,手术时间 (22.27±7.41)min,超重患儿不计入统计数据。2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6 h或禁饮4 h,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2 mg/Kg,阿托品0.01 mg/Kg。患儿入手术室后,S组有8例,K组9例直接开放静脉通道备麻醉选择。其余K组患儿肌注氯胺酮4~6 mg/Kg,总量不大于100 mg,安静后开放静脉通道,术中依据患儿肢体扭动等判定麻醉状态,经静脉加注氯胺酮1 mg/kg。S组患儿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氧流量3~4 L/min,七氟醚挥发罐从3%逐步调至6%,面罩紧扣患儿口鼻,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开放静脉通道,挥发罐调为2%~3%,氧流量2 L/min;于右下腹拟定阑尾切口中点进针,分别向两端切口缘皮下、后再向肌层注射1%~1.5%利多卡因7~10 mL;术中有体动现象则临时加大七氟醚至4%左右至安静,关腹时停止吸入七氟醚。

1.3 观察指标

监测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3 min、切皮后 1 min、牵拉阑尾时、术毕的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抑制的标准:由于呼吸运动幅度减小,频率下降或舌下坠等引起SpO2低于95%。

2 结 果

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见表1。

术中K组患儿体动12例(12/26)、术后躁动11例(11/26),S组分别为4例(4/26)、3例(3/26),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K组5例(5/26),S组1例(1/26),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K组和S组清醒时间分别为(37.6±10.4)min、(9.2±5.7)min,组间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

表1 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 ±s)

表1 围术期呼吸、循环变化( ±s)

与麻醉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

组别 n 麻醉前 麻醉后3 min 切皮后1 min 牵拉阑尾时 术毕MAP(mmHg)S 26 85.6±3.9 83.7±4.8 84.5±5.3 83.6±4.1 84.7±4.6 K 26 84.3±4.1 86.5±5.1 87.7±4.8* 85.8±5.2 87.1±5.8 HR(bpm)S 26 101.5±11.6 98.5±12.1 102.3± 11.5 96.2±10.7 98.8±10.6 K 26 103.3±11.2 110.1±12.8 112.4±12.4* 100.8±11.6 101.7±9.9 RR(bpm)S 26 18.7±4.8 16.3±5.4 17.5±5.7 17.1±4.8 17.8±5.7 K 26 19.2±5.7 15.6±4.6* 16.7±6.3 16.9±5.2 20.2±6.1

3 讨 论

椎管内麻醉应用于小儿阑尾手术,由于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疼痛,需要患儿的积极配合。部分儿童在清醒状态下接受静脉穿刺后便不予合作,大多数则静脉置管都不能接受,需要一定的麻醉深度才能完成静脉通道开放。且椎管内麻醉也存在有呼吸抑制、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等不确定因素。氯胺酮肌肉和静脉注射都能达到镇痛作用,是目前唯一能够在安全临床剂量范围内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但其精神症状、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和交感兴奋等副作用,一定程度限制了其临床使用[1]。虽与咪唑安定类合用副作用有所减轻,但胃内压增高后的呕吐及术后苏醒时间延长等,不利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控制和及早恢复。七氟醚气味略带香甜,对呼吸道无刺激,吸入感觉舒适,小儿易于接受[2]。其血/气分配系数0.63,脑/血分配系数为1.7,因此诱导起效及苏醒迅速[3]。作者采用七氟醚从3%开始诱导,最大至6%,使患儿能较快进入一定麻醉深度,以便于开放静脉及进行麻醉,利多卡因的浓度低于1.5%,且总剂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术中七氟醚维持在2%~3%,保证氧流量2L/min左右,呼吸抑制明显予辅助呼吸,至呼吸平稳。观察发现,术中体动现象S组明显低于K组;2组均有一定的呼吸抑制差异无显著性,但K组在麻醉后3min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S组需用辅助呼吸,K组则需用托下额保持气道通畅改善呼吸功能;K组在切皮后1minHR、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明显变化,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燥动可能由于有效的局部麻醉,患儿清醒后无明显疼痛刺激,S组显著低于K组,且苏醒时间显著短于K组(P<0.01)。

作者认为,七氟醚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阑尾手术,安全有效、苏醒较快、麻醉作用可以互补,减少了麻醉药用量,对患儿的生理影响较小。

[1]Cheuk DK,Wong WH,Ma E,et aL.Use of midazoLam and ketamine as sedation for chiLdren undergoing minor opera-Live procedures[J].Support Care Cancer,2005,13(12):1001.

[2]徐坚,连庆泉,陈小玲,等.七氟醚用于小儿非住院手术麻醉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4):248.

[3]陈福清,陈国忠,聂海贵,等.七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0(4):334.

猜你喜欢
氯胺酮七氟醚阑尾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