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探讨*

2010-09-29 06:07邓良才
外语与翻译 2010年4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方案模块

邓良才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与艺术设计系,湖南长沙 410100)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探讨*

邓良才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动漫与艺术设计系,湖南长沙 410100)

人才培养方案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如何在高职学校三年的教育期间,把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培养成为更适合于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进行了探析。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而进行的总体计划实施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育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学校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基础性文件。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可见,人才培养方案的目的是培养社会、行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提高学校品质,更好地服务社会的当务之急。特别是针对现行高职教育中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而在校受教育时间只有三年的现实,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成为高职教育的重大问题。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非集约化和岗位的细分化,要求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培养的从业人员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环境整体设计意识和综合的审美素质;掌握系统设计的方法与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的能力,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且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此外还应具备会学习、会思考、会缓解压力的较为全面的素质。根据行业的需求,不难发现现行的高职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所体现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

我们在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 300份,收回答卷 291份,回收率为 97%。数据统计如表 1、表 2所示。

表1

表2

数据虽然显示学生就业后,能够基本胜任岗位的占多数。但具体到能力及知识结构方面,就体现出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某些不足。毕业生反映“根据所从事的行业看本专业的教学需要从哪些方面加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A、在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在创新能力、设计理念、责任心和动手能力方面需要加强;B、在知识结构方面,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和专业基础的学习上急需改善。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在岗位能力形成的专业核问题的把握不够;岗位能力形成主要的、核心的能力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强化。部分学生对所从事的专业不了解,不知如何将学习专业知识,转化为行业所需的岗位能力。所以在工作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知识不够用现象。同时这个调查数据也反映出,教师对岗位能力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执行把握不够,在教学内容上没有严格按照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教学,出现了教学与行业需求的脱节的现象。应该加强项目驱动、行动导向、基于工作流程的教学、实训、实习和岗位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所以,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主要表现在强化课程设置,使得专业教育的知识系统化;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之在工作中完善行业知识;强化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做好专业引导和搭建好专业平台是培养满足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关键。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体现出在校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课时数不匹配

根据教育部[2000]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高等职业院校学制三年,课内总学时一般以 1600~1800学时为宜。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40%。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总课时是 2785课时,含毕业实习 624课时、毕业创作 78课时、军训 (含入学教育)78课时、专业实训 78课时以及课内总课时 1927课时。其中课内总课时中公共课占 695课时,选修课占 180课时,专业课占 1052课时。课内总课时数超出了教育部 [2000]2号文件 127课时。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该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共 23门,平均每门专业课的课时在 45课时左右,这个平均周学时内还包括了法定节假日放假冲掉的课时。由于总课时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因此在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出现了在校教育的内容与教育的课时数不匹配的现象。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所设置的课程结构不合理

(1)重点不突出。在现行的课程体系中,开了很多课程,而且都把它列入非常重要的课程,无法取舍,这就导致了课时平摊,重点不突出,更体现不出高职教育特色,削弱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培训;

(2)课程间内容有的相互重叠,有的则出现遗漏,如《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中都会讲到人体尺寸,还有《制图基础》和《透视基础》中都会讲到透视图表现的内容等等。而有些的重要知识点却被遗漏了。这种现象实际上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出现短缺,影响到毕业生的能力结构和就业质量;

(3)课程内容偏离岗位能力培训的主要方向。某些课程的内容对岗位能力形成所起的作用不大。如:基础课程中有《素描》、《色彩》、《风景写生》等课程。这些课程中的内容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放在高职环艺专业的教育中就有问题。一方面中学教育已经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另一方面在有限的高职在校教育中无法安排足够的教育课时,进行全面的训练。

(四)其他因素教学质量的影响

教学设施不全、师资缺乏等原因造成课程存在前后次序颠倒的混乱等等现象。这些问题当然不是课程设置引起的。但是的确造成了课程结构的混乱,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二、优化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义

人才培养方案是架构学校教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桥梁,人才培养在社会的认可度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尺码,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生命力量。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研究,并尝试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若干问题,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对全面提高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高职的学生在校期间只有三年,而且所有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高中学校为了追求高考升学率,而在高二或高三期间补强美术和相关基础,通过美术专业考试的途径,考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这一部分同学美术基础 (或者图形表达基础)相对较弱。而有一定美术专业基础者,又在文史或数理等方面的基础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在三年之内,完成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没有一个优化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很难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特别是在目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日益提高。优化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发突出。

三、优化措施

(一)在有限的课时内结合就业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

(1)优化课程设置。因为在校教育的总学时是一定的,教学内容又多。如果不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无法完成教学和训练的内容、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对教学和训练的内容进行取舍或增减,是优化课程设置的关键。如:素描教学安排时,弱化静物写生的内容,强化了速写临摹、图片写生、校内场景写生、校外场景写生等内容,这样既保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取向,又兼顾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要求。素描课主要是课堂内的静物写生。但考虑到学生在中学阶段都进行了这个内容的训练,因此在对于部分素描基础薄弱的同学,则采取课外作业与有针对性的指导来弥补其不足。这样做既突出了专业教育的需要,又适当地压缩了课时。对于一些类似的课程,都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

(2)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与实训顺序。有些课程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支撑关系,如果将这些课程教学或实训的次序颠倒,其结果是由于没有基础或先导课的支撑,教师必须在授课时不断地补充基础,而学生听课似懂非懂。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反之,理顺了课程的支撑顺序,则事半功倍,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好处。

(3)合理分配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避免出现多门课程对某些内容反复地陈述,而另外一些重要内容则又被大家遗漏,造成教学体系的缺失。应该在安排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时,将重要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各个课程或环节中去,明确哪门课程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保证专业教学体系的完整,如:制图基础、透视基础、CAD制图及施工图制作课程中,制图基础教材中包含了透视基础、CAD制图中的部分内容,而制图基础、CAD制图和施工图制作这三门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为主线的课程群,在教学内容上根据教材会有相关的重复出现,在教学计划设计中应该对每门课程进行规定教学内容的设计,制图基础讲授制图的常识、材料和工具、图样画法的基本规定、投影的基本知识等,略去与透视有关的内容;CAD制图侧重于如何应用 CAD软件来表现设计图纸并达到熟练程度;而施工图制作则严格要求学生绘制的图符合于施工标准为教学内容。

(4)结合就业需要安排实训课程的教学。对实训课程要求引入实战项目,以公司标准要求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有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行现场教学,如:施工工艺、施工管理等课程,主要在工地上完成,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内容;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个真实项目,这个项目必须是被业主所采用,业主要为毕业创作评定等级和作出评语鉴定。通过这种形式实现教学与就业紧密结合,避免了纸上谈兵。还提高了教学效益,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由于在实际项目中,势必会接触到一些在课堂中不能详细讲解的问题,促使学生自己跑市场、查资料、咨询老师或其他相关人员。间接地提高了同学们自学的愿望和主动性。

(二)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核心能力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

我们在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 ,《室内设计原理 》、《CAD》、《设计制图》、《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这些课程均有 67%的学生回答与所从事的岗位密切相关,表明这些课程是支撑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核心能力。《装饰施工与管理》、《快速手绘表现》、《工程预算》所占比例为 58%;《PS图象处理》《3D效果图》《制图基础》《透视基础》《素描》所占比例为 54%;《展示设计》所占比例为 41%;《艺术设计史》、《色彩》、《立体构成》、《模型制作》、《毕业设计》、《雕塑设计》所占比例为 37.5%;《建筑学概论》占比例为 33%;《色彩风景写生》占比例为29%;《毕业教育》占比例为 25%;《应用写作》占 42%。反映出这些课程是高职环艺专业的专业基础。我们针对毕业生反馈的信息,对课程进行了课时的重新分配,使之有目的地强化核心课程的教学。而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反应不强烈,而且经过论证的确可以淡化的课程或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合并或弱化。如:先前所述的《素描》、《色彩》、《风景写生》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这几门课的内容改造成为《风景速写》课程,既照顾到基础的训练,又强化了与环艺专业有关的基础。这样来缓解课时不足的问题。对于已经过时的内容,坚决取消。这样就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了市场需要的主题,使得在校人才培养更加贴近社会的现实。

(三)以岗位能力的形成为导向加强课程模块化的建设

课程目标是在一定的教学阶段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引导着高职教育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方向,同时也是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相融合的纽带。使高职课程标准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的国家职业标准和相关的企业标准相融合,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模块课程是实现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的关键,不同的职业资格标准实质上反映了不同课程的要求,而不同课程的组合则反映了不同职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因此,根据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对不同职业大类的模块课程(包括基础课程模块和各专业课程模块),在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高职专业模块课程中反映具体知识、技能的小模块即课程,这些课程必须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按照不同职业能力结构的要求,每个专业模块课程都由若干个必修和选修课程组成,要达到某一级职业能力必须完成若干个必修和选修课程。同时,所有课程要求(包括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应会要求)都细化到知识点,通过知识点来确定各层次教学内容的衔接点,以避免不同层次的重复教育。模块课程能够将灵活性与连贯性结合起来,易于结合不同学科的内容,也可以结合学术性与职业性内容,有助于实现课程的一体化。

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社会上需要三种类型的人才:一是设计型人才,就是平常所说的设计师。这类人才要求有较为全面的、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敏锐的创造性思维以及丰富的艺术、文化修养和良好的业务沟通能力,这类人才属于综合性人才;二是表现型人才,即绘图员或设计师助理。这类人才要求精通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和具有手绘表现的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准确把握设计师的构想表现出来;三是施工管理人才,这类人才要求对材料了解透彻,精通施工工艺,有较强的施工管理能力。为此,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行业岗位所需能力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归类。共设置了基本素质能力模块、设计创意能力模块、徒手表现能力模块、电脑表现能力模块、管理能力模块以及拓展能力模块。设计创意能力模块主要以构成设计、设计史、建筑结构学、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原理(公装和家装)、展示设计构成设计创意能力课程体系;徒手表现能力模块以场景速写、色彩搭配、透视基础、风景淡彩写生、快速表现技法构成徒手表现能力模块;计算机表现能力模块以制图基础、CAD基础、施工图制作、3dmax效果图制作、PHOTOSHOP构成计算机表现模块等等。在这些模块中课程群以某种能力的形成而进行的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

(四)以岗位标准为课程考核标准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考核体系进行优化

课程的考核是衡量学生能力掌握的体现方式,考什么?怎么考?考核标准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是环境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既然高职业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行业一线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那么,课程的考核标准就应该以行业岗位标准作为其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才培养真正服务于行业,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根本。其具体做法是:①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开发课程标准。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开发高职课程标准,高职课程体系的设计要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将教育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按源于标准、高于标准,标准要求教学化的原则,及时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等渗透到课程体系或课程教学内容中,以体现高职课程体系的先进性、职业性与实践性。使得教学接近工程实际的前沿;②以职业技能为导向衔接课程内容。高职教育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必然使其课程内容将教育对象导向就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获得。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技术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相关技能是高职教育课程内容的重心所在;③推行与“课证互通”相适应的职业技能考核体系,实现课程教学评价与职业资格互认。由于高职院校实行的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功能定位不同,存在着课程教学考核评价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不一致的矛盾。如果不解决这一矛盾,就会出现高职教育中课程教学评价与职业资格认证“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影响职业资格认证的实施和高职人才的培养。实现“课证互通”的基本办法是:A、是校企共同考核。建立校企联合管理、评价与考核的机制。邀请企业、行业人员制定实验、实训、毕业实践等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将实践技能考核与职业资格能力要求相结合,对学生各类实习实训环节,校企共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考核。二是以证代考。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参加与该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作为该专业课程考核的成绩。

(五)强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地学,有目标地学

由于学生在接触专业前,基本上对专业都不了解。所以学习上存在相当的盲目性。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会以后干什么”的疑惑,安排专业引导课时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后,学生才会主动地配合老师,把学习搞好。为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有一门环境艺术概论,该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才培养方案,了解在校期间学些什么,毕业后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岗位,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某个课程群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岗位能力,让学生明明白白地、有目标地、主动地去学习。

四、结语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的优化直接影响市场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关系,只有解决了人才培养目标、岗位标准、课程能力 (岗位能力)体系等专业核心问题才能对专业进行正确定位,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2010-10-28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 2008-2009年度课题 (0805030A)

邓良才,讲师。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方案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烂脸了急救方案
《星.云.海》
《花月夜》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