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和生成平衡处的精彩

2010-10-13 08:15陈筱萍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0年9期
关键词:预设动态情感

陈筱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老师们正在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互相启迪、共同发展”的动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要教师努力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非预设生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气和活力。那么如何利用生成性资源,让我们的数学课变得精彩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一、要科学而辨证的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是教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学生学习时思维状况的预测,进而对教学如何展开而进行的思考与设计,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严密、线性的教学的过程的设计。生成: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材料产生疑问或新的诠释,教师顺此演绎,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理解材料的互动过程。

1.精心预设是课堂有效生成的基础。我们教师每上一节课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这个教学任务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景等各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这是教师特有的工作。预设教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益,而现实的课堂大多还是预设成功的。

2.精彩的动态生成既是预设的升华,也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没有预设教案,也就说不上动态生成。倘若教师没有准备就进行教学,可能是无的放失,也就无法上升到动态生成。只有在实施预设教案的进程中,教师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随机处理,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动态生成中教师高屋建瓴,甄别优劣,选择恰当的问题做动态生成的“课眼”,引导教学进程,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

3.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数学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两者既是矛盾体,又是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二、精心预设为精彩的生成导航

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是无法事先设定或无法预料的,但笔者认为“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预设也是一种生成。它是一种“意料生成”,我们有了这“意料生成”,在生成面前不会出现无能为力、矛盾尴尬的局面,套用一句大家耳熟的名言“幸运只青睐有准备的大脑”,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生成只青睐有准备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实现零距离而融为一体呢?

1.预设教学对象——全面了解。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学生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

2.预设教学内容——现实丰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

3.预设教学过程——“粗”、“精”搭配,富有弹性。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如果预设的空间过窄,答案唯一,生成必将太少;反之,如果预设空间过大,答案漫无边际,生成必将太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做到“粗”、“精”搭配,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性,生成性。灵活的板块式教学程序,是弹性预设的首要特征。板块式的教案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是可以随时进行移动、增减的,它是灵活而有弹性的;而线性的教案流程是固定不变的:复习铺垫—新课导入—新课展开—巩固深化—课堂小结,这种设计十分呆板,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根据学生的旧知掌握程度,“复习铺垫”这个环节就没有必要了;如果新课展开后,学生对需要掌握的知识不甚掌握,也可再次铺垫;也可把复习旧知蕴涵在一个情境中。

三、灵活把握,让预设在生成中升华

1.关注情感态度——让积极的情感成为“动态生成”的催化剂。数学学习是人的情感体验和发展的过程。它具有引发人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魄力,而且它可以贴近学生的心灵和情感世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是课堂有效生成的前提。大家知道数学的知识、技能等是显性的,往往直接体现在教学中,而情感、态度等是隐性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发现和把握。面对一个个的数学问题,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晓之以理,更应让学生动之以情,当学生以百倍的情感投入学习活动时,智慧潜能会火山般地吐露出来,不仅会使预设的生成得以实施,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不期而至。

2.善于引燃——巧妙捕捉课堂资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在于老师讲解的如何精彩,而重要的是能适时激起的认知冲突,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的力量去唤起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随时捕捉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运用适当的评价进行引导、挖掘、升华,使其变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选用了一个的分数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几分之一后,组织学生在一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上,折出它的,并要求涂上颜色,折好后把作品贴在黑板上。老师特意请了一个有问题作品的学生进行介绍:“我这张纸对折了三次,我涂了一格颜色……”“哦,我错了,这是,我应该折两次就够了,涂上一格就是。”说完不好意思的看看老师,老师用赞许的目光赞扬了他,然后教师紧紧抓住这错点资源引导学生问:“同学们如果像××同学原来那样折三次,能不能得到呢?”这时同学们看着和的纸有的互相讨论着,有的独立思考着,教室里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了,, , ,……一个个分数不断报上来。正由于这位教师独具匠心的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经过巧妙引导,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课堂生成的有效资源,有效地提升了“生成”的价值,并使课堂呈现出一种人文之美。

3.适时调整变更预设环节——让预设方案成为动态生成的参照物。“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是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出现的所有情况。教师的预设越周密,考虑越详尽,才能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为即时“生成”提供更宽阔的舞台。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而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了解,充分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然后将解决每个问题的应对策略附于其后。只有这样设计教学,才能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空间,才不会在课堂中被学生“逼”得手足无措,也不会被新课程所淘汰。因为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变动不已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或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现有的数学现实,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

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我们不是天才,但我们却需要练就天才的眼睛。学生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我们只有捕捉住课堂生成资源,把握好课堂生成资源,才能激活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会学习,才能真正使学生焕发出蓬勃的朝气。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节成功的课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体。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充分暴露各种真实的想法,才能张扬个性,培养情感;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从容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才能显现可以预约的精彩。

猜你喜欢
预设动态情感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