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龙头企业产品和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2010-10-19 07:38程惠芳卢慷
浙江经济 2010年23期
关键词:跨行业主营业务第三产业

文/程惠芳卢慷

146家工业龙头企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正在进入重要调整时期,跨行业经营的企业有85家,占146家企业总数的比例为58%,跨产业经营的有53家,占146家企业总数比例为36%。8%的企业已经形成第一、二、三产业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已经进入产品多元化快速发展时期,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工业龙头企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换,在未来的若干年中,浙江的第三产业将会进入比较快速的增长时期。

但目前工业行业龙头企业中具有国际著名品牌和国际技术标准的产品、具有国际市场营销网络的产品数量还不够多,在工业龙头企业产品升级中要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加强具有国际技术标准的产品开发,加强具有国际品牌产品的国际营销网络建设。

为 了对146家工业龙头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转换变化的情况进行分析,先把工业龙头企业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转换分三类进行统计分析:一是跨产业调整转换,跨产业的调整转换是指企业从第二产业的工业制造业向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或第一产业农林业发展;二是跨行业的调整转换,跨行业的调整是指企业的产品在第二产业内部行业之间的调整,如纺织业向纺织机械行业发展、钢铁行业向汽车行业发展等;三是跨产品调整,从单一产品向产品系列转换,或者从单一产品向多产品发展。

根据现有数据的不完全统计,146家龙头骨干企业中跨行业经营的企业有85家,占146家企业总数的比例为58%,跨产业经营的有53家,占146家企业总数比例为36%。跨产业发展的企业全部选择第三产业作为新的发展领域,其中又以房地产、金融等行业为主。有8家企业已经从第二产业同时向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发展,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发展链,但同时经营第一、二、三产业的企业数量比较少,仅占146家龙头企业总数的8%。

统计数据分析表明146家工业龙头骨干企业已经进入多元化快速发展时期,工业龙头骨干企业产品和产业转型升级已经进入重要变化的时期,随着工业龙头企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换,在未来的若干年中,浙江的第三产业将会进入比较快速的增长时期。

跨行业发展趋势比较

146家龙头企业已经开展跨行业的发展的企业85家,光伏等新能源行业以外,其它11个行业都出现跨行业发展的企业。其中跨行业比例达到75%左右的行业是纺织和轻工食品行业的企业,说明纺织和轻工行业已经进入行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阶段,重要的结构调整时期就意味着进行比较大的产品和产业转型升级。跨行业发展的企业比例达到50%以上的行业是装备制造(61%)、汽车(67%)、电子信息(67%)、医药(56%)、钢铁(50%),这些行业开始进入产品结构调整升级的快速变化阶段,成为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行业。跨行业的企业比例比较少的行业是石化行业,建材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和船舶行业,这些行业跨行业发展的企业比例达到33%到43%之间(见表1和图1)。

比例范围0-10%30%-39%40%-49%50%-59%60%-69%70%-79%工业龙头企业跨行业发展比例值

光伏等新能源(0)

石化(36%)、建材(33%)

船舶制造(40%)、有色金属(43%)

医药(56%)、钢铁(50%)

装备制造(61%)、汽车(67%)、电子信息(67%)

纺织(76%)、轻工食品(74%)

跨产业发展趋势比较

不同工业行业龙头企业跨产业发展趋势是电子信息、纺织、汽车行业的龙头企业的跨产业发展已经达到50%以上,表明这些工业龙头企业已经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或第一产业转移,已经进入产业转换升级的阶段。装备制造和轻工食品行业的企业也有39%的企业开始进入跨产业发展的阶段,这些行业的企业需要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建材、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基本维持在本行业不变。新进入第三产业的企业集中在装备制造、汽车、钢铁、电子信息、石化、纺织、轻工食品行业,第三产业的房地产、金融业成为工业龙头企业跨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见表2、图2、图3)。

总体上说,大多数企业的经营方式是专注于本产业,产业内的多元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形式。在多元化的产业选择上,进入第三产业是遵循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也是企业普遍选择的方式。除了房地产与金融投资行业,企业出于产品生产、销售、贸易等环节的需要,也会进入相关的行业。

146家企业主营业务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经常性的、主要业务所产生的收入。主营业务单一和主营业务数多是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选择几个较少的主营业务是少数龙头企业的选择。一般来说,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建立在主营业务在相关领域已占据了较大的优势,甚至是垄断了相关市场的基础上的。这时市场份额已经被瓜分地差不多了,市场中产品规模达到相对饱和。企业为了寻求发展,一种方式是继续深入专业化,垄断整个市场;另外一种是凭借在已有领域建立起的信誉,以及较充裕的资金,进入其他行业。这种优势特别表现在区域范围内,为了快速取得效应,企业倾向于选择第三产业,例如房地产、投资行业等。多数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地放弃原有主业,相反,稳定而具有相当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前提条件。如果原有业务经营地不好,企业不仅缺乏充分的资源开展新业务,而且还会牵累原有的业务。企业必须寻找一个相对平衡的支点,且依据市场变化不断地调整。

这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使得146家企业的主营业务表现呈现两极分化的格局。有61家企业从事单一的主营业务,49家企业拥有超过5个主营业务,9家企业从事两种行业,19家企业涉及3个行业领域,8家涉及4个行业领域。主营业务单一的企业占有不到50%的份额,企业主营业务多元的则覆盖范围很广,涉及的行业类型复杂多样,较少企业处于这中间状态(见图4)。

龙头企业产品升级分析

产品升级主要表现为,一是产品

比例范围0-9%10%-19%20%-29%30%-39%50%-59%60%-69%

各行业跨产业发展比例值

船舶制造(0)、建材(0)、光伏等新能源(0)

医药(11%)、钢铁(17%)

石化(29%)、有色金属(29%)装备制造(39%)、轻工食品(39%)

汽车(50%)

电子信息(67%)、纺织(62%)质量的提升,新产品系列增加等。146家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创新,不断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新型的主导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在主导产品种数的分布图(见图5)中,31%的企业主营产品种数在5种左右,22%企业的产品数量在10种左右,47%的企业的产品数量已经达到10种以上,其中21%的企业产品数量已经超过20种以上。钢铁行业、有色金属行业、船舶行业、建材行业、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企业产品数量比较少,但是在研发投入、先进设备投入强度大,注重于主导产品质量的提升。而纺织行业、轻工食品行业、装备制造业、石化行业和汽车行业的产品多元化程度较高,系列产品的种类也较多。

二是产品升级中的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不断缩短,自主创新的产品所占据的比例逐渐提高,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企业的目标。通过自主开发创新,加大对技术及研发的投入,使新产品不断保持着竞争优势。

146家企业的战略重点

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档次和品种,不断推出新功能和新款式,以更好的质量同对手进行竞争。顺应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必须生产出适合消费者使用的产品,这导致了企业产品的升级。当高级产品的比例占据了产品绝大部分时,企业就能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这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产品附加值,并可逐渐建立品牌。

产业链升级。指的是从一条价值链跨越到另一条价值链,企业把从一个特定环节中获得的能力应用到新的产业领域或转向一个新的全球价值链中。产业链的形成是由于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产业价值,从低附加值的环节向高附加值的环节发展,并逐渐覆盖到所有的环节。很多企业都在打造产业链,进入下游销售端以及上游原材料等领域。以服装行业为例,为了获得高质量的面料,有的企业亲自到新疆设立棉花基地,生产高质量的棉花。而在下游,企业通过设立物流中心、服装城、皮鞋城、旗舰店、体验店等来控制销售渠道。

转型升级建议

企业应当根据所在的行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各个行业之间发展的方向可以有所不同,但是上游资源的控制侧重于主动性,而下游的整合则应侧重销售渠道的整合上,也可以通过资源在企业内部分配,有效地抵抗价格波动,又不会在销售端受制于人。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由龙头企业联合其他企业建立上游资源开发集团,参与的企业可以获得上游资源的共享,例如联合资源的开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鼓励组建联合式的企业集团,国际上的法国威望迪集团、三菱重工等大集团,由多个企业构成,相对独立,却能够共同发展,有利于企业并购,可以帮助企业更快地发展。

各级政府应进一步鼓励并引导企业开展国际国内并购,鼓励形成企业团队联盟到国外发展工业园区,把产业链延伸到全球资源丰富的区域和市场规模大的区位,争取浙江企业在全球制造业的上游领域占有一定的席位。

猜你喜欢
跨行业主营业务第三产业
技术关联、商业信用与风险跨行业传染
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内蒙古包头土默特右旗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郭志聪:跨行业建e站,只为农业创奇迹
山东烟台科普惠农乡村e站站长于美娜:流翔高钙田间奇迹,改变了我跨行业经营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2017年1-7月塑料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5.82%
小黄人系列电影的创意宣传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山西证券公司主营业务创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