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文化视角看浙商伦理观念演进

2010-10-19 07:38余荣华张铁武
浙江经济 2010年23期
关键词:浙商伦理观念

文/余荣华 张铁武

“入世苦行”观念表现在浙商身上,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浙商创业不分贵贱,再小的生意都愿意从零做起

中 国传统文化核心的“礼”思想内涵深刻。儒学思想中,礼限定着人的存在方式和存在性质,礼文化调整人的道德修养;礼为人之本质,礼作为一种制度,规范家庭和社会关系。“礼”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对现代浙商文化的发展仍发挥不可替代的影响。

浙商伦理观念的历史演进

浙江人历来重商。从战国时期的范蠡、宋代的朱熹事功学派、明代额王阳明心学,到清代浙东学派,重商思想一以贯之。关于浙商精神的概括大体上都没有脱离“经世致用”、“义利兼容”、“工商皆本”等重利重商的使用范畴。

近代浙商的历史主要体现在三大商帮上,即近代以诚信闻名的龙游商帮、贾而好儒的南浔丝商、稳健大气的宁波商帮,他们都曾有辉煌的历史,在经营管理上创造了很多宝贵的思想财富。如龙游商帮注重商业道德,遵守商业规范,“为商十要”中有:“凡待人,必须和颜悦色,不得暴怒骄奢,年老务宜尊敬,幼辈不可欺凌,此为良善忠厚;凡与人交接,便宜察言观色,务要背恶向善,处事最宜斟酌,不得欺软畏强,此为勤紧用心;凡入席,乡里务以逊让,不可酒后喧哗,出言要关前后,不得胡说乱谈,此为笃实至诚……”他们坚守以义取利的儒家伦理品格。不过,这一阶段的浙商伦理观念还不成系统,伦理观念侧重于个人伦理道德,经营准则等。

当代浙商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民商,仍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众多主体之一。当代浙商的成长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自发冲动和艰难成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期的政策支持和快速成长阶段,21世纪初期至今的社会转型与趋于成熟阶段。浙江民营企业崛起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道亮丽风景,“浙商”一词在各种场合不断被提及,成为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名词,代表一个当今中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创业群体。

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甚至在欧陆各国城市,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由各地的“浙江村”、“温州路”、“义乌街”可见一斑,全国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大都设有浙江商会。浙商的伦理观念也日渐系统化、科学化。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注重自己的品牌形象,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不少浙商品牌以及浙商代表,李书福、鲁冠球、南存辉、马云等等这些商人被人们津津乐道。

礼文化熏陶下的浙商,不再是那个一味逐利、一切以经济利益优先的生意人群体,他们现在更关注将企业做成百年老店

礼文化对浙商伦理观念的影响

儒家“入世苦行”思想影响了浙商伦理观。“入世苦行”观念表现在浙商身上,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浙商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在创业阶段大多经历了千辛万苦,早期浙商中,“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已是普遍现象。浙商创业不分贵贱,再小的生意都愿意从零做起。浙江的小商品遍及全球。看似不起眼的生意在浙商年复一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常人所不屑、忍常人所不能的艰苦创业中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甚至成为行业的巨头。

传统“义利观”影响了浙商伦理观。孔子主张“以义制利”,强调“见利思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孟子主张谋求利益应合乎道义,“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干驷,弗视也。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浙商群体自古以来一直是义利并举,他们能在义利之间较好进行平衡。浙商从来不忘回馈社会以及家乡,已更多地把目光投在了承担社会责任上。2006年中国慈善排行榜入榜的163人中,浙商占21人,胡润推出的“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中乐善好施的团队是浙商。浙商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十分低调,不愿意公开自己的慈善事业,他们认为自己从社会得到财富回馈给社会是理所当然的。

礼文化中人与自然关系影响了浙商环境伦理观。古代主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提出了“礼法自然”理念,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礼”而得到了更多的关联融合,并演进到了更高的高度。礼法自然要求施礼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对自然的索取要有节制。从礼文化的视角看,浙商伦理在进一步完善、发展,在汲取“礼法自然”的精神。在倡导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今天,企业在伦理建设中应该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礼的规范作用影响了浙商的经营理念。礼的秩序性意义是最重要的意义,但在现代社会礼的秩序意义逐渐的被掩藏。对浙商而言,在经营活动中对秩序的把握是受到礼文化的影响的。浙商擅于把握规律,更懂得违反秩序会带来的危害。浙商注重公平竞争,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应该有合理的竞争秩序,市场的准则不能违反,道德的规范更要遵守。礼文化所规范的纷繁复杂的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都是围绕着人这一根本主体,脱离了人而规范其他秩序是毫无意义的。在创业初始阶段,许多浙商都是跟员工一起干脏活累活,也有这种与员工同甘共苦的习惯。他们在发展壮大以后仍然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据调查浙江地区也是《劳动法》实施较好的地方。浙商之间关系密切,很重视与合作伙伴良好关系的培养,浙商会合理地把握义和利的关系,不会为了义而不讲商业原则,也不会为了利而放弃义。浙商有很强的抱团传统和精神,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礼对人格的要求促进浙商个人道德品格的提升。“克己复礼为仁”。浙商大多出身贫微,从农民、鞋匠等“草根”生长而来,也有“草根浙商”之称。“草根”浙商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都是为了生存而创业。大多数浙商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后,他们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增加了社会就业机会,帮助有识之士发挥潜能和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尊重。自然而然地,浙商们发现,其实“为自己赚钱”的同时,也同样给别人、给社会带来了财富。伴随着企业实力的壮大以及观念的改变,浙江企业家开始从“功利”向“公利”转变。浙商财富越多,拥有资源越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大,当代浙商要从“浙商”进化为“责商”。这都说明浙商个人道德品、整个浙商伦理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马云说,做企业的人分为三类,生意人、商人、企业家:生意人唯利是图,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关注长远和社会责任。我们今天看到的浙商,不再是以前那个一味逐利、一切以经济利益优先的生意人群体,他们现在更关注将企业做成百年老店、追求产品质量与企业信誉、善待员工与环境……

猜你喜欢
浙商伦理观念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维生素的新观念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健康观念治疗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