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方法研究的类型与程序设计

2010-10-23 03:23张文波
关键词:质性范式研究者

张文波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

混合方法研究的类型与程序设计

张文波

(河南科技大学,河南洛阳471003)

一、混合方法研究的类型

在美国,混合方法研究,顾名思义它是指采用了一种以上的研究方法或掺合了不同研究策略的研究。有人撰文把它称为混合研究(mixed research),也有人把它称为整合研究(integrative research),但目前更为流行的称谓是混合方法研究(mixed methods research)。约翰逊和奥屋格普兹认为:“混和方法研究就是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综合调配或混合定量和质性研究的技术、方法、手段、概念或语言的研究类别。”[1]

混合方法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它超越了传统的量化与质性方法范式之间关于归纳/演绎、主观/客观、价值介入/价值中立、实在论/相对论非此即彼的争论,以全新的理念审视当前的社科研究方法[2]。面对内容丰富并具有相当强的整合性的社会科学,单偏重于某种研究方法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必须注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在社科研究中既要关注哲学认识论层次和社会实践层面上的方法,又要关注社会学、心理学和技术科学中研究方法的新进展,注重“质”“量”研究的有效整合;在研究思维方式上,应超越“求一”、“对立”的传统思维方式,走向“生生”、“创新”的和合思维方式;在操作层面上最终形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协调法、平衡法、互补法、双赢法[3]。这些正是混合方法研究所积极倡导的。

从社科研究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到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以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定量研究及以现象学、建构主义、解释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质性研究两大范式。其实,质与量的研究并非矛盾对立,水火不容,而应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科学实证主义研究者完全可以采用质性研究去揭示“客观规律”,而人文主义研究者完全可以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去“建构”对研究问题的理解。

对于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二者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有的研究者提出了两种研究方式结合的三种形式:其一,顺序设计,即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分别在一项研究中使用,但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其二,平行设计,即在同一项研究中同时使用两种研究,并进行相互验证与补充。其三,分叉设计,即在研究初期采取一类研究形式,随着研究的进行,再结合使用另一种形式,这种结合方式实质上是前两种形式的混合形态[4]。

由于混合方法研究综合了质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两种范式,因此在运用混合方法研究的过程中,根据研究者所选择的不同的研究策略,混合方法研究可分为两大类六种策略,它们分别是顺序性解释策略(量化研究优先)、顺序性探究策略(质性研究优先)、顺序性转换策略、并行三角互证策略、并行嵌套策略和并行转换策略[5](P168-171)。

顺序性解释策略:此策略简洁明了,定量数据收集在先,质性数据收集在后,在研究的解释阶段对两种数据进行整合。这种策略的目的通常都是用质性的结论来对初步的定量研究结果予以辅助性的解释和说明。当非预期性结果出现在定量研究中时,此策略就显得非常有用。

顺序性探究策略。此策略与前者相似,也分两个阶段实施,但质性方法收集的数据在前,定量方法收集的数据在后,两个阶段的结果同样是在解释阶段加以整合。此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某种现象。摩根认为,这种策略适合于对质性研究阶段浮现的理论进行检验,也适用于向各种样本推广其质性研究的结果。

顺序性转换策略。在此策略运用过程中,质性数据与定量数据的收集各自独立进行,但要据实际问题确定可以优先进行质性研究还是可以优先运用定量研究,与前两种策略不同的是此策略需要一定的思想体系或理论框架来进行指导。这种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用那些最能够服务于研究者理论视角的方法。

并行三角互证策略。此策略中两种数据收集方式同时进行,使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对结果进行验证,使独立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相互补充,扬长避短。

并行嵌套策略。此策略运用时,在一种研究范式(定量研究或质性研究)的指导下,另外一种研究范式根据不同问题适时插入或嵌套到指导范式中去,定量和质性数据可以同时收集,没有优先顺序。

并行转换策略。此策略运用时,不仅可以体现研究目的,而且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理论指导。提供数据的整合多在数据分析阶段,它具有并行三角互证和并行嵌套两种策略的优点。

基于Creswell对混合方法的研究,Tashakkori和Teddlie根据方法混合的形式,即质与量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地位与先后顺序,将混合方法分为以下五种类型[6]。一是平等地位设计。研究者在同一研究中平等地使用质与量的方法研究同一社会现象。二是主次设计。在同一研究中某一范式及其方法占主体地位,而另一方法则只占整个研究的很小一部分,用来对前面的方法作补充说明。这样,一方面整个研究过程中范式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可以在某一方面搜集更详细的信息,研究得更深入。三是顺序设计,也被称为两阶段研究。研究者先做一个质性研究,归纳出理论假设,然后再使用定量的方法来演绎、确证或者相反。四是平行或同时设计。研究者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相互补充,而不是按顺序进行。这种方法在比较大的课题研究中运用很普遍。五是多层次设计。研究者使用不同方法收集来自不同组织层次人群的数据以期获得综合、全面的解释与推理。如研究教育政策的执行,分别调查行政官员与学校教师两组位于不同组织层次的人员以获得更合理的解释。

混合方法研究“是在解决研究问题过程中使多元方法合法化的一种努力,一种可扩张的和创造性的研究形式而不是一种限制性的研究形式;它是包容的、多元的和交叉的研究,它建议研究者对方法的选择、判断和研究行为采取一种选择手段。其最为基础的东西是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应该随着研究问题走,凡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最好方式。许多研究问题和综合性问题最好通过混合研究的方式来解决”[1]。

二、混合方法研究的程序设计

大多数混合方法研究程序设计由两种主要类型发展而来,即混合模式(在各研究程序之内或之间混合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手段)和混合方法(在整个研究中包括质性研究阶段和定量研究阶段混合质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或手段)。约翰逊和奥屋格普兹认为,基于整个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阶段的重点和时间顺序,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混合方法研究程序主要包括8个步骤或阶段,程序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1]。

图1 程序设计模型

混合方法研究程序的8个步骤是: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目的,即确定混合设计是否合适;选择研究方法,即在混合方法和混合模式两者之间进行选择;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它包括数据压缩等7个基本环节;解释资料,即赋予整合后的资料(数据)以意义;使数据合法化,它包括评估质性和定量两种资料及其解释的可信度;得出结论并写出最终报告(如果结果被证明是正当的话)。

其中资料分析阶段又可细分为7个环节:数据压缩、数据展示、数据转换、数据关联、数据聚合、数据比较、数据整合。数据压缩涉及压缩质性数据的广延状态(如通过探查主题的分析、作备忘录)和定量数据(如通过描述统计、探查因素分析、丛分析)。数据展示涉及以图画形式描述质性数据(如基质、轮廓图、曲线图、清单、等级分类)和定量数据(表格、曲线图)。接下来的是数据转换,在这里定量数据被转换成可作质性分析的叙述性数据(qualitize,即“质化”过程),质性数据被转换成可被统计陈述的数字编码(quantitize,即“量化”过程)。如果是单一性数据类型,经过转换后直接进行数据整合;如果是多元性数据类型,则需要经过数据关联、数据聚合和数据比较等环节之后才能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关联包括定量数据与质化数据或者质性数据与量化数据的相互关系。再接着是数据聚合,在这里质性与定量两种数据被联合起来以创造出新的或聚合变量或数据形式。再接着是数据比较,它包括比较来自质性和定量的数据。数据整合是资料分析的最后阶段,在这里定量和质性两种数据要么被整合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要么被整合成两个分离装置的连贯的整体[7]。

混合方法研究程序中的研究目的、资料分析和合法化等3个步骤保证了进一步讨论的可能。正如格林等人所说,做混合方法研究有5个主要目的或根本理由:三角互证,即通过利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来寻求对同一现象结果的确证;互补,即从一种方法的结果与另一种方法的结果比较中寻求详尽解释、改进、例证和澄清;创新,即揭示那些能够导致研究问题重构的矛盾和冲突;发展,即利用一种方法获得的结果来丰富另一种方法的结论;扩展,即通过利用不同的方法为不同的研究成份寻求广度与范围的扩展[8]。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混合研究开始于一个目的和一个或更多的研究问题,但是其余步骤并不必然是线形的或单向性的,它们可以在顺序上有所变化。当需要的时候甚至问题或者目的也可以被重新修正。图1显示几个箭头从后面的步骤导向到先前的步骤暗示出混合研究涉及一个周期的、循环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循环可以发生在一个单个研究内(特别是一个扩展性研究);通过沟通未来研究和导向新的或再形成的研究目的和问题,循环也可以发生在相关研究中。

[1]Johnson,R.B.,Onwuegbuzie,A.J.Mixed methods research:a research paradigm whose time has come[J].Educational Researcher,2004,(7).

[2]田虎伟.混合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种新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7,(1).

[3]邓猛,潘剑芳.论教育研究中的混合方法设计[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3).

[4]徐世勇.社会科学的三种研究范式及其对我国管理研究的启示[J].中州学刊,2005,(3).

[5]约翰·W·克雷斯威尔.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方法研究的路径[M].崔延强,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6]Tashakkori,A.,&Teddlie,C.Mixed methodology:Combin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M].Thousand Oaks.CA:Sage.1998.

[7]Onwuegbuzie,A.J,Teddlie,C.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data in mixed methods in soci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M].Thousand Oak,CA:Sage.2003.

[8]Greene,J.C.,Caracelli,V.J.,Graham,W.F.Towar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mixed-method evaluation design[J].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1989,(11).

猜你喜欢
质性范式研究者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