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层次高级中学学生体育意识的比较研究

2010-10-25 09:23李继华
运动 2010年7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课程标准高中生

李继华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理论与方法探索

不同层次高级中学学生体育意识的比较研究

李继华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 新乡 45300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数据统计法、分析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不同高级中学学生体育意识进行系统科学地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体育意识发展不平衡,因学校的层次不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高中生体育意识普遍较弱,特别是在运用运动技能、科学方法、安全知识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等方面。

体育意识;高级中学;学校体育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南省新乡市高级中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学校的规模,教育质量等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的影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从普通高中、市重点高中、省重点高中中按层次各随机抽取2所学校,共6所学校,并对这些学校在校生分年级进行系统抽样调查,力图准确反映不同高级中学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数据统计法和分析比较法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中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方法、技能的比较研究

调查表明,高中生获得体育基础知识、方法、技能随所处学校层次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总体上看,高中生获得体育基础知识、方法、技能,采取积极态度的人数比例为50.2%,消极态度为49.8%。这说明高中生获得体育基础知识、方法、技能存在着欠缺,教师对体育基础知识、方法、技能的传授不重视,特别是科学锻炼方法上的指导不够。(表1)

2.2 高中生运用体育与健康的基

础知识、方法、技能的比较研究

调查表明,高中生运用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方法、技能从总体上看能力比较弱。学校层次不同其运用能力表现也存在着差距,学校层次越高学生的运用体育知识的能力越强。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为学生学会运用体育基础知识、方法、技能提供必要的条件,如准备必要的场地、器材,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课堂教学创设较好的学练氛围,给学生自主练习时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体育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去。(表2)

表1 高中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方法、技能的比较

表2 高中生运用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方法、技能的比较

2.3 高中生对体育及体育活动功能与作用的评价的比较研究

调查表明,高中生对体育及体育活动功能与作用的评价较高。表3显示,层次高的学校学生对体育及体育活动功能与作用的评价前三位依次是“增强体能,增进身心健康”“娱乐休闲,缓改学习压力”“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而层次比较低的学校学生,则把“交朋识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放在首位,其次是“增强体能,增进身心健康”,再次是“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从学生对体育价值评价观念的变化来看,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影响体育价值评价的根源。文化学习的压力,根深蒂固的升学观念,必然会误导学生对体育及体育活动功能和作用的评价。因此,在讲授体育与体育活动的功能和作用时,解放学生思想,让他们放下包袱;在体育实践中去体验体育的真谛;在学生形成主观体验的过程中,加以点拨,让学生对体育的重要性与社会意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形成或改变自己的体育价值观。

表3 高中生对体育及体育活动功能与作用的评价的比较

表4 高中生对体育的积极情感体验的比较

2.4 高中生对体育的积极情感体验的比较研究

调查表明,高中生对体育的积极情感体验的强弱,随所处学校层次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差距,与学校层次的高低呈负相关。从理论上讲,层次越高的学校其教学设备、教学质量、师资配备等远远超过层次底的学校,其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中产生积极情感体验应该比较强。但事实上相反,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普通中学因为教学设备、教学质量、师资配备上不能与层次高的学校比,在无形中放宽了体育教学的管理,给学生部分自主练习时间,这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相吻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他们的运动能力,促使学生对体育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层次较高的学校学生在比较优越的教学环境中,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消极、被动地接受体育锻炼,这样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自然就不会高。因此,高中学校体育课应坚决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体育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参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表4)

2.5 高中生体育参与的比较研究

调查显示,高中生体育参与随所处学校层次的升高而下降。在整个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到,在“体育参与的规律性”“课的学习”“课外体育活动”等这几个方面,层次较高学校的学生的积极态度要高于层次低的学校学生,但在“利用余暇时间”“关注赛事”“阅读报刊”等方面,层次较高的学校学生的积极态度要低于层次低的学校学生。这说明学生体育参与程度受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层次高的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好,学校体育管理规范,学生参与体育课、课外活动及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的态度要强,层次低的学校,学生因为教学质量差,学校管理松而不喜欢参与课的学习,课外活动及有规律地锻炼。另外,层次较低的学校学生因为升学压力相对要小或不考虑升学问题,他们在利用闲散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多(积极态度为91.1%),而高层次的学校学生升学压力大,他们把闲散时间都用在文化学习上(积极态度为60.2%)。为此,我们要真正提高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必须认真钻研新的课程标准,落实《体育与健康课标准》各项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让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落到实处。(表5)

表5 高中生体育参与的比较

表6 高中生体育活动中意志品质的比较

2.6 高中生在体育活动中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调查表明,高中生体育活动中意志品质没有太大的区别。无论层次高或低的学校学生,他们意志品质的目的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没有太大的差距,各项指标的百分比非常相似,相互之间各有所长。从总体上看,河南省新乡市高中生体育活动中的意志品质表现比较好,这说明高中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主观努力是相同的,对体育的信念是一致的,体育意志品质是良好的。(表6)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高中生体育意识发展不平衡,它的强弱随着学校规模、教学质量、地域经济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1.2高中生运用体育并且与健康的基础知识、科学方法、运动技能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比较弱,且体育意识普遍较弱。

3.1.3高中大部分学校体育还保存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体育教学思想,没能完全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3.1.4高中生学习任务重,锻炼机会少,场地器材受到限制,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3.1.5高中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不够,学校重视程度偏低。

3.1.6当前教育体制是阻碍高中生体育意识发展的关键,应试教育依然严重。

3.2 建 议

3.2.1提高学校各层面对体育的认识,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发展。

3.2.2营造体育学习气氛,提供一切有利条件,让学生树立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2.3加大宣传力度,制造积极舆论氛围,促使学生从主观上接受体育,形成对体育的需要,引发学生的内动力,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3.2.4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善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外部环境。

3.2.5积极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运动技能、科学方法、保健知识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安全地、自主地进行体育活动。

3.2.6认真学习新课标,努力贯彻执行新课标的思想方针,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

3.2.7加大对体育的投入,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

[1]季克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一民,孙庆祝,孙月霞.我国大学生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学,2001(1).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

[4]雷呈玉.抓特点培养体育意识[J].中国体育科技,2003(10).

[5]郑海娟.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调查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5).

[6]杜忠杰,张美娟等.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及相关行为模式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10).

[7]王建智.中学阶段体育锻炼状况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影响调查与研究[J].天中学刊,2003(5).

G807.2

A

1674-151X(2010)07-09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7.051

2010-05-20

李继华(1971 ~),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课程标准高中生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清律的基础知识
宝马电子控制基础知识(一)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