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运动处方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

2010-10-25 09:23杨晓林
运动 2010年7期
关键词:个体化抵抗处方

杨晓林

(新乡医学院体育部,河南 新乡 453003)

个体化运动处方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

杨晓林

(新乡医学院体育部,河南 新乡 453003)

对部分糖尿病高危患者进行6个月干预实验,检测和观察实验组锻炼前后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进而为糖尿病高危人群提供临床治疗依据。

糖尿病高危人群;个体化运动处方;形态;血糖

将68例糖尿病高危人群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个体化运动处方对实验组实施6个月有针对性的干预锻炼,检测、观察锻炼前后生理、生化、形态等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经过锻炼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水平、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试验2小时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血清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TC)和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均显著减少(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P<0.05),肺活量、收缩压和心率也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个体化运动处方锻炼可显著改善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生理、生化、体质等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有重要作用;为临床推广提供了客观的有效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在93例糖尿病高危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68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对照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55±6.1岁。对实验组进行症状性心电运动试验,记录每个患者的心脏功能水平和最大心率,为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定量依据。

1.2 实验方法

1.2.1 运动处方的制定根据患者的症状、年龄、情趣,实验组运动处方的选择范围:(1)运动项目:太极拳、太极剑、中速步行、慢速走跑、广播操、蹬楼梯等非剧烈或对抗性的运动。(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运动量,即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40%~60%。耗氧量可根据运动中脉率计算(运动过程中的心率监测常常采用自测脉率的方法,即1分钟脉搏数)。以心率表示则运动时有效心率范围为(220-年龄)×(50 % ~ 70 %),其中(220-年龄)为最高心率。为了保证锻炼安全有效,运动时的强度必须控制在已确定的有效心率范围之内,开始锻炼时应选择最低运动强度(220-年龄)×50%(50%的最大心率),以后随着体力的改善,病情的好转、运动能力的提高,运动强度逐步加大,但不可超过最大运动强度。若运动中患者出现了诸如血糖波动较大、疲劳感明显且难以恢复等不适的状况,则应立即减小运动强度或停止运动。(3)运动频率:每周4 ~ 5日,每日定时进行锻炼,每次以持续20 ~ 40分钟为宜,这样才能使运动治疗达到“火候”。运动时间的掌握极为重要,既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否则达不到降低血糖的目的,或者使病情加重。

对于运动处方的项目选择,患者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从中任意挑选,但要求严格按照运动处方的锻炼原则进行锻炼,并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记录自己对处方的各种反映情况,为制定下一次运动处方做好更客观的准备资料。对照组自行决定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1.2.2 运动处方实施中的注意事项(1)运动的准备:糖尿病高危患者在开始运动时要本着量力而行,适宜勿过的原则,绝不能运动过度。(2)运动的节奏:锻炼中患者要注意调整好运动的节奏,做好热身后逐渐加大运动量,使心肺功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运动快结束时,至少要有5分钟的减速调整。(3)运动的时机:空腹时运动容易诱发低血糖,为了做到有备无患,病人在运动时,身上可备几块糖果,以便应急。

整个实验过程由课题组运动医学观察员实行全程医务监督监控,做到随时反馈问题,及时调整处方。

1.2.3 测试指标与测试方法(1)BMI测定:根据中国成人肥胖程度标准,以体质指数 BMI≥ 28kg/m2为肥胖[1]。(2)体重、腰/臀比与机能指标测定:统一使用“继豪体育电子仪器厂”生产的仪器测量,有专业人员测量。(3)血压的测定:常规袖套式血压计,测定前休息15分钟,测量3次取最低值(用mmHg表示);(4)血脂和血糖指标: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5毫升,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血红蛋白微柱测定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的测定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 Au 400),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胰岛素(FINS),静置30分钟后,以3000rpm离心15分钟,取出上清液,-70℃保存。空腹状态下口服75g葡萄糖负荷2h后抽取血样送检。胰岛素抵抗水平采用稳态模型(HOMA)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表示:HOMA-IR=FINS(IU/L)×FPG(mmol/L)/22.5。

测试时间安排在锻炼前1周和锻炼结束1周内完成;对照组测试时间相同,前后两次测试人员及仪器固定。

1.3 数据分析与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锻炼前、后身体形态与机能的比较

在实验前两组糖尿病高危患者身体状况无差异的基础上,实验组通过6个月个体化运动处方的干预,其体重、BMI指标、腰围、臀围、腰/臀围、肺活量与实验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体质含量明显降低;心率、血压显著改善。而对照组6个月后所有指标与实验组和首次检查指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 1)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锻炼前、后血脂与血糖的比较

表2显示,实验组锻炼后,FINS、HOMA-IR、TG、LDL-C、TC、GHbA 1c、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2小时血糖均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状态明显改善。而对照组6月后所有血生化指标与实验组和首次检查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锻炼前、后身体形态与机能的比较 (x±s)

表2 实验组和照组锻炼前、后血脂与血糖的比较 (x±s)

3 讨 论

实验组经过6个月的锻炼,血浆TG浓度显著性下降,表明个体化运动处方锻炼可使总LPL活性提高,LPL促使血浆乳糜微粒(CM)和LDL中携带的TG水解,使机体能利用因食物摄取和肝脏合成的脂肪,脂肪的水解产物游离脂肪酸(FFA)供外周组织利用,水解残余物则参与HDL的合成。LDL、TC浓度下降可能与LPL活性提高和肌肉细胞对FFA的摄取量增加有关,伴随HDL生成则TG降解增加。

实验组肺活量明显增加,静态心率显著降低,心肺功能得到了增强应与“处方”中50% ~ 70%HRmax的运动强度和每次持续20 ~ 40分钟有关,这表明了只有在适宜强度和持续一定运动时间,即最大限度动用机体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使其处于最大应激状态下的运动,才能有效地提高心肺功能[2]。有研究证实,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接受每周至少持续时间为40分钟的适度强度运动(≥5.5代谢当量)的人,与没有参加这种规定运动量的人相比,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减少64%[3]。本研究实验组体重平均减少了12.97千克,BMI从原来28.1降到24.1的正常范围,腰臀比也显著降低;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2小时血糖、GHbA1c等显著提高(P<0.05)见证了这一点。

Mousavinasab等[4]认为,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功能,与运动造成的能量负平衡有很大关系,胰岛素抵抗(IR)可表现为多种临床综合征,肥胖和缺乏运动及其他许多因素都可能造成IR。根据欧洲胰岛素抵抗研究组(EGIR)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的诊断标准[5],本实验受试者的FINS、FPG及腰围均达到标准,存在胰岛素抵抗。但通过干预,实验组患者体成分、血糖、胰岛素水平显著下降,胰岛素抵抗状态明显改善,说明个体化运动处方起到应有的效果。但基于目前的研究,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还存在许多不明确之处,如运动是否通过体脂含量或者体成分的变化来增强胰岛素功能,还是运动对胰岛素功能有独立作用,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Bluher M,Bullen JW Jr,Lee JH, et al.Circulating adi-ponectin and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receptors in humanskeletal muscle∶Associations with metabolic parameter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nd regulation by physical training.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6,91(6):2310-2316.

[2]叶国鸿,汪正毅,许建生,等.运动与血脂的研究进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933-935.

[3]李涛,张人天.Ⅱ型糖尿病治疗与控制的运动处方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1):53-55.

[4]HJELM K,MU FUNDA E,NAMBOZI G,etal.Preparing Nurses to Face the Pandemic of Diabetes Mellitus∶ a LiteratureReview[J].AdvNurs 2003,41(5)∶424-434.

[5]杂志编辑部.胰岛素抵抗综合征(IRS)的定义与标准[J].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4,2(3):21.

G80

A

1674-151X(2010)07-131-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7.066

2010-05-09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DIA090307)。

杨晓林(1962 ~),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医学。

猜你喜欢
个体化抵抗处方
Changes in Ribose,AGEs and Transketolase in Female GK Rat,a Type 2 Diabetic Model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研究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人间处方
卫健委新规:药师将审核医生处方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