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刺真伪鉴别

2010-10-29 02:54苏桂云刘国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0年3期
关键词:棘刺皂角刺正品

文◎苏桂云 刘国通

▲皂角刺

皂角刺始载于《图经本草》。《本草纲目》将本品列于“皂荚”项下。有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的作用。用于痈疽初起或脓成不溃;外治疥癣麻风。苏颂谓皂刺与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疮癣有奇效;李时珍云:“治痈肿妒乳,风厉恶疮,胎衣不下。”又云:“治风杀虫,功与荚同,但其锐利直达病所为异耳。”本品原植物为皂荚,别名皂角(通称),皂节(江西),悬刀(山西、广西),一般生于山坡、溪谷和平原等地,多产于江苏、河南、湖南、广西。皂角刺性味辛,温,归肝、胃经。

由于中药材来源广泛,伪劣中药饮片时有出现,影响用药的安全有效。当前,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大都缺少对饮片的检验仪器,主要仍以经验鉴别为主。为了把好中药饮片的质量关,能以更方便、快捷、准确的方法来辨认皂角刺的真伪,特将我厂多年的中药饮片鉴别实践经验进行了整理,现将皂角刺的真伪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正品的皂角刺是豆科植物皂荚(别名皂角)的干燥棘刺,完整的棘刺呈圆锥形,有主刺和分支棘刺,

主刺较长,分支棘刺相对较短,由下向上逐渐细小,刺端尖锐,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尖部颜色较深,表面光滑。体轻,质地坚硬,不易被折断,其横切片呈圆形,木质部为黄白色,中央是较大的淡红棕色而疏松的髓。易混品有两种,为豆科植物日本皂角刺和野皂角刺。

日本皂角刺和皂角刺从形状上比较接近,但是日本皂角刺主刺要比正品稍长一些也比较细,分枝刺较少,大部分在主刺的下部,其全刺表面红棕色或紫棕色,略具光泽;有的还比较粗糙,带有黑色小斑点。体轻,质地坚硬,但是比正品容易被折断。断面也不一样,其形状呈圆形或扁圆形,木质部为浅黄棕色。

野皂角刺,主刺较长,分枝刺较少或少数没有分枝,一般我厂所遇到的大多棘刺带着枝条,颜色呈灰白色或灰绿色,有纵条纹及白色横向皮孔。皮部极薄,木部宽广,浅黄绿色,中央髓小,颜色浅棕。主刺较短,常有一对短分枝或单分枝,也有少数没有分枝,棘刺的颜色和正品很像但是很容易被折断,而断面木部是黄白色的,髓部棕色,从上面这两种可以看出只要认真鉴别可以从性状上区分真伪。

个别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往正品皂角刺中掺杂伪品,这类伪品单拿出来时很容易分辨出真伪,但是混杂在正品中就不易被发现。这就要考验质量检验人员的相关专业水平和细心程度。一般这类混淆品多为蔷薇科植物蔷薇属的一种植物的茎,其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具纵向纹理,可见黑色纵向扁长的皮刺,细枝黄褐色,皮刺呈倒钩状。断面皮部可见深浅色纹理排成环状。横切面木部木质化,有类白色放射状纹理。髓灰褐色,疏松,具有亮点。还有比较常见的就是鼠李科植物酸枣的干燥带刺的枝条,这种带刺枝条具有两种刺;一种为针状直形,另一种短小反曲。表面铅灰色或黑色而光泽,皮孔圆形,棕色,中央具一纵线。体轻,质地坚硬易被折断,切面皮部极窄呈黄白色,木部木质化,髓较小呈灰褐色。近年来发现将桑科植物柘树的带棘刺的枝条充当皂角刺,主要区别点为刺细长,先端细而尖,断面中心髓小。

如今全民倡导科学生活,绿色消费,提高用药安全意识,北京市双桥燕京中药饮片厂秉承“质量第一”“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严把质量关,继承和发扬传统中药饮片,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皂角刺断面

猜你喜欢
棘刺皂角刺正品
“赣鄱正品”第二批100个认证品牌名单
皂角刺侧柏膏治斑秃
皂角刺侧柏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皂角刺挥发油成分
动物界的“刺儿头”
浸润“正品”课程文化培育学生自信人格
动物界的“刺儿头”
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棘刺雕猴
温度和食物密度对两种形态型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生活史特征和后代形态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