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人类的第二次进化

2010-11-09 06:42周斌
中国教育网络 2010年6期
关键词:右脑机器信息化

文/本刊记者 周斌

信息化:人类的第二次进化

文/本刊记者 周斌

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如何重构教育关系,是当代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

华东师大网络教育学院院长祝智庭

现代人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离开信息数据,人类生存将举步维艰。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字化学习系统是保障远程开放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探索信息化的文化命题

在近日召开的“ 2010 年国际数字化学习系统高级研讨会”上,华东师大网络教育学院院长祝智庭认为,文化是集体的心灵软件,由理念价值、行为方式和制品符号这三层结构组成。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顾明远曾经说过,很多教育问题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教育有如一条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头和不断注入河中的活水,研究教育,不研究文化,就知道这条河的表面形态,摸不着它的本质特征,只有彻底把握住它的源头和流淌了5000年的活水,才能彻底地认识中国教育的精髓和本质。

文化与学习到底是如何的关系?国际最新研究表明,文化为社会互动设立了情境,也塑造了新知识的产生、合法化与传播的过程;通过交流、知识分享与学习,能影响当事者文化价值观。

通过文化与学习之间形成的教学氛围产生的作用,数字化学习是否会影响人的行为方式?祝智庭以酒后驾驶模拟器举例,通过体验酒后驾驶模拟器,让体验者对酒后驾车就有“切身体会”,可以感受到酒后驾车带来的危害,这样可以进步一提高人们对酒后驾车危害的意识,从而达到通过数字化改变人们某些行为方式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祝智庭认为,通过本体文化进化成技术文化,本体文化与技术文化的相互涵化,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可以使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涉及许多具体的技术和机器在教育中的应用,它使得一些人往往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的目的,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以机器代替教师讲课、写板书,就是以电子教材代替印刷教材,就是实现网上学习,并以代替性、省力性、顺利性、效率性作为评价教育信息化的尺度。

但仅以技术论、机器论的观点来认识教育信息化,来理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必将使教育信息化走向歧途。以技术论、机器论开发的教育软件、教育系统并不能实现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应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机器、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的认识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目前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

教学创新提升教学价值

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如何重构教育关系,是当代教育者面临的新课题。教学上的创新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其中改变学习方式是一个重要的方向,而广域调研项目又是改变学习方式的其中一种。祝智庭举了一个例,调研全球蛤蟆的生活习性是一项非常大的工程,需要非常多的人力和财力来支撑,但是,通过网络把全球对这个项目有兴趣的高校师生联合起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师生分别做相应地区的调查,然后把结果汇总,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这样,可以使复杂的工程简便化,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

协同学习和善用右脑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方面,祝智庭认为协同学习有五个原则,包括深度互动,汇聚共享,集体思维,合作建构和场域激发。善用右脑能发展情感与创造力,因为左脑思维是逻辑的、循序的、理性的、分析的、客观的、关注局部的,右脑的思维是随机的、直觉的、整体的、综合的、主观的、关注全局的,所以在平时经常使用左脑的情况下,善用右脑,练就“左右互搏术”,也能为教学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右脑机器信息化
机器狗
机器狗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未来机器城
高中数学如何加强右脑开发
右脑开发是谎言
我有爱迪生的右脑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