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

2010-11-14 13:49刘月蕊鲍小龙
丝绸 2010年12期
关键词:数码技术扎染数码

刘月蕊,鲍小龙

(东华大学 服装学院,上海 200051)

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结合的创新设计

刘月蕊,鲍小龙

(东华大学 服装学院,上海 200051)

以多角度、多视点,从交叉或交融式的学科研究方向出发,在大工业化生产为主要背景条件下,通过对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各自特点的分析,在合理保留传统扎染图案特有细致韵味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数码技术的各种优势表现手段。在传统与现代、手工与电脑、工艺与技术、小作坊制作与大工业生产之间,以科学合理的创新理念发现两者的优势结合点,以务实严谨的态度分析比较各自的互利互补之处。

扎染工艺;数码技术;创新设计;交叉交融

传统扎染工艺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具有深远的影响。扎染工艺的创新是对传统工艺发展传承最好的保护手段,艺术生命的延续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也是面对市场竞争最好的应对手段。传统扎染工艺与现代数码技术之间进行优势结合,这样的创新设计将很具有代表性。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 传统手工扎染的工艺特点

传统手工扎染独特的手工扎结,染色形成的肌理痕迹之美,自然过渡的色晕之美,造就了扎染图案自然、质朴的美感。扎染艺术做为一种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广泛的喜爱人群,更有着众多的工艺变化种类,且在世界各地都有一些各自代表性的工艺,它也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的记忆与象征。传统的扎染大都是以天然面料、天然染料进行手工扎制与染色,近现代也有一定量的化工染料加入其中。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是其不足之处;但手工作坊式小批量生产形成的个性化独一无二的产品设计却是其优势所在。

1.2 数码仿扎染现状分析

传统手工扎染虽然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但终因手工生产的诸多制约因素导致市场价格偏高、织物容易褪色、图案设计存在较大的不可预知性等问题。现代数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数码仿扎染印花提供了可行性,一些业内外设计师也先后投入到数码仿扎染设计的研究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目前较为常见的数码仿扎染设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利用分形艺术的手段进行仿扎染图案设计,分形艺术是用数学算法生成的图形,通过分形可以生成类似扎染肌理的图案;另一种是直接运用Photoshop或Painter等平面设计软件,进行扎染图案的模拟绘制。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图案变化丰富,色彩绚丽,可以采用印花工艺达到大批量生产的目的。但数码模拟的扎染图案看上去过于生硬,缺乏手工扎结的纯朴自然之感,仅仅是达到了模拟的效果,并不能替代传统扎染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难看出,这两种设计思路对传统扎染的特点仅限于形式借鉴,少了对传统扎染方法与现代数码技术优势结合的进一步全面分析。这正是本文所要重点拓展探索与论述分析的关键。

2 结合传统工艺特点的数码仿扎染创新设计

传统手工扎染特有的肌理美感用数码手段难以模拟,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喜欢手工扎染的原因,如果采用传统工艺与数码结合的方式,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传统手工扎染图案变化丰富,表现形式多样,但归纳起来也有一定的规律,从图案的形态来分主要是以“点”“线”“面”三种基本元素构成图案。笔者以此为基本切入点深入研究,具体创意思路如下:把传统手工扎染形成的“点”“线”“面”三元素作为单元个体扫描输入电脑,再利用数码手段对这些选取的元素进行修整、复制、拼贴等重新创意组合设计,并将新的单元花型设计出完整的印花回位纹样,最后采用印花工艺来实现大批量的生产。这样既保留了传统手工扎染的肌理特征与自然质朴的韵味,又可以自由地创作出丰富多变的图案,而且借助数码手段可以进行自由的色彩搭配、图地互换等,同时也提高了生产制作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以下是针对传统手工扎染形成的“点”“线”“面”三种基本构成元素,加入综合工艺设计及部分数码模拟的创新设计案例分析。

2.1 以“点”为基本元素的创新设计

在西方近现代平面构成美学理论中认为,“点”“线”“面”是在二维平面中构成图形的最基本要素,而“点”的构成则是最基本要素中的基本,而很巧合的是扎染工艺中“点”的产生也是最早的,这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有最早的实物例证。其他有较长历史的代表国家,如印度、日本等都有很多不同形式构成的点状扎染图案,其名称虽有所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制作工艺十分费时费力[1]。而运用现代数码技术可以对传统扎染图案进行复制、重新排列组合,或适当缩放、变形改色等再设计,解决了手工生产的不足。首先挑选较为美观的点状扎染图案进行扫描输入,为了使颜色统一,点的选取可以取自同一块扎染面料。要使图案生动,避免连续复制产生的生硬、机械,可以选取多个造型不同的点进行有变化的排列组合。扫描精度一般为150~300 dpi,然后运用Photoshop进行复制、拼贴,或成单纯的点,或以点连成线,以线扩成面,或几何抽象,或具象排列,都不会产生手工扎染时可能出现的少扎、错扎等缺憾。对于拼贴产生的痕迹可使用印章工具或修复工具进行修复,修复过程中尽量保留原有图案手工扎结的痕迹,这是以假乱真的关键所在。

另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大面积印花的整体效果,以及接版的具体要求。图1为产于日本上代的赤地七曜纹绞缬[2],取其点经过复制重组,就产生了图2中3种不同形式的点的排列,从而形成新的图案。

图1 赤地七曜纹绞缬Fig.1 Red Ground Qiyao Hrain Tie-dye

图2 数码模拟的点状扎染图案Fig.2 Digital Simulated Punctate Tie-dye Pattern

图2在重新设计时为了实现逼真的效果,先复制图1的底色与纹理,然后选取部分较完美的图案进行单个复制,在新图中重新排列组合。复制时可改变图案的方向、大小,使新图产生自然随意的扎染效果。

2.2 以“线”为基本元素的创新设计

在中国扎染工艺中,“线”的产生最早是在唐代,现代云南大理等地区仍有很多线串缝扎染工艺。传统的线串缝扎染工艺种类很多,有单线串缝、对折串缝、三折串缝、四折串缝、合下串缝、小梅花串缝、方胜串缝、绕针串缝、跳针串缝等[1]。其工艺特点或是通过折叠面料、或是通过不同的走针方法,以从头至尾一根线贯穿串缝。这就要求串缝线不能太长,串缝折叠面料不能太厚,否则串缝针法难以交叉叠行,这是手工扎缝“线”图案的局限性。然而运用现代电脑技术,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运用Photoshop截取扫描输入的一段串缝图案(图3),经过修复、拼接、复制、旋转等方式,能组成菱形交叠串缝图案(图4),而交叠串缝在传统手工扎染制作中是难以完成的。

图3 截取的串缝图案原图Fig.3 Part of Original Drawing on Stitch Pattern

图4 数码模拟的小梅花串缝图案Fig.4 Digital Simulated Club Serial Stitch Pattern

图4是由图3复制组合设计,形成的交叠串缝效果。制作时为了达到逼真的模拟效果,首先复制图3的底纹肌理,连接成大面积底色,然后再复制图案进行重组设计。

而采用绕针串缝图案(图5)经过修复、复制、拼接制作成网格型扎染图案(图6),其网状图案是按照织物的编制结构设计的,形成经纬穿插,这也是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

制作时先复制图5的底纹肌理,对于复制时出现的有规律的重复性肌理要进行打破,避免产生单调生硬的效果。绕缝图案要经过多层复制,某一段相互叠压,形成经纬穿插的效果。

截取满针法串缝图案(图7)经反复排列拼接后,再通过对拼接处修复完成(图8),实现了手工扎染制作的大面积串缝效果。拼接时把图案水平或垂直翻转,使接缝处形成对称拼接,可使拼接天衣无缝。

这些串缝图案运用数码技术都可以实现无限拼接,图案的长度、面积大小不再受手工扎染工艺中面料的厚度及针法变化和针线长短的制约。此外,运用数码技术“线”的排列方式可以随心所欲地曲直、长短、交叠等,而色彩的搭配变化更可以层出不穷、变化万千。

图5 截取的绕针串缝图案原图Fig.5 Part of Original Drawing on Coiling Needle Serial Stitch Pattern

图6 数码模拟的绕针串缝图案Fig.6 Digital Simulated Coiling Needle Serial Stitch Pattern

图7 截取的满针法串缝图案原图Fig.7 Part of Original Drawing on Full StitchSerial Stitch Pattern

图8 数码模拟的满针法串缝图案Fig.8 Digital Simulated Full Stitch Serial Stitch Pattern

2.3 以“面”为基本元素的创新设计

这里所称手工扎染的“面”为“自由塔形扎”工艺形成的,不是以鹿胎缬为代表的“点”所铺成的“面”,也不是以单层串缝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满针法串缝”的面。自由塔形扎从某些角度可以看成为一个扩大的鹿胎缬,它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之间的欧美各国,并流行至今。运用现代化工染料,以自由方便的捆扎方式,点染、拔染、泼染、注染、渐变过渡染等染色方法,形成千变万化的晕彩扎染图案[1,3]。其工艺特点是扎法简单,染法多变,形成的图案大都是无法预知的。如果用现代数码技术模拟绘制这样的工艺效果,将十分繁杂且非常生硬。比较可行的方式是选取有代表性的“塔形扎”图案,输入电脑后运用Photoshop进行重组设计,并组成一个完整的印花回位,可以实现接版印花模拟扎染效果。

自由扎图案的肌理、色彩变化丰富,无规律可循,而用Photoshop进行重组设计的图案变化成规律性重复,缺少了手工扎染的自由多变。但其排列方法可以运用1/2跳接来丰富变化,打破平淡的构图。此外,自由扎图案富有变化的肌理,运用印章和修复等工具很容易修饰掩盖接缝痕迹,使拼接的图案看上去天衣无缝(图9、图10)。

图9 截取的自由轧图案原图Fig.9 Part of Original Drawing on Free Stitch Pattern

图10 数码模拟的自由扎图案Fig.10 Digital Simulated Free Stitch Pattern

图9经反复拼接后,采用1/2跳接,使构图富有变化,接缝处运用印章工具或修复工具进行修复,达到无缝拼接的效果,如图10所示。

2.4 “点”“线”“面”综合构成的创新设计

传统手工扎染图案设计中的“点”“线”“面”综合运用,虽可使图案变化丰富,但却使工艺难度大大增加,如果采用数码技术对其进行自由的组合创意设计,能方便地突破工艺的局限性。图11采用自由塔形扎图案作为单元主体,再搭配以对折串缝的线条和小的塔形扎构成的“点”,形成了富有节奏变化的图案。图11截取的图案来自于不同的面料,颜色肌理都有很大差别,在重组设计中要使每个图案色调统一和谐,形成自然的手扎效果。

图12同样以自由扎为单元主体图案,搭配以满针法构成的线和小梅花串缝线,上下两端则是“鹿胎缬”扎染图案。图12截取颜色相近似,但扎法不同的面料进行组合设计,形成自然统一的色彩效果,“点”“线”“面”的搭配也富有节奏变化。这两幅图案融合了多种扎染手法,运用传统工艺是难以实现的,但运用数码技术则轻而易举[1]。

图11 数码模拟的“点”“线”“面”综合构成图案(一)Fig.11 Digital Simulated "point" " line" and " plane"Synthetical Pattern(Ⅰ)

图12 数码模拟的“点”“线”“面”综合构成图案(二)Fig.12 Digital Simulated "point" "line" and " plane"Synthetical Pattern(Ⅱ)

2.5 数码模拟扎经染图案的创新设计

2.5.1 以新疆地区艾德莱斯绸为例

艾德莱丝绸是流行于中国新疆地区的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扎经染色后再织造的传统工艺,扎经染色、整理、设计图案包括上机织造都十分繁杂。与前几种模拟方式不同的是,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取艾德莱丝绸单元图案用Photoshop进行重组设计,而且可以直接运用Photoshop中的画笔工具进行模拟绘制。艾德莱丝绸图案的主要特点是由扎经染形成的经向色晕,色彩绚丽闪烁。而运用数码技术模拟绘制的艾德莱丝绸图案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且工艺相对简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新建一个Photoshop文档,分辨率为300 dpi,尺寸可自定,填充所需底色。

2)运用画笔工具沿纵向绘制图案,有意使图案的边缘形成参差不齐的纵向笔触,在图案以外的底色上也要绘制一些深浅略有变化的同色纵向笔触。

3)绘制完成后把图像顺时针旋转90°,运用滤镜风格化中的风分别向左、右方向运用两次滤镜,然后把图像逆时针旋转90°,这时看到纵向的色晕已经形成了。

图13便是运用这种方法绘制的扎经染图案,通过这个实验得出,只要把握扎经染图案的特点,就可以运用Photoshop模拟绘制各种形式的扎经染图案。此法简单易行,适合运用于大批量印花模拟扎经染生产。

图13 数码模拟绘制的扎经染图案Fig.13 Digital Simulated IKAT Pattern

2.5.2 数码模拟扎染点色线针织织造工艺的创新设计

扎染点色线针织品织造工艺不同于扎染梭织工艺,扎染梭织工艺中艾德莱丝绸图案风格由经线扎染而成,而扎染点色线针织品织造工艺则是以扎染点色线通过手工针织编织或针织纬编机、针织经编机等完成织造。扎染点色线针织品图案与艾德莱丝绸图案风格也大为不同,图案较为随意自然,如泼彩点色一般灿烂,没有规律性和可设计性,而艾德莱丝绸图案扎经染设计十分复杂。但扎染点色线针织品图案运用数码模拟则十分方便,同样有两种表现手段来实现扎染图案的再创造:一种是由现成扎染点色线针织物扫描输入模拟再设计,另一种是直接运用Photoshop绘制模拟。第二种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且设计自由,变化丰富。其操作步骤如下:

1)新建一个Photoshop文档,分辨率为300 dpi,尺寸可自定,填充所需底色。

2)用矩形选区工具画一个长条状矩形选框,并用渐变色填充,然后把它定义为笔刷图案。

3)打开笔刷控制面板,形状动态的大小抖动设为60 %左右,散布设置为170 %左右,数量为4,数量抖动为20 %左右。颜色动态中前景/背景抖动设为60 %左右,其他为默认。

4)选择新设定的笔刷,用笔刷工具在画布上从上至下绘制出疏密不等的彩色渐变横条,然后运用滤镜风格化中的风向左右方向分别运用两次滤镜。再使用滤镜扭曲命令中的波浪命令,设置生成器数为1,波长最小为1,最大为10,波幅最小为1,最大为3,其他为默认。最后再向左右方向各运用一次风的滤镜,完成后的效果如图14所示。

2.6 扎染与其他传统手工印染图案结合的数码模拟创新设计

传统手工印染工艺种类繁多,除了扎染以外还有夹染、蜡染、型印染、卷压染、蓝印花布等,这些印染工艺都有其悠久的历史和各自的艺术魅力。在传统手工印染制作中不同的工艺种类是难以交融并用的,但运用数码技术可以很方便地把不同工艺制作的图案融合到同一款面料的设计中,再通过接版进行模拟印花,从而实现多种传统工艺的融合。图15便是以蓝印花布为主,结合扎染于夹染图案设计而成的,多种工艺的肌理美感融合于一幅图案之中,色彩上也赋予了变化。虽工艺及内容不同,但色彩与风格和谐。

图14 数码模拟绘制的扎染点色线针织织造工艺效果Fig.14 Digital Simulated Knitting Tie-dye Pattern

图15 数码模拟的多种手工印染工艺结合的方巾图案Fig 15 Digital Simulated Kerchief Pattern with a Variety of Hand-dyeing Process

图16是融合多种扎染工艺再结合新疆传统工艺戳模型印染图案设计而成的。为了使图案风格统一协调,对拼接的图案做了相应的色调处理,使其色彩统一和谐,目的是使不同工艺的组接不至于过于生硬。

图16 数码模拟的多种手工印染工艺结合的图案Fig.16 Digital Simulated Pattern with a Variety of Handdyeing Process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完成传统扎染工艺与数码结合的模拟扎染图案设计,所用的软件及表现处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除了Photoshop以外,Painter、Illustrator、Corel DRAW等软件都有各自的优势功能,有时候几个软件需要综合运用,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创意思路而定。模拟设计时为了使图案保持手工扎结的自然肌理,纹样底色一般不用平涂填色,而使用印章工具巧妙地把原图底色复制上去,以保持自然扎结的效果。扎染图案因手工扎结形成的凹凸布面肌理效果,在生产制作中可使用车轧花工艺进行模拟。且设计完成后的图案还要考虑选用何种印花工艺、何种印花材料等最终完成达到预期效果,这才是一个完整设计链的衔接。另外,数码模拟扎染图案设计也可成为传统手工扎染工艺参考图,为传统手工扎染提供直观的设计方案。这里虽然提到众多相关点,但不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所以不再赘述。

3 结 语

纺织产业是中国传统优势产业,在对待传统工艺的态度上不能一味简单地给予否定或肯定,对现代数码技术同样如此。它们需要学科交叉、交融式研究,相互促进。英国“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曾明确指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传统手工扎染工艺品的市场创新定位主要以文化审美为主导方向,现代仿扎染图案工业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都以最小的劳动力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为主要手段之一,而数码技术与传统工艺的优势结合可以同时满足大众的审美与市场需求。由此看来,本研究的工艺创新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具体细节上的工艺与技术的进步,而且还在对待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宏观思路上有了质的飞跃。

[1]鲍小龙,刘月蕊.手工印染艺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42-64.

[2]钟茂兰.民间染织美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84-85.

[3]梁惠娥.艺术染整工艺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5-18.

Creation Design of Traditional Tie-dyeing Technique and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Advantages Combination

LIU Yue-rui, BAO Xiao-long

(Fashion Institute,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 China)

With multi-angle and multi-perspective, in cross or blend subject research direction, under large industrialization production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tie-dye technology and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reasonable retains special meticulous lingering charm of traditional tie-dye patterns while giving full scope to various expression methods of modern digital technology.It finds the advantages bonding point by scientific reasonable innovations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manual and computer, handcraft and technology, individual workshop and large industrialization production,and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mutual complementarities in pragmatic rigorous attitude.

Tie-dyeing technique; Digital technology; Creation design; Cross and blend

TS941.11;J523.2

A

1001-7003(2010)12-0029-06

2010-07-11;

2010-10-07

“东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项目(10D10715)

刘月蕊(1967- ),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纺织品数码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数码技术扎染数码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数码技术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你画成啥样,我就长成啥样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数码技术在当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探析
数码技术与现代插画艺术的融合
数码暗房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