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京剧进课堂”所想到的

2010-11-16 07:09王萌
剧影月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进校园京剧戏曲

■王萌

据报载,在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有这样一个议案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增设京剧艺术教育》,首先在山东代表团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中36名代表积极签名响应。提案后,教育部也决定从2008年3月到2009年7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广东、甘肃等10个省市开展让京剧艺术进小学音乐课堂试点工作,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对此,人们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本文就这一话题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京剧进课堂的社会意义

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是国粹,也是我国实现“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战略目标首先要抓住的“龙头剧种”。把京剧引进课堂,在青少年中普及京剧,这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形式,也为他们接触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利于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感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不过,应该指出的是,从目前这个阶段而言,对于京剧进课堂更应看重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意义。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整个社会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文化,还是教育,强调学习西方者多,而重视弘扬传统者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将传统文化中的标志性因素---作为国粹的京剧纳入教育体系之中,本身就标志着民族文化的自觉。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剧进课堂,确实是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的大好事,本身所具有的导向意义,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甚至于京剧进课堂本身所引起的广泛讨论,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毕竟讨论越充分,它所吸引的关注度就越高,也就越能将各方面对如何弘扬传统文化的思考引向深入。简而言之,京剧进课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青少年欣赏到京剧的美,更是一种培养、一种认知,是转变单一的美育为全方位素质教育的一个实验。

二.京剧进课堂有利于艺术人才的培养

从许多艺术家的生平经历来看,从小培养是造就高质量艺术人才的必要前提。我国乒乓球在国际比赛中之所以能够蝉联冠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乒乓球运动员是从小抓起。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乒乓球运动,为培养选拔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艺术在逐步消失,虽然我国为振兴京剧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京剧至今依然屡振不兴,没有成为主流艺术,而且市场萎缩,风光不在。如何振兴京剧,如何在青少年中普及京剧,不仅成为广大艺术家、教育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更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振兴京剧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其中也有许多成功的典型。如深圳宝安区教育局早在2004年3月开始,就联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京剧院、吉林省京剧院、重庆京剧院、河南京剧团等近十所知名院团,在全区16所中小学开展“京剧进校园”活动。几年来,先后有500多名学生学习京剧,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2006年参加第十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开展连续几届都有学生入选,已有十多名获得“小梅花”金奖。不仅如此,“宝安京剧娃”还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香港、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让京剧这门古老的艺术在今天焕发光彩。

三.京剧进课堂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艺术是我们另一种独特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它能帮助我们发现并获得一个美的世界。京剧中许多内容都是取自经典名著,许多京剧唱段的文字感染力非常惊人。读到“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凋残。往事萦怀难派遣,荒村沽酒慰愁烦。望家乡,去路远,别妻千里音书断,关山阻隔两心悬。”(《野猪林》)一种中国文字独有的美跃然而出,彰显了京剧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流行音乐也有吸取京剧养分者,在流行乐坛为人称道的《北京一夜》,以及周杰伦为电影《霍元甲》创作的主题曲等,都融入京剧唱腔而取得中西合璧、古今相通的效果,因别具一格的“中国风”而脍炙人口,让青少年由此领略了京剧的魅力。京剧进课堂是学校文化育人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是给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广阔的审美平台,去发展他们审美思维的能力,从而升华他们的一片精神天空。多彩的服饰让青少年感受了色彩美,婉转的唱腔让青少年感知了韵律美;夸张的造型展示着人物风姿;凝炼隽永的唱词蕴含着传统文化无穷的意象,京剧作为国粹,其中的文化底蕴是其他课外活动无法媲美的,将京剧艺术与素质教育结合,让青少年享受艺术阳光,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是学校“才、情、趣综合教育”课题的探索方向。

四.京剧进课堂应拓宽多元文化的选择

从“京剧进课堂”,很多人引申到了“戏曲进校园”,认为戏曲艺术和素质教育的交融应该从一个更为广阔的大文化视野来观照。在“京剧进课堂”之外,还应双轨并行地开展包含各类地方戏的“戏曲进校园”活动。这样,既表现出对教育导向性的认可,又体现了对文化多元化的尊重。作为“京剧进课堂”的有益补充,因而“戏曲进校园”更具现实意义,理应受到更密切的关注和更大力的支持。

与规范化的“京剧进课堂”不同,“戏曲进校园”应突出灵活、自由的特点,遵循不限年龄、阶段、剧种、曲目、方式和形式的原则。不仅包括中小学、而且包括各类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有更充裕的自由时间、更良好的艺术感悟力和理解力、更广阔的校园文化活动场所。因而,大专院校理应成为“戏曲进校园”的重要阵地。与中小学中简单的京剧赏析课相比,大学里的戏曲研习不仅条件成熟,而且效果显著。依托于中文、艺术等人文学科,高等院校不仅可以开设多层次的戏曲课程,而且可以成立形式多样的戏曲研习社或兴趣小组。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由大学生自发组织的戏曲社团,不仅影响大,而且水平高,充分体现出大学校园在普及戏曲艺术、弘扬传统文化方面的巨大潜力与活力。

一个民族,学艺术的人越多,这个民族就越有活力;一个国家,自愿从事艺术事业的人越多,这个国家就越富于创造精神。据说在俄罗斯,每个家庭都有普希金的诗集。在欧美,歌剧十分普及。诗集与歌剧,都是他们的“国艺”。同样,京剧在中国的地位相当于西方的歌剧,它既是大雅的,也是大俗的。京剧进课堂,必将会引发一连串关于艺术素质教育的积极反应,必将会成为一道最鲜活、最亮丽、最关注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进校园京剧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经典彩调进校园
长沙作家进校园鼓励孩子们写出别开生面的好文章
舞龙舞狮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