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甜菜夜蛾发生动态监测

2010-11-27 02:47王香萍钟伏付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0年5期
关键词:虫量诱剂荆州市

王香萍,张 丽,钟伏付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司升云,周利琳

(湖北省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5)

荆州市甜菜夜蛾发生动态监测

王香萍,张 丽,钟伏付

(长江大学农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5)

司升云,周利琳

(湖北省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5)

应用性诱剂法和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对湖北省荆州市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成虫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应用棋盘式取样法对甘蓝田甜菜夜蛾幼虫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甜菜夜蛾成虫在荆州市1年发生4个高峰,分别在7月29日至31日、8月27日至9月2日、10月6日至10月10日和11月6日至12日;在甘蓝田幼虫1年有2个高峰,分别是8月30日至9月5日和10月11至25日。

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性诱剂;频振式杀虫灯;种群动态;监测

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Hübner)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从北纬 57°至南纬 40°之间都有分布,在亚洲、澳洲、美洲、非洲及欧洲均有严重危害或成灾的记录。1986 年以来,甜菜夜蛾在我国发生危害的地区逐渐扩大,成灾频率和程度也越来越重[1]。近几年来甜菜夜蛾已发展成为农业上的重要抗性害虫,在我国许多地方暴发成灾,危害遍及多个省市。甜菜夜蛾具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我国观察到甜菜夜蛾突增的报道[2];Feng 等[3]用雷达观测了甜菜夜蛾在华北地区的秋季迁飞。湖北省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为了解其在甜菜夜蛾在由南向北迁飞过程中是否起着连接作用,本研究对荆州市周年甜菜夜蛾的发生动态进行监测,以期为甜菜夜蛾的迁飞提供参考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甜菜夜蛾性诱剂及诱捕器:诱捕器采用宁波纽康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通用型诱捕器。诱芯采用宁波纽康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PVC基质缓释长效诱芯(测报型)。

甜菜夜蛾灯诱采用佳多PS-15Ⅱ频振式杀虫灯(河南汤阴佳多科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1.2 试验方法

(1)甜菜夜蛾成虫监测 性诱法: 监测点选择在荆州市郊蔬菜基地,蔬菜区域生产面积1.0 hm2,设置3只诱捕器,呈等腰三角形放置,每诱捕器中放1枚诱芯,每2个诱捕器间距为50 m 以上,诱捕器放置高度超出蔬菜作物20 cm。每2 d调查诱捕到的成虫数。统计后的成虫进行去除处理,不再活着放入环境中。诱芯每月更换1次,3枚诱芯错时更换。如1号诱芯在4月5日更换,则2号诱芯在1号诱芯更换10 d 后更换,即4月15日更换,依次类推。

灯诱法:在空旷、便于进出调查的田边安装测报灯,周边无干扰光源。蔬菜生产区域面积至少3.35 hm2,设置1只诱集灯。每日检查灯下成虫数量。

(2)幼虫种群消长动态调查 以甘蓝为主,在监测到成虫后开始,每5 d调查1次,直至结束。调查地块面积667 m2,不施任何农药。采用棋盘式10点取样法,苗期每点10株共100株,成株期每点5株、共50株,在清晨(或傍晚)调查幼虫数、卵块数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性诱剂监测的甜菜夜蛾成虫发生动态

荆州市性诱剂从5月17日开始诱到成虫,但是5月份到6月份成虫数量很少,在5月中旬和6月中旬单个诱捕器诱到的虫量最高分别为4头和6.3头。7月份诱捕到的成虫数量一直比较低,至7月底成虫诱捕数量开始突然增加,在7月31日达到高峰,平均诱捕虫量为每诱捕器55头,开始进入第1个高峰,8月份诱捕虫量维持在每诱捕器30~40头。在8月底至9月初进入甜菜夜蛾的第2个成虫高峰期,诱捕虫量最高达每诱捕器153头。9月份虫量保持在每诱捕器50~80头,至10月初又进入第3个高峰,在10月8日诱捕虫量达到每诱捕器140.3头,此后甜菜夜蛾性诱剂的诱捕虫量开始逐渐下降,10月期间诱捕器虫量主要在每诱捕器20~40头之间。至11月中旬诱捕虫量又达到第4个高峰,在11月8日诱捕虫量达到每诱捕器140头,11月份后期又逐渐下降,至12月初仍有成虫(图1)。

图1 2009年荆州市性诱剂引诱甜菜夜蛾成虫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Figure 1 Population dynamic of 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 adult monitored with sex lure in 2009 in Jingzhou City

2.2 频振式杀虫灯对甜菜夜蛾成虫诱捕的时间动态变化

杀虫灯对甜菜夜蛾诱捕的灵敏性远小于性诱剂。7月3日首次在杀虫灯下发现甜菜夜蛾成虫,随后数量一直也不高, 8月份数量有所上升,至8月底具有第一个诱捕高峰,9月份和10月份诱捕数量一般在15头以下,至11月初才有第二个高峰,此后诱捕数量很低,至11月底诱不到甜菜夜蛾成虫(图2)。

图2 2009年荆州市灯诱甜菜夜蛾时间动态变化Figure 2 Population dynamic of 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 adult monitored with Jiaduo multi-frequency vibration-killing lamp in 2009 in Jingzhou City

2.3 荆州市甜菜夜蛾幼虫数量动态变化

甘蓝上最早发现甜菜夜蛾幼虫在8月5号,幼虫在甘蓝上有两个高峰,分别在9月初和10月中下旬,虫口密度约为36头/百株和72头/百株(表1)。

表1 荆州甘蓝田甜菜夜蛾幼虫的动态变化Table 1 Population dynamic of Spodoptera exigua Hübner larva in cabbage field in Jingzhou City

3 小结与讨论

在荆州市应用性诱剂监测甜菜夜蛾有4个高峰期,分别在7月底、9月初、10月初和11月中旬。在第1个高峰期之前具有较长时间的低虫口数量。而应用频振式杀虫灯监测灵敏度远低于性诱剂,而且由于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的害虫种类较多,有时对鳞翅目昆虫的翅损害严重,使得甜菜夜蛾的鉴定也较为困难,容易产生误差。在成虫监测时最好应用性诱剂。

甜菜夜蛾幼虫食性杂,其数量变化在不同寄主上的变化不同,在不同地区嗜食的寄主种类有所不同,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产卵和发育不同[4]。在荆州早期虽然有寄主植物甘蓝,但是在甘蓝上只有2个幼虫高峰,与成虫的4个高峰不一致,可能原因其一是甜菜夜蛾第一个成虫高峰的后代在其他寄主植物上,其二是最后一个成虫高峰为北迁过来的,在荆州不能形成幼虫高峰,这需要进一步调查,同时汇总其他地方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本研究也表明对杂食性昆虫幼虫的调查不能通过在单一的寄主上的动态变化判断其在某一个地区的发生世代和高峰情况。

[1]罗礼智,曹雅忠,江幸福. 甜菜夜蛾发生危害特点及其趋势分析[J]. 植物保护,2000,26(3):37~39.

[2]戴率善,李宗冠. 徐州地区甜菜夜蛾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22(5):3~7.

[3]Feng H Q,Wu K M,Cheng D F,etal. Radar observation of the autumn migration of the Beet armyworm,Spodopteraexigua,and other moths in northern China[J]. Bulletin of Entomology Research,2003,93:115~122.

[4]张 娜,郭建英,万方浩,等. 甜菜夜蛾对不同寄主植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J].昆虫学报,2009,52 (11):1229~1235.

2010-03-12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803007)

王香萍(1975-),女,湖北钟祥人,理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昆虫生态及害虫治理.

10.3969/j.issn.1673-1409(S).2010.02.001

S433.4

A

1673-1409(2010)02-S001-03

猜你喜欢
虫量诱剂荆州市
安徽北部小麦田草地贪夜蛾发生情况及田间防治试验
捉迷藏比赛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棉盲蝽的效果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利用虫情测报灯探索害虫发生规律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诗祖文魂百代传一一首届“中华诗人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行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生态哲学视域下的“人水和谐”城市建设——以荆州市为例
不同性诱剂对果树害虫防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