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研究概况

2010-12-06 07:25杨志坚袁弟顺陈凌华程租锌许明岳文杰2
中国茶叶加工 2010年1期
关键词:杨梅抗氧化研究

杨志坚袁弟顺陈凌华程租锌许 明岳文杰2,

(1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 2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 3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研究概况

杨志坚1,2,3袁弟顺1,2*陈凌华3程租锌1许 明1岳文杰2,3

(1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技术合作中心 2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 3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藤茶是我国民间饮用较广的一种代用茶,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保健功能而广受欢迎。二氢杨梅素是藤茶中的主要功能性成分,本文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理化性质、提取纯化方法、测定方法以及主要生理保健功能展开了阐述。并对开展高二氢杨梅素含量的藤茶方面的研究作了展望。

藤茶 二氢杨梅素 保健功能

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为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的嫩茎叶,又名甜藤茶。藤茶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江西、福建等省区[1]。藤茶中主要的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以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最高[2]。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又名双氢杨梅树皮素、福建茶素、白蔹素、蛇葡萄素等。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具有抗氧化、抑菌、提高免疫力、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血栓、抗肿瘤、消炎等重要生理保健功能。

1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理化性质

二氢杨梅素 (3,5,7,3′,4′,5′-六羟基-2,3-双氢黄酮醇,dihydromyricetin,DMY)是一种多酚羟基双氢黄酮醇,又称蛇葡萄素,属黄酮类化合物。二氢杨梅素的结构式如下:

何桂霞等[3]研究发现藤茶春夏幼嫩茎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达到样品干重的20%以上,幼叶中的心叶可达40%以上。林淑英等[4]对二氢杨梅素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发现二氢杨梅素溶液易发生氧化,稳定性较差,在温度不超过100℃,加热时间不超过30min以及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可保持其化学结构稳定,而过渡态金属离子Al3+、Fe3+、Cu2+等对二氢杨梅素的氧化则起到诱导催化作用。

2 藤茶二氢杨梅素提取和纯化方法

二氢杨梅素在25℃水中溶解度为4%,热水中溶解度更大;易溶于乙醇及丙酮,极微溶于醋酸乙酯。目前,对二氢杨梅素的提取方法研究比较多,主要根据二氢杨梅素的理化性质采用相应的提取方法。如张友胜等[5,6]利用“增温溶解,保温过柱,温水解吸”的方法研究得出,在适宜温度范围50~70℃内,60℃效果最好,该方法能很好地将70%左右的二氢杨梅素提纯到80%;提纯二氢杨梅素时,单位数量的D-16大孔吸附树脂处理料液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料液中二氢杨梅素的纯度。过柱时上柱料液浓度、过柱速度以及解吸时水的流速对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均有影响。选择的适宜条件分别为5mg/mL的上柱料液浓度、2BV/h的过柱速度、6~10BV/h的水解吸速度。

利用重结晶可以制备高纯度的二氢杨梅素。杨铃等[7]通过微波法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萃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提取温度95℃,微波辐射时间为15min,料液比为1:20时二氢杨梅素的提取率最高。姚茂君等[8]进一步对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二氢杨梅素进行研究,发现在40℃下,以液料体积质量比为15mL∶1g,以体积分数65%乙醇溶液为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40min,目标物二氢杨梅素的一次提取率可达93.1%,优于常规的热提取法。李卫等[9]也开展了温度对密闭微波提取二氢杨梅素影响的研究,在温度低于80℃时,提取率很低,温度大于80℃小于11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提取率呈上升趋势,110℃达到最高。

谭斌等[10]通过对二氢杨梅素纯化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添加活性炭的方法,工艺相对简单,操作比较方便,但成本增加,易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水提醇溶法纯化二氢杨梅素,方法简单,但设备相对复杂一些,且工艺中使用了乙醇,增加了成本。利用水提石油醚萃取纯化二氢杨梅素主要缺点是最后成品中可能含有少量有机溶剂,从而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应用范围,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纯化二氢杨梅素,方法方便,处理量大,能连续生产,但其主要缺陷是过柱时要求保温,且涉及树脂再生等问题。高速逆流色谱法纯化可以一次性获得高纯度样品,但缺点是样品处理量少,难以一次性获得大量样品。因此,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法在应用于化学成分的分离提纯时,应尽可能地与其它常用分离方法互补进行。微波动态是一种新型的提取方法,采用微波动态循环阶段逆流提取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的方法,可以保证使提取中的固液相二氢杨梅素的浓度差在单位时间内保持在较高的水平[11]。

不同二氢杨梅素的纯化方法,各有各的优缺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及二氢杨梅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宽,对二氢杨梅素的纯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可以选择高精密的设备来纯化二氢杨梅素,以得到高纯度的二氢杨梅素,如可以采用制备型色谱柱,同时通过控制流动相溶剂种类、流动相的配比、流动相的流速及保留时间来分离纯化高纯度的二氢杨梅素。

3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测定方法

二氢杨梅素的测定方法有红外光谱法[12]、DSC差热扫描法[13]、质谱法、高效逆流色谱法[14]、高效液相色谱法[15]、薄层扫描法等。

杨铃等[12]采用红外光谱法对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鲜明地鉴别有机物并对结构进行分析,它通过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以及峰的形状提供化合物的结构信息,其中以吸收峰的位置最为重要。何桂霞等[15]用HPLC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的藤茶二氢杨酶素含量,用HPLC法采用NovapakC18柱(150mm×4.6mm,5μm),甲醇-水-磷酸(27∶73∶0.1)为流动相,流速为 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90nm;柱温为25°C,结果表明本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7%,RSD为1.68%。5月份藤茶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达27.8%~31.2%;叶中含量高于茎中3~4倍。

随着藤茶二氢杨梅素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要求缩短前处理的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因此必须探索开发出二氢杨梅素前处理柱来缩短前处理的时间,既能保证萃取物的洁净、稳定,又能缩短前处理的时间;同时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能快捷、准确地测定藤茶二氢杨梅素的含量。

4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保健功能

4.1 抗氧化

二氢杨梅素有着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和潜在的激发细胞活力的功效[16]。郭清泉等[17]通过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法探讨二氢杨梅素抗氧化机制,确定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活性中心在其分子结构的B环 3′,4′,5′位连酚羟基上。 通过研究发现量子化学计算手段确定二氢杨梅素的各量子化学参数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确定了影响物质抗氧化活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二氢杨梅素分子的抗氧化活性中心。

杨书珍等[18]研究了二氢杨梅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二氢杨梅素具有良好的抗油脂氧化的能力,抗氧化效果优于儿茶素、大豆异黄酮、葛根异黄酮,与TBHQ(特丁基对苯二酚)的抗氧化效果相近。张友胜等[19]通过对二氢杨梅素进行化学修饰,制备了既能溶于油脂又具有较好抗氧化作用的二氢杨梅素硬脂酸酯。

4.2 抑菌作用

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具有很好的抑菌作用,故在食品加工与贮藏方面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前景。萧力争等[20]研究二氢杨梅素对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抑菌活性和最低的抑菌浓度,结果发现二氢杨梅素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不超过1.76g/L,在酸性或弱碱性环境中比在中性和强碱性环境下的抑菌活性更强。杨书珍等[21]对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效果进行研究,发现二氢杨梅素对牛奶酸败菌和青霉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优于常见的防腐剂苯甲酸。

4.3 免疫作用

藤茶二氢杨梅素具有明显的免疫作用。二氢杨梅素能显著提高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溶血素含量,增强免疫功能[22]。谢鹏等[23]研究发现二氢杨梅素(DMY)对肉鸡免疫机能的影响可能存在量效关系:二氢杨梅素在低于0.05%添加剂量的情况下对肉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4.4 降血脂、降血糖

藤茶具有良好的降血脂、降血糖功能。陈玉琼等[24]通过对二氢杨梅素的降血脂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二氢杨梅素对高脂血症小鼠体重有明显减轻作用;二氢杨梅素能不同程度降低小鼠血清TC、TG、LDL-C、MDA 含量,提高血清 HDL-C 含量及SOD活性,降低肝系数。肝脏病理学观察表明,喂饲藤茶中的二氢杨梅素小鼠肝细胞变性、肿胀的程度减轻。郑成等[25]通过以藤茶叶为原料,采用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二氢杨梅素的降血糖效果,结果发现二氢杨梅素对高血糖模型小鼠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

5 展望

我国拥有丰富的藤茶资源,随着对藤茶研究的不断深入,二氢杨梅素成为藤茶研究的热点。特别是二氢杨梅素的降血脂、抗氧化和防腐作用等成为研究的重点。因此,必须开展对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筛选出高二氢杨梅素含量的藤茶品种和研究出高二氢杨梅素含量的藤茶加工工艺,同时研究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最佳提取方法、纯化方法,为二氢杨梅素的开发与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藤茶中二氢杨梅素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扩展更大的空间。

[1]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补编(第2册).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353.

[2]王承忠.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及稳健统计技术[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2004, 40:7-21.

[3]He GX(何桂霞),Pei G(裴刚),Zhou TD(周天达) , et al.Determination of total flavonoids and dihydromyricetin in Ampelopsisgrossedentala(Hnad-Mazz)W.T.Wang[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a Medica(中国中药杂志),2000,7:423-425.

[4]林淑英,高建华,郭清泉,等.二氢杨梅素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4,23(2):17-44.

[5]张友胜,杨伟丽,胡自勇.“增温溶解,保温过柱,温水解吸”提制二氢杨梅素 (一)[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3):50-53.

[6]张友胜,杨伟丽,胡自勇.“增温溶解,保温过柱,温水解吸”提制二氢杨梅素 (二)[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4):38-41.

[7]杨铃 ,郑成,韦藤幼.从藤茶中提取二氢杨梅素的微波萃取工艺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17(5):636-638.

[8]姚茂君,黄继红.二氢杨梅素的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工艺[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26(3):20-23.

[9]李卫,郑成.温度对密闭式微波辅助提取二氢杨梅素的影响[J].广州化学,2007,35(1):21-23.

[10]谭斌,周双德,张友胜.二氢杨梅素纯化方法的比较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8,24(7):631-634.

[11]李卫,郑成,宁正祥.微波动态循环阶段连续逆流提取二氢杨梅素[J].化工学报,2006,57(2):376-379.

[12]杨铃,郑成.正交实验设计优选二氢杨梅素的提取工艺[J].食品工业科技,2005,26(5):95-97.

[13]宁正祥,战宇.二氢杨梅素葡萄糖苷的合成及对糖尿病的疗效[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5,24(6):92-110.

[14]Du QZ,Chen P.Preparative separation of flavonoid glycosides in leavesextract of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using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J], J.Chromatogra.A,2004,1040:147-149.

[15]何桂霞,裴刚,杨伟丽,等.HPLC测定藤茶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的二氢杨酶素含量[J].中成药,2004,26(3):210-212.

[16]张志坚,张晓元,李国林.二氢杨梅素对细胞等氧化伤害时的保护作用[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30(2):99-112.

[17]郭清泉,林淑英,周立清,等.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法探讨二氢杨梅素抗氧化机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7(2):131-133.

[18]杨书珍,张友胜,彭丽桃,等.二氢杨梅树皮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4,19(2):82-84.

[19]张友胜,肖更生,陈卫东.二氢杨梅素硬脂酸酯的合成及其抗油脂氧化特性研究[J].2006,18:260-262.

[20]萧力争 ,郭维 ,刘素纯,等.茶叶提取物与二氢杨梅素抑菌活性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2):239-242.

[21]杨书珍,张友胜,宁正祥.二氢杨梅素对几种食品常见菌的抑制效果[J].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利用,2004,15(1):40-42.

[22]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广西瑶族藤茶中双氢杨梅树皮素的保肝作用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3):155.

[23]谢鹏,张敏红,郭晔,等.二氢杨梅素对肉鸡免疫机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J].中国兽医杂志,2004,40(5):41-43.

[24]陈玉琼,倪德江,程倩,等.藤茶总黄酮及二氢杨梅素降血脂作用研究[J].茶叶科学,2007,27(3):221-225.

[25]郑成,丘雅茹,招燕红,等.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中试规模微波提取及降血糖作用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07,6(6):26-31.

2010-01-03

杨志坚(1981-),男,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品质研究。

*通讯作者:yandisun@163.com

猜你喜欢
杨梅抗氧化研究
清欢杨梅酸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6000倍抗氧化能力,“完爆”维C!昶科将天然虾青素研发到极致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逍遥散对抑郁大鼠的行为学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杨梅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水麻果多酚的提取纯化及其抗氧化、抗肿瘤活性作用
腊月杨梅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