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科学名词定名的几点原则

2010-12-31 23:12俞卫平周诗健
中国科技术语 2010年3期
关键词:气象学译法习惯性

俞卫平 周诗健

大气科学名词定名的几点原则

俞卫平 周诗健*

多年来,按照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名词审定原则,一些研究者陆续开展了大气科学名词定名方面的研究工作,而在海峡两岸的名词交流工作方面,大气科学名词的两岸交流工作也是开展比较早的学科之一,取得了较大成果。作为审定工作的参与者,笔者认为在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和两岸交流工作中,应该把握科学性、简明性、习惯性和从属性等几个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大气科学名词定名最重要的前提。一定要正确理解名词的含义后才能定名适当,对含义理解的偏差往往导致定名的不当,这在以往是不乏其例的。反之,含义理解正确了,定名主要考虑修辞、系统性和习惯性等方面,相对容易处理。

美国气象学会2000年版的《气象学词汇》收集了许多新词汇并且详加注释,给大气科学名词的定名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当然,时间又过去了9年多,新词仍不断产生。因而该书也会有一些差错与不足的地方,不能完全局限于它。

现举几例与科学性有关的名词定名。

(1)与 bulk有关的几个名词。bulk average是气象变量对某一层 (如对流混合层)整个垂直厚度进行平均,总体平均值常常取为该气象变量在整层中的理想值,是一种不考虑该层变化的简化处理方法。由这点出发,对总体法 (bulk method)、粗混合层模式 (bulk mixed layermodel)、粗里查森数 (bulk Richardson number)、总体输送系数 (bulk transfer coefficient)等的定名就会有所理解,原义都没错。“总体、整体、粗”(相对于考虑该层的细致结构而言)只是修辞的差别。定名时应考虑的是在不影响习惯性的前提下将其系统化。

(2)Total Totals index。它是估计对流风暴活动性的几种指数之一,可从探空曲线上求得,是1972年 Miller提出的。全总指数 TT=VT+CT,这里VT是垂直总指数 (Vertical Totals index),CT是交叉总指数 (Cross Totals index)。根据以上释义,它是两项总体指数之和,所以以往有叫“总总指数”的,仅叫“总指数”不能概括全义,也有称为“全总指数”的,但也不太满意,看来只有叫“TT指数”比较恰当。

(3)guttation。《气象学词汇》定义为 The water exuded from leaves as a resultof rootpressure(由于根部压力造成植物叶子的渗水),这里强调的是水。再根据该词出处的《植物学词汇》,也可查到 guttation定名为“[叶尖]吐水”,因而用在此处也是确切的。

(4)barrier layer。按《气象学词汇》的说明,它是海表混合层底部与温跃层之间的区域(30~80 m深度间),它的作用是阻挡了热量向海洋深处的传递。按此定义,barrier layer命名为“阻挡层”“障碍层”均可,不涉及地物的“地障层”。

(二)简明性

中英文字面一一对应的简明定名最易为大众接受,以往这方面比较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大气边界层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南极臭氧洞(antarctic ozone hole)、对流尺度 (convective scale)、动量交换 (momentum exchange)、能量守恒 (energyconservation)、冷锋 (cold front)、暖脊 (warm ridge)、暖舌 (war m tongue)、地转风 (geostrophic wind)、云街 (cloud street),等等。名词叫开了,也有了特定的含义,便于推广使用。

根据简明性的原则,有些词定名可采用此法。如 cloud gun可定为“云枪”,为防止初期误解,可写作“[取样 ]枪”或“[探]云枪”。buffer factor可定为“缓冲因子”,bubble high可定为“泡沫高压”或“气泡高压”,它们是具有特殊含义的名词。

(三)习惯性

海峡两岸在词汇使用方面有些习惯性的差别,这只能通过先对照,后习惯,逐渐加以理解来解决。

以“气候变化”(cl imate change)为例,此词在当今世界已很风行,气候变化也已受到各国政府、科学界及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当初定名时由时任大气科学名词委主任章基嘉院士主持讨论,召集了有关方面的多位专家讨论了一天,参考了当时世界气象组织编写的《国际气象学词典》(1992版),最后确定了气候变化 (climatic change)、气候振荡(climatic oscillation)、气候振动 (climatic fluctuation)、气候演变 (climatic revolution)、气候变率 (climatic variability)、气候变迁 (climatic variation)等相近词汇的定名和定义。

在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中,也不乏实例。如digit大陆多称“数字”“数码”,台湾称“数位”;remote sensing大陆称“遥感”,台湾称“遥测”;image大陆称“图像”,台湾称“影像”;information大陆称“信息”,台湾称“资讯”;resolution大陆称“分辨率”,台湾称“解析”。这些习惯性的词汇差异,以及由它们衍生出来的大量其他词汇只要对照出来,也是不难理解的。

就这类问题,特别要提到的是 air quality,大陆称“空气质量”,容易与 airmass(空气质量)混淆。但就中文词汇“质量”本身而言,它具有两重意思,一是物质构成数量方面的质量(mass),一是物质构成品质的质量 (quality)。air quality我们原来也曾定名“空气品位”,但未被群众接受,尤其是现在电视台上天天有环保局的“空气质量”播报,群众已经耳熟能详不会误解了。在此情况下,也只有“约定俗成”叫“空气质量”了。

其实名词定名是为了标准化,为了统一,但它同真正的规范也不完全一样,就像矢量与向量(vector),参量与参数 (parameter),说不上孰优孰劣,只是习惯使然。《气象学词汇》中也有大量同义而不同称法的名词如 same as、also called满书皆是。polarization原定名为极化 (无线电波中)与偏振(光波中),但也常常混用。即便已定好名的如noise噪声(不能叫“噪音”,音是音乐,是规则的声音,只有声才是嘈杂之声,是干扰),在正规出版物中也往往混用,有待进一步纠正。再如几率、机率和概率(probability),现在一律提倡用“概率”,几率作为概率的旧称,而机率则属于错字,这些也是易引起混淆,须待时日逐渐统一的。

(四)从属性

随着大气科学的快速发展,它向各个学科的渗透越来越多,涉及其他学科的名词术语也越来越多。按照全国科技名词委的规定,这类新名词要遵从原学科的定名,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大气科学不能不顾历史,自己再另行定名。

这次列出的新词中,如 birefringence(双折射,物理定名)、dichroism(二向色性,物理定名;二色性,化学定名)、bistatic radar(双基地雷达,电子学定名)等,都要考虑它们主学科的定名。

还要说明一下的是 Knudsen number,原来大气科学定名“努森数”,理据是 K不发音,但物理学和化学中该人名都译为“克努森”,《世界姓名译名手册》中也写为 Knudsen克努森[德、挪 ],所以这里译为“克努森数”既服从主科学,也服从多数。

人名、地名的译法,是相当麻烦的问题,没有很多道理可讲。我们主要根据主学科的习惯译法,如多普勒 (Doppler)、傅里叶 (Fourier)、菲涅耳 (Fresnel)、惠更斯 (Huygens)、瑞利 (Rayleigh)、开尔文(Kelvin)、亥姆霍兹 (Helmholtz)、基尔霍夫 (Kirchhoff)、高斯 (Gauss)等都是有名的物理学家或数学家。有些不常见经传的人名则根据出版单位规定的《世界姓名译名手册》译出。有些词汇的译法如贝塔(beta)、泰罗斯 (Tiros),也都是其他学科的习惯译法,我们只能照章采用。

N04;P4

B

1673-8578(2010)03-0007-02

*俞卫平作者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气象》杂志专职副主编、编审;周诗健作者系中国气象出版社编审。

猜你喜欢
气象学译法习惯性
老年习惯性便秘该如何治疗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黑龙江省气象学会举办2020年防雷技术个人能力认定考试
出人意料的气象学结论
问天人——记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大气科学(气象学)
正反译法及其原则
中西医结合治疗习惯性流产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