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护结合提高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认知度的调查

2011-01-09 05:32宋福鱼翟所迪张洪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北京市009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北京市009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北京市009
中国药房 2011年40期
关键词:认知度护理部注意事项

宋福鱼,翟所迪,张洪君,杨 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北京市009;.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北京市 009;3.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北京市 009)

美国药物安全使用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于1995-1996年进行了一项高危药品的相关研究[1,2]。结果表明,大多数使患者严重受创或导致患者死亡的用药差错仅涉及到一小部分较特殊的药物。ISMP将这些具有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高风险药物列为高危药品(High-alert medications/High-alert medications)。2008年,ISMP公布了包括麻醉剂、抗凝血药在内的19类高危药品,以及包括胰岛素在内的13类特殊高危药品[3]。这些药品的使用涉及诸多环节。护理人员作为一个占医务人员总数1/3以上的群体,站在临床工作的最前线,直接执行医嘱对患者用药,因而其对高危药品的认知度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密切相关。然而,由于临床护师专业知识受限,用药职责不明确,在用药管理及使用中存在许多不合理问题。因此,临床护师除了需全面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及护理操作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药学知识,明确用药职责[4]。与此同时,医院的临床药师因具有较深厚的药物知识功底,这一优势若与护理部相结合,给护理人员提供用药指导、药物知识培训,将会对高危药品知识在护理人员中的普及起到积极有力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对我院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知度作出评估,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最后仍以随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估,以加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警惕性和认知度,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干预前、后我院某2次护理部会议的与会人员,发放基线问卷和随访问卷,统计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知识认知度的干预前基线数据和干预后随访数据。干预措施适用于全体护理人员。因前、后2次参会人员及人数不完全相同,因此分别对前、后2次参与问卷调查人员的职称、学历、工作年限做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参与调研的护理人员基本信息(n)Tab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nurses involved(n)

由表1可见,干预前、后参与调研的护理人员职称、学历、工作年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基线期调查 采用药师自行设计的高危药品知识问卷,该问卷经过数名医师、药师、护师试做和改进,并经过1名主任药师、1名副主任药师、1名主任护师指导和认可。调查内容为:知晓高危药品和特殊高危药品的种类数、高危药品概念、用法用量、过量解救及注意事项、护理注意事项、配伍及配伍禁忌、相互作用、适应证、禁忌证、药物储存等共10类指标。基线问卷(即干预前问卷)发放方式:随机选取某次护理部会议发放问卷,会议结束后回收。数据由专人整理,双人录入并进行检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1.2.2 干预措施 充分利用资源,药护配合。1)加强宣传教育:由高级职称药师在护理部会议上开展高危药品讲座;通过现场和电子邮件的形式为护理人员发放高危药品知识材料,内容包括:高危药品目录、特殊使用人群、药物相互作用、输注条件、配伍禁忌、使用禁忌证、存放条件等;护理人员提出问题,药师针对性解答。2)病区的高危药品使用带有清晰醒目标志的高危药品特殊包装;除了医院常规双人核发药物以外,高危药品还设专门人员核发;药师向护理人员和患者,以及护理人员向患者交代药品使用时,着重将高危药品使用注意事项交代清楚。3)药剂科与护理部达成共识,共同监督高危药品的使用,并由护理部在护理大会上组织高危药品知识学习,促使护理人员提高对高危药品的警惕性和关注度。

1.2.3 随访期调查 干预措施实施半年以后仍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随访,问卷形式、内容与基线调查相同,分析干预后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1.3 评分方法

干预前、后分别对被调查对象所答问题进行评分。每个题目满分2分,答对得满分,部分正确得1分,错误不得分,总分5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以x ±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总体认知度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总体认知度统计详见表2。

表2 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总体认知度(±s)Tab 2 Cognition degrees of nurses on high-alert drug(s±s)

表2 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总体认知度(±s)Tab 2 Cognition degrees of nurses on high-alert drug(s±s)

类别高危药品知晓种类数/种特殊高危药品知晓种类数/种高危药品知识答卷总分/分基线平均值10.37±4.726 4.25±2.525 12.61±4.838随访平均值14.95±3.369 9.38±2.388 36.15±7.042

由表2可见,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种类数、特殊高危药品知晓种类数以及对高危药品的认知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2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使用知识的认知度

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使用知识的认知度统计详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使用知识的认知度(±s)Tab 3 Cognition degrees of nurses on usage knowledge of high-alert drug(s±s)

表3 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使用知识的认知度(±s)Tab 3 Cognition degrees of nurses on usage knowledge of high-alert drug(s±s)

题目类别概念用法用量1用法用量2用法用量3用法用量4用法用量5用法用量6用法用量7解救及注意事项1解救及注意事项2解救及注意事项3护理注意事项1护理注意事项2护理注意事项3配伍禁忌1配伍禁忌2相互作用1相互作用2相互作用3禁忌证1禁忌证2适应证1适应证2储存题号P 1681 2 21 23肿瘤科24肿瘤科29妇产科7 18 19 9 17 30麻醉科10 14 11 26内分泌科28内分泌科15 27内分泌科16 25心血管内科13基线得分平均值0.39±0.624 0.62±0.923 1.18±0.983 0.26±0.677 0.22±0.634 0.26±0.517 0.26±0.508 0.04±0.272 0.51±0.876 0.38±0.738 0.01±0.158 0.12±0.486 0.04±0.272 0.16±0.537 1.01±0.396 0.80±0.559 0.41±0.505 0.08±0.308 0.40±0.504 0.48±0.514 0.24±0.649 1.26±0.955 0.42±0.821 1.45±0.882随访得分平均值0.65±0.683 1.82±0.569 1.24±0.975 1.76±0.646 1.81±0.586 1.71±0.676 1.53±0.645 1.42±0.909 1.66±0.755 1.75±0.660 1.41±0.914 1.88±0.472 1.82±0.569 1.82±0.569 1.65±0.490 1.64±0.539 0.42±0.540 1.64±0.649 1.46±0.830 1.58±0.728 0.69±0.955 1.20±0.983 0.45±0.836 1.29±0.959<0.05<0.001 0.617<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 0.843<0.01<0.01<0.01<0.01 0.559 0.809 0.126

由表3可见,题目8、13、16干预前认知度相对较高(59.0%、72.5%、63.0%),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题目11、25干预前认知度较低,干预后也无显著变化(P>0.05);其余19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高危药品的使用几乎覆盖了临床的各个科室,但干预前高危药品知识问卷的基线得分分别为:高危药品概念正确率为19.5%;用法用量得分率为20.3%;解救及注意事项得分率为15.0%;护理注意事项得分率为5.3%;配伍禁忌得分率为45.3%;相互作用得分率为14.8%;禁忌证得分率为18.0%;适应证得分率为42.0%;储存条件得分率为72.5%。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知度亟待提高。

另外,由于部分药品只涉及个别科室,因此在问卷中将这部分药品的题目单列。因此,高危药品知识平均得分率为22.9%,而肿瘤、麻醉、妇产、内分泌、心血管内科这类科室用药的平均得分率为11.6%。

3 结果分析

由调查结果可见,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概念缺乏清晰的认识,对于高危药品的使用知识也存在相当大的欠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引起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关注,问卷本身既使得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概念、种类以及使用知识有了具体、详细的了解;也能够及时发现药品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同时也使得药学人员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提供药物信息服务,使干预更加具体、有效。随访问卷显示,通过各项干预措施的实行,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认识整体上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4 完善措施

提高高危药品在医务人员中的认知度,降低用药差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应持之以恒,不断调整、完善、提高。因此,干预应争取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如,通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颁布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知识的培训;成立高危药品专门小组对各科室的用药情况定期检查等,均可从制度上保障高危药品的合理使用。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促进护理人员加强高危药品的学习。例如,定期举行高危药品用药讲座;全院范围内举办高危药品用药知识竞赛;化被动为主动,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学习等,均可提高高危药品知识在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的认知度。

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并不适用于每个临床科室,例如儿科、妇产科、肿瘤科等用药都有其不同于其他科室的特点[5]。应根据每个科室的情况,制定符合其具体情况的高危药品名单,以及高危药品知识手册,有利于医务人员迅速掌握重点,降低用药风险。

药护结合,充分利用药剂科的优势,宣传用药知识,解答临床用药疑难。例如,两性霉素B配置应采用注射用水稀释溶解并振荡摇匀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而不能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内,避光静脉滴注,滴速不得超过每分钟30滴等。同时,临床药师还应参与临床用药决策,给出用药建议,协助护师执行用药监测以及报告药物不良反应。

利用药剂科的资源优势服务于临床。例如,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在病区设立专门的高危药品专柜或专区,专人负责管理;设计方便护师工作的高危药品特殊包装,分装发放高危药品;静脉配置中心统一配置静脉滴注用药,审核高危药品溶媒,为临床用药把关;制剂室可根据临床需要,调整单支制剂剂量,降低污染风险,保障药品安全使用。

5 结论

本研究以“问卷-干预-随访”的方式干预并考察干预前、后护理人员对于高危药品的认知度,提高了医务工作者对于高危药品知识的认知度和警惕性,有效地提高了临床用药安全。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知晓的高危药品种类数、特殊高危药品种类数分别从干预前的平均10.37种、4.25种上升到干预后的平均14.95种和9.38种,高危药品使用知识也由干预前平均12.61分上升至干预后的36.15分。可见,我院根据问卷制定的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切实有效。

[1] 佚 名.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EB/OL].http://www.ismp.org/MSAarticles/High Alert Print.htm.2004-11-15.

[2] 佚 名.ISMP Medication Safety Self Assessment for Hospitals[EB/OL].http://www.ismp.org/Survey/survey results/Survey Hosp1.asp.2011-03-10.

[3]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s List of High-Alert Medications[EB/OL].http://www.ismp.org/too ls/highalertmedications.pdf.2011.

[4] 李毓芹,林寿贵.当前临床护师在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海峡药学,2007,19(6):123.

[5] Franke HA,Woods DM,Holl JL,et al.High-alert medications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J].Pediatr Crit Care Med,2009,10(1):85.

猜你喜欢
认知度护理部注意事项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夏季使用农药注意事项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请四大名著的作者吃饭,有哪些注意事项
托幼园所教师卫生保健知识认知度的研究分析
PICC置管患者置管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未婚人流术患者避孕知识认知度效果观察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新时期下护理部干事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