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2011-01-12 06:15
关键词:控制组实验组英语

吴 迪

(中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1)

PPS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吴 迪

(中国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1)

文章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PPS教学法常用的个人展示和小组展示两种组织模式进行了对比,考察它们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组展示的模式优于个人展示的模式,是更适宜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然后又从社会互赖理论、合作性自主学习以及反思性教学理论角度分析两种组织模式差异的原因,并为进一步推进及完善小组展示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PPS教学法;组织模式;实证研究

一、引 言

大学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获取学习策略,习得学习技能,实现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的舞台。在西方国家,PPS(project,presentation,seminar)教学法被普遍用于大学各学科的课堂中,用来展示学生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PPS教学法被创造性地引入到中国外语教学的课堂中,对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及教学设计、乃至师生角色、师生间的情感关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PPS教学法以学生课堂展示(students’presentation)为核心,一般有两种模式,即个人展示和小组展示。前者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小组长统筹安排,按照教师规定的教学任务选定课题,确定发言人,然后班上的其他小组对该课题进行讨论后,提出问题,发言人或小组的其他成员给予回答;后者的工作流程和前面一种很相似,所不同的是不分组,而是班上的每个同学都要在一学期内做一次[1]。近年来围绕PPS教学法的研究中对个人展示和小组展示的研究成果都有论述,但对于两种模式中哪一种更有效地服务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这两种模式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课内课外全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捕捉学生个体的动态信息数据并加以分析,以对PPS教学法的深入运用提供建设性参考依据。

二、实验设计

1.实验方案设计

本研究的实验方案是:(1)选取被试对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向他们介绍PPS教学法,指导他们如何在学习实践过程中贯彻它的使用原则及展示策略; (2)在小组内采用异质性分组原则,对实验组进行小组展示形式的教学安排;(3)对控制组采取个人展示形式的教学安排;(4)学年末对两组进行统一的英语综合水平测试,比较成绩差异,并进行实验前后自身成绩对比;(5)通过调查问卷,考察两组学生对两种组织形式产生的教学效果的满意度;(6)通过半开放式访谈分别了解两组学生对其相应的教学形式的主观评价。

2.实验对象

本研究以两个班共66名学生为被试,每班33人,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班为控制组。实验前对两组进行统一的英语综合水平测试,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试成绩进行统计结果处理,结果表明,两班级具有可比性。

3.测量工具

本文采用的测量工具有:(1)一套英语综合水平测试题;(2)关于教学效果满意度的问卷调查;(3)围绕两种展示模式的几个核心问题进行半开放式访谈;(4)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成绩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4.测试

学年末,对受试进行英语综合水平测试。笔试满分90分,各分项分值均与实验前水平测试的各项分值保持一致。口语测试满分10分,采用雅思口语考试的形式与评定标准。测试前均未事先通知。

5.数据收集

记录笔试成绩及口试成绩平均分;向受试发放了66份问卷,全部收回,并全部为有效问卷;在问卷调查完成后,从两组受试中依据能力层次分别选择了17名学生进行访谈。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学年末,对受试进行了英语综合水平测试,各分项分值均与实验前水平测试的各项分值保持一致。笔者对实验后的笔试和口试的原始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学生测试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为了知道两组的平均成绩是否有差异,两组成绩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

1.学年末实验班和控制班的测试成绩统计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总成绩平均分(73.1)高于控制组(69.4),经过t检验,实验组在实验后与控制组的总成绩相比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异(P<0.05);在听力和写作的单项测试成绩方面,两班成绩有显著差异(P<0.05);在口语单项测试成绩方面,两班成绩差异已经达到很高的显著水平(P<0.01)。说明实验后,采用小组展示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的统测成绩以及听、说、写的单项成绩较采用个人展示教学模式的控制组的相应成绩有了更大的提高,尤其是实验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较控制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大幅提高。

表1 实验后两班级成绩分布比较(x±s)

2.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前后成绩统计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在总成绩以及听力、口语和写作单项成绩方面,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前后的成绩已经达到特别显著差异的水平(P<0.01);在完型填空单项成绩方面,两组在实验前后的成绩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实验前后总成绩的平均分提高8.4分,而控制组实验前后总成绩的平均分提高2.8分,因而实验组较控制组总成绩提高幅度显著(8.4>2.8);同样,听力、口语、写作以及完型填空方面,实验组在实验前后较控制组单项成绩提高幅度显著(1.8>0.7; 0.9>0.4;2.0>0.2;0.7>0.2),说明个人展示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有效果,但是小组展示的教学模式效果更显著。

表2 实验前后两班级自身成绩提高的比较(±s)

表2 实验前后两班级自身成绩提高的比较(±s)

注:*P<0.05,**P<0.01

组别 听力 口语 阅读 完形填空 翻译 写作 总成绩实验组 1.8±1.6** 0.9±0.6** 2.8±3.3 0.7±1.1* 0.1±0.3 2.0±1.7** 8.4±6.7**控制组 0.7±1.3** 0.4±0.4** 1.5±2.6 0.2±0.8* 0.0±0.1 0.2±0.8** 2.8±4.5**

3.实验班和控制班对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

除了成绩,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结构化的问卷调查形式对实验班和控制班为英语教学的满意度进行了评估,结果如表3所示。从统计结果来看,实验组学生对英语教学选择很满意和满意的占69.69%,高于控制组的36.36%。相比而言,实验组学生选择不满意的百分比远低于控制组学生的不满意率。

表3 学生对教学效果总体评价 (单位:%)

在问卷调查完成后,本文分别从两组受试中,依据能力层次选择了17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从访谈的结果来看,小组展示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首先,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其次,小组展示模式形成的伙伴式学习方式成了学生间互勉互助、共同提高英语成绩的有效方法。再者,小组展示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成为促进学生自省的有力因素。个人展示模式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实验结果还表明,小组展示模式的PPS教学法规避了个人展示模式中产生的负面问题,是更适宜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考虑班型大小。适合采用小组展示模式的班级人数应限定在40人以内,班级人数过多会造成组员人数多,产生个体惰性,或是造成小组多,很可能使学生为完成展示任务而疲于奔命,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时间自省以寻求从内容到形式更好的展示效果,致使小组展示活动流于形式。如果班型大,可以考虑分几个学期来开展这项活动。二是一定要建立以小组自我评估、他组评估和教师评估的多元化的合作激励评价体系。因为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外部控制因素,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借助外在的力量,促进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教育目标的追求。而且,这三种评估手段的结合能起到监督作用,有效地防止了个体惰性,同时又能成为一面审视每位学生英语学习过程的镜子,反射出学习中的优缺点,对于学生制定英语学习计划、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元认知能力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务必确保师生间定期的反思性活动,使双方在交流中不断寻求并积累完善小组展示模式的有效方法。

四、分析与讨论

通过实验发现,PPS教学法中的小组展示模式在提高英语综合水平方面,尤其语言运用能力方面优于个人展示模式。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如下的分析:

1.从社会互赖理论角度

社会互赖理论认为,社会互赖的结构方式决定着个体的互动方式,依次也决定着活动结构。积极互赖(合作)产生积极互动,个体之间相互鼓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努力。消极互赖(竞争)通常产生反向互动,个体之间相互妨碍彼此取得成绩的努力。在没有互赖(个人努力)存在的情境下,会出现无互动现象,即个体之间没有相互影响,彼此独立作业[2]。通过对参与个人展示模式的控制班学生的访谈,本文分析认为,以个人为单位的教学活动构成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促使个人目标的实现,但对于交互活动却容易产生个体惰性,因为个人的利益和行为与他人没有联系,个体间没有约束与促进,因此性格外向、自律性强的学生表现为乐观、积极好学,而内向、惰性强、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动力不足。相对而言,在小组展示模式中,小组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确立下来后,建立起了一种人际相互作用的积极的彼此依赖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资源共享,分担任务,相互辅助。从此意义来看,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不仅改变了课内外的社会群体结构,而且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拓展为各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多向交流。小组展示模式在组内建立了互帮互学的激励机制,组员认识到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凝聚在一起,团结为相互间提供了动力与活力;在组际间搭建了交流、竞争的平台,同时创建了更广阔的相互学习的空间,这种竞争不是个人的挑战,而是集体智慧的对决,避免了个体之间的消极互赖。

2.从合作性自主学习角度

语言学习者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之一。个人展示模式的PPS教学法是以此为目的的一种手段。从学习者因素来看,根据Melton与王初明的调查,中国学生习惯于独立学习,不喜欢集体学习[3]。个人展示的教学模式的确满足了学生对于自由的需求,但是相反却使得他们自由散漫,为了完成任务常出现“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访谈中控制班学生指出这种模式只适合独立学习能力强,语言基础好的同学;当问及他们是否愿意参与小组形式的合作学习时,他们表示愿意参与团队工作,有了归属感和相互正向的影响力,有了相互间的监督,相信成绩还会有更大提高。Johnson在研究中发现与个人单独学习方式相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形成[4]。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脱离任何人的完全自主,有了归属的自主学习不是对自主的桎梏,而是实现自主学习的有效保障。正如陈冬纯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所下的定义:“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依赖其个人独立的学习风格、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够独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设定其学习目标,通过个人活动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实施、完成、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5]。其中,他指出,“通过个人活动与他人合作的方式”明确表明具有协作和合作意识和能力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目标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实践证明,在课堂展示时,小组展示模式的PPS教学法是确保学生既个体独立又相互协作的有效手段:小组形式的课外交互活动可成为课内交互活动的重要延伸;小组形式的交互活动可以避免调查显示的大多数学生采取个人独自学习方式的负面结果,实现了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小组活动创建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从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实践,最终实现共同进步;小组通过内部成员间的争论、磋商、讨论、协调等方式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意见与解决办法,这是心理发展的社会关系的渊源。因此,小组展示的教学方法成就了以项目为中心、以小组为中心的合作型自主学习模式。从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来看,这恰好也说明实验组学生对英语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高于控制组的原因。

3.从反思性教学理论角度

语言的教与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小组展示模式相对于个人展示模式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时间反思经验性知识,为师生间创造更多的思维碰撞、交流实践经验的机会。反思性教学理论认为,进行反思性思维与教学,使我们摆脱一时冲动,并从按部就班的行动中解放出来,以预见的眼光审视行动的方向,根据已知的目标计划行事,在行动中时时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以及在完成计划的道路上处于何处与何种地位[6]。由于学期周期的限制,以小组形式的学习从用于参与个人展示的全班同学身上节约了时间,调整了教与学的步调。同时,从反映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易解决的问题已由组内消化,以小组为单位反映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师生有时间坐下来一同就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策略与方法,就教学措施的落实情况等方面反思经验教训,可提出质疑甚至挑战,辩论、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指明前进的方向和途径。此外,这种行为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的绝对权威,拉近了彼此距离,增进了师生感情,也有益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反思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性,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必须经过多次反思才能取得成效。这种反思有时是学生个人单独进行的,有时是学生集体间进行的,也有时是师生间多次进行的,每一次反思都比前一次深入一步,师生以规律和节奏的步调,从实践与反思中提升自我。

[1]杨贝.学生课堂展示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国外外语教学,2006,(3):47-49.

[2]JOHNSON D W,JOHNSON R T,HOLUBEC E 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4thed). [M].Edina,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1993.5-6.

[3]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二)[A].《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论文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6-36.

[4]李萍.论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28-31.

[5]陈冬纯.试论自主学习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定位[J].外语界,2006,(3):32-37.

[6]JOHN D.How We Think[M].Boston:D.C.Heath, 1933.13.

Empirical Study of PPS Teaching Method

WU Di
(College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

This empirical study makes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two organizational models of PPS teaching method,namely individual-based model and group-based model,by examining their respective effects on students’language learn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group-based model is superior to individual-based one and is a more suit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based on which the study analyses the reasons in terms of soci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autonomous learning and reflective teaching.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and perfecting the group-based model are offered.

PPS teaching method;organizational models;empirical study

G642

A

1008-407X(2011)01-0072-04

2010-08-10;

2010-11-02

吴迪(1976-),女,辽宁铁岭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控制组实验组英语
给商品起名字
马来西亚华文小学识字教学的字理识字研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多模态听力教学模式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影响
读英语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酷酷英语林